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谷歌已经投降,模仿苹果只是为了挽回劣势

时间:2024-05-22 18:36:30 科技赋能

谷歌今年的Android Wear设备出货量只有72万台,但首发的Apple Watch却已经吸引了1万台预订。

首先,它在智能手表方面没能留住三星等手机巨头,现在在势头上落后于苹果。

谷歌在智能设备方面处于劣势。

尽管Android在智能手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它并没有实现Android的移动互联网野心。

随着队友的逐渐逃离、开放与封闭的争论以及Apple Watch的巨大冲击,谷歌的智能硬件已经开始显露出被动的迹象。

改变市场的风头大幅下降,自我救赎的意义大增。

系统更新,模仿苹果只是为了挽回劣势。

从Android各代的更新到Android Wear的发布,谷歌的策略似乎顺利有序。

然而,在Android Wear的这次大规模更新中,模仿苹果的痕迹随处可见。

谷歌希望借此稳定Android Wear市场,挽回其在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颓势。

决定一个操作系统的成败,不是开发者有多强大,也不是所谓的生态系统有多完整,更多的是交互方式的好坏。

微软和诺基亚在移动操作系统上已经失败了,谷歌显然不愿意重蹈前辈的覆辙。

在本次更新中,Android Wear添加了新的手势系统,允许用户在不触摸显示屏的情况下控制手表周围,例如转动手腕来显示信息。

同时增加了手绘表情的功能,激活了智能手表的WiFi模块,增加了新的低功耗模式,并且可以让智能手表像Apple Watch一样独立运行一些应用程序。

全新的Android Wear设备具有更多的娱乐性和实用性。

谷歌表示将在未来几周内推出Android Wear更新,但尚未公布准确的升级列表。

希望Android Wear在系统更新上不要跟随Android。

老路。

尽管 Apple Watch 还没有经过大多数用户的日常使用测试,但在一万名预订者中不乏铁杆苹果粉丝,Android Wear 仍然从中吸收了很多交互功能。

毫无疑问,谷歌希望全面升级的Android Wear在用户体验上不输给Apple Watch,但能否挽回谷歌在智能穿戴市场和用户体验上的劣势,目前还不清楚。

关闭之后,第三方ROM带来的隐忧是因为谷歌收紧了Android Wear定制权。

一方面,三星、HTC等厂商选择独立设立业务。

另一方面,Android手机厂商对智能手表却犹豫不决。

一些政策原因也阻碍了 Android Wear 设备进入中国等高需求市场。

正因为如此,一些基于Android开发的智能手表系统成为了AndroidWear从未想象过的第三方Rom。

早在Android Wear发布时,一款名为Gohma的第三方ROM就成功刷入LG G Watch。

华为Watch推出后,无法进入国内。

基于Android开发的中国版“Android Wear”成为华为手表国产化的私有解决方案。

近期,百度也悄然推出了自己的基于Android的Duwear系统。

在提供智能手环解决方案之后,百度又将目光投向了智能手表。

虽然这些第三方ROM或者自主研发的Android智能手表尚未形成“刷表”风潮,但它们在忠于谷歌、自立门户之外,为Android手机厂商提供了新的选择。

YunOS在智能手机市场开创了先例。

在智能手表领域,不知道会产生多少独立的系统。

在兼容Android Wear应用的前提下,这些独立系统和深度定制没有本质区别。

Android的过度开放一手带动了智能手机市场的繁荣。

在自由开放的Android环境下名利双收的手机厂商显然不乐意看到谷歌收紧系统权限。

对于谷歌来说,向厂商投降无疑会让Android Wear重蹈Android碎片化的悲剧。

同时,自身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相反,未来将更加不确定。

微软并没有将其在PC市场的优势延伸到手机市场。

尽管微软在智能手机发展初期仍是手机厂商的最佳合作伙伴,但在可穿戴时代初期,谷歌就已经陷入了困境。

它能逃脱微软的命运吗?继Android之后,Google生态系统的优势与风险。

虽然谷歌不作恶是众所周知的事,但作为一家商业公司,盈利永远是第一位的。

开放的Android让很多手机厂商获得了成功,但谷歌却逐渐失去了对Android的控制,至少没有为Google+和AndroidPay提供足够的势能。

继苹果和微软之后,谷歌也在刻意打造自己的生态系统。

无论是国外的三星、LG还是国内的小米、华为等,都强调生态系统的概念。

虽然这些厂商从手机到电视都离不开谷歌的系统支持,但这些设备几乎与谷歌没有任何关系。

为了加强对Android的控制,谷歌收紧了Android在智能手表、汽车和电视上的开放性。

按照谷歌的逻辑,无论是智能手表还是汽车系统,虽然部分代码是开源的,但如果没有全面的谷歌服务,相关设备将无法使用。

如果不与谷歌合作,第三方厂商很难依靠开源代码做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产品出来了。

由此可见,后Android时代,所有手机厂商的生态都将被纳入到谷歌可以掌控的生态系统中。

苹果的孤立创造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苹果生态系统,培养了一批忠实的苹果粉丝。

它似乎是科技界的常青树。

谷歌首先通过Nexus手机和Android One推广原生Android系统,随后加强了对Android Wear、Android Auto和Android TV的控制。

一方面是为了自身利益,另一方面也是在打造类似苹果的用户体验。

只不过手机厂商先是目睹了PC厂商对微软授权机制的不满,然后才看到了苹果模式的优越性。

几乎所有手机厂商都在推广自己的生态系统。

系统权限的困兽一旦被释放,谷歌想要收回就太难了。

如果谷歌强行将手机厂商的小生态系统整合到谷歌生态系统中,很可能会导致谷歌阵营在替代品已经成型的情况下分崩离析。

现在谷歌打算将与制造商的矛盾转移到苹果身上。

谷歌即将发布iOS版Android Wear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

如果消息成真,智能手表之战将逐渐变成产品之战,并慢慢淡出生态系统。

范围上,谷歌的围攻将推迟到下一代产品。

但苹果会给谷歌这个机会吗?虽然 Apple Watch 备受追捧,但 Android Wear 的劣势却十分明显。

或许因为苹果的定价和使用限制,它无法主导可穿戴市场,而谷歌也失去了领先智能手表市场的优势。

主导智能设备的Android已经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