近日,谷歌与Facebook、Twitter等科技巨头签署了一份关于如何应对假新闻传播的行为准则。
事实上,在美国总统大选和英国脱欧公投后,假新闻的严重性和传播性被曝光后,Facebook、谷歌和推特等科技和广告公司一直面临欧盟立法者和世界各国政府的批评。
要求高度重视假新闻处理问题,杜绝类似恶意行为再次发生。
目前,一些国家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打击虚假新闻:印度将为全国各县配备社交媒体监视器,以监控印度网络舆论和所有网络内容;德国出台了一项新法律来“净化”社交媒体。
如果不及时删除,平台上损害他人声誉的仇恨言论、虚假新闻等非法内容将被处以最高1万欧元的罚款;埃及议会通过媒体监管法案,社交媒体上所有粉丝超过100人的账户和博客将被处以最高1万欧元的罚款。
由埃及媒体管理最高委员会监督。
如果发布虚假新闻或煽动非法行为,埃及最高媒体管理委员会将有权暂停和屏蔽个人社交账户……事实上,谷歌、Facebook等科技公司也一直在考虑如何将AI技术应用于虚假消息的打击。
用AI衡量信息源质量 大多数情况下,网民并不是虚假新闻的直接制造者,更多时候扮演的是传播者的角色。
据科技媒体 Science News 报道,全球多个科研团队已经在开发能够自动识别新闻真伪的算法。
社交网站可以利用这些算法对新闻进行初步检查,并在用户打开一条疑似假新闻时向用户发出预警。
10 月 4 日,麻省理工学院 CSAIL(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和 QRCI(卡塔尔计算研究所)宣布开发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在虚假新闻传播之前识别其来源和个人政治偏见。
他们使用的机器学习算法使用现有文章的集合来衡量给定媒体的准确性和偏见,系统可能会自动将新闻信息分类为不可信。
今年以来,Facebook开始尝试用人工智能工具“识别假新闻”,最近还收购了总部位于伦敦的初创公司Bloomsbury AI,以帮助其识别和消除假新闻。
据外媒报道,Facebook于3月份推出了Disputed标签。
该标签将出现在本网站被认为不准确的新闻下方。
Facebook 使用人工智能来检查每天在 Facebook 上共享的数百万个链接,识别其中的可疑内容,然后将其发送给事实核查人员。
当事实核查人员将链接、图像或视频评为虚假时,Facebook 就会减少访问并降低其在用户新闻源中的排名。
自今年4月以来,谷歌对其搜索引擎背后的算法进行了彻底调整,对网上误导性和虚假文章进行了降级。
谷歌还将制定新规则,鼓励其 10,000 多名评估搜索结果的员工标记包含恶作剧、阴谋论或“低质量内容”的页面。
此外,印第安纳大学社会身体观测站的研究人员还启动了两个项目:Hoaxy 和 Botometer。
Hoaxy是一个搜索引擎,不仅可以显示Twitter上的热门事件并跟踪任何在线新闻报道或Twitter标签,还可以推断传播该事件的用户中“机器人”的比例。
Botometer 是一款评分软件。
他可以观察Twitter用户账户发布的信息,观察信息在Twitter上传播的方式和路径,并根据机器学习算法为每个用户打分,以确定该信息是由真人共享还是由“机器人”驱动”。
人工智能能否有效阻止假新闻的传播?事实上,互联网巨头在打击假新闻方面可以说做得越来越好。
去年,百度将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引入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全年筛查处理不良信息总量达2亿个,全年拦截恶意网页总数达到2亿。
9亿。
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和微软研究院的一项研究显示,从2016年美国大选到今年7月,Facebook用户对假新闻的参与度下降了50%以上。
相比之下,推特上的假新闻比例却在增加。
初步结果可以证明人工智能在识别和打击假新闻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打击错误信息项目“First Draft”的主任沃德尔表示,人工智能确实可以加快一些耗时的步骤。
例如,人工智能用于检查每天在线发布的大量内容并标记可能虚假的内容。
不过,她也指出,人工智能无法做出最终判断。
“如何为机器编写‘误导’代码?即使是人类也很难定义它。
生活是混乱、复杂和微妙的,人工智能在理解这一点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家胡里奥·阿马多尔·迪亚兹·洛佩兹表示,尽管这些识别算法变得越来越“聪明”,但当面对背景更加抽象的报告时,程序可能仍然无法理解或识别他们和人类一样,可能还没有为真正的内容审核系统做好准备。
在 Symposium/ITxpo 会议上,市场研究公司 Gartner 预测,到 2020 年,发达经济体的大多数人口“消费”的虚假信息将多于真实信息。
Gartner 警告说,虽然人工智能在创造新信息方面被证明是有效的,但它也可以有效地扭曲数据以制造虚假信息。
Gartne 还预测,到今年年底,虚假信息将导致重大财务欺诈。
目前还没有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完全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3年内,一个大国将通过法律法规来遏制人工智能产生的虚假信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