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和华米找到了契合点,推出了带有智能芯片的跑鞋。
该产品对双方来说是双赢的。
李宁可以通过增加卖点让自己的跑鞋产品更具吸引力,而华米也可以获得更多的销量、用户和数据。
虽然智能跑鞋并不是一个新品类,但在智能硬件普及的今天,它的出现有着更好的成长土壤,如果做得好,可以颠覆另一个行业。
我们先来实际测试一下这款跑鞋。
我们先来看看产品本身。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李宁的传统跑鞋,二是华米的智能芯片。
说到跑鞋,李宁的做工和产品质量应该不成问题。
此次推出两款车型,一款是低端赤兔,一款是猎骏。
前者售价为人民币,后者售价为人民币。
我们这次评测的是相对低端的赤兔。
从外观上来看,这双鞋很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颜色也非常大胆。
可以选择多种丰富的颜色,也可以选择沉稳的黑色。
采用热层压技术,保证紧固功能的同时减轻重量。
脚趾和脚跟、脚踝处的弯曲位置采用坚韧耐磨的橡胶材质,可以有效保护脚趾免受碰撞,整体支撑性、保护性和包裹性良好。
但如果你是第一次穿鞋,调整鞋带需要一些时间。
李宁还提供女款可供选择。
我们来看看华米的智能芯片。
该芯片非常小,具有集成密封结构和防水功能。
由于它放置在鞋的足弓处,因此不会受到跑鞋进水和脚汗侵蚀的影响。
另外,华米表示,每个智能芯可以承受1000公斤的重量或冲击,因此无需担心这款芯片的安全性和抗压性。
这款芯片最好的一点是在使用周期中不需要充电。
华米表示,该智能芯片具有电源能源管理系统。
如果按照半程马拉松的运动量计算,即每天累计运动21公里,智能芯片的电池寿命也可以达到一年。
在APP中,还显示使用寿命为公里,这几乎是一双跑鞋的使用寿命。
最后我们来体验一下鞋子的跑步体验。
鞋子的整体合脚性没有什么大问题,非常轻且紧。
跑步时,你可以明显感受到脚底的弹性减震,让你的跑步非常稳定。
因此,从鞋子的穿着体验来看,符合跑鞋的定位。
不过,目前李宁的智能跑鞋品类有限,可选性有待提高。
通过华米智能芯提供的监测数据,小米运动App可以统计跑步过程中的步频以及前脚着地的百分比。
大多数跑步指南建议用脚掌着地,通过缓冲来减少对膝盖和脚踝的影响。
前掌着地率的统计可以帮助跑步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跑步姿势。
未来,华米还将新增“运动训练计划推送”和“落脚提醒”功能,纠正你的跑步姿势。
从目前的体验数据来看,APP获取的跑步数据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华米官方不断通过升级固件来提高准确性。
当然,这部分数据的准确性还与鞋子的出货量和用户数量有关。
因此,想要推动智能跑鞋的产品销售可持续,就必须做好社区工作,这就需要扩大出货量和跑鞋品类。
目前结合比较紧密的是微信,但是APP的很多功能好像还没有完全添加。
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沉淀和挖掘。
因此,对于李宁来说,如何快速让更多用户购买智能鞋是一个挑战,必须在跑鞋品类上不断创新。
对于华米来说,在李宁这棵大树上不能等太久。
必须尽快扩建更多的鞋厂才能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