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雷锋网。如需转载,请到雷锋网官网申请授权。2021年3月18日,采访了小米、快手、字节跳动、京准书服、云账号、映客、喜马拉雅、阿里巴巴、网易云音乐、腾讯、趣味等11家企业。之所以接受约谈,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近期开展的“加强语音社交软件和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涉及‘深度造假’技术的安全评估”有关。地方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的指导。拟对语音社交进行监管,中国网通公告指出,为加强对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及相关新技术新应用的安全管理,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有效维护国家安全。为了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国家各部门加强了对涉及“深度伪造”技术的语音社交软件和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安全评估。图片截自中国网通。为此,国家网信办、公安部就上述11家涉及“深度仿冒”技术的语音社交软件及应用,对近期未办理安全评估手续的企业进行约谈。那么,面试的依据是什么?《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指出:出现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信息服务,或在信息服务中增加相关功能;新技术、新应用的使用,导致信息服务的功能属性、技术实现方式、基础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用户数量大幅增加等情况。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自行开展安全评估,对评估结果负责,并向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网信部门、公安机关根据对安全评估报告的书面审查认为有必要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进行现场检查。也就是说,小米、快手、字节跳动、京准书服、云账号、映客、喜马拉雅、阿里巴巴、网易云音乐、腾讯、趣味等11家公司未完成安全评估要求。责任。对此,国家部门将督促其按照《网络安全法》《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开展安全评估,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和措施,对潜在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整改措施。安全评估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切实落实企业信息内容安全主体责任。语音社交成为新风口近几个月,随着国外语音社交软件Clubhouse的火爆,语音社交一时间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新风口,受到资本青睐。据CVSource数据显示,腾讯投资、百度投资、春华资本、五元资本、经纬中国、SIG、顺为资本、创世资本等50余家VC/PE公司进入音频社交赛道。不仅如此,除了资本层面,国内互联网企业也在努力追赶这股潮流,纷纷推出多款语音社交APP。据悉,阿里巴巴已经在春节前开始了Meetclub的内测,而映客则是在除夕夜直接上线了“对话吧”。此外,小米还推出了语音社交APP“HEYY”。值得一提的是,“心密聊”的定位还与语音社交有关——专业人士的语音社交APP;不难看出,小米也希望在语音社交领域占据一席之地。雷锋网注:图片来源于米聊官网。事实上,语音社交在中国早已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15-2016年,类似音频社交就曾一度流行;其中喜马拉雅、荔枝、蜻蜓FM上市。里面的多个语音产品都是那个时代的产品。随后,随着直播、短视频等更多新奇社交形式的出现,语音社交逐渐“冷门”,越来越边缘化。然而,2021年初,Clubhouse开创的语音社交旋风袭来,语音社交再次成为潮流,吸引各方资本入局。但是,风越大,扬起的沙尘就越多。一不留神,就很容易瞎了眼。从最早的在线语音社交产品“对话吧”来看,其界面设计、用户邀请码系统和产品功能都与Clubhouse相似。曾被网友称为“中国第一会所”。上线仅11天,映客就以技术调整优化为由悄然下架全网应用商店。《DialogueBar》的推出,无不透露出映客在“音频社交”领域布局的急切,但过于雷同而仓促下架的产品特性,也说明了产品的不成熟——而这,只是语音社交软件的一个缩影。涉及“deepfake”技术应用存在安全风险除了语音社交软件,中国网通的公告还提到了对涉及“deepfake”技术的互联网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安全评估。事实上,涉及“深度造假”技术的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也是近年来比较火的风口之一,无论是早前陌陌打造的AI换脸应用“ZAO”,还是最近的“蚂蚁雅禾”“搞笑短视频”,都涉及到“深造假”技术。虽然这些产品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并迅速破圈,但其背后涉及的个人隐私问题也不容忽视,难以承受2019年9月,“ZAO”一夜爆红,却因其用户协议中存在网络数据安全隐患,被微信屏蔽并下架多个平台。不仅如此,工信部就此问题对北京陌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询问约谈,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从上市到上市看来,ZAO只用了5天。同样经不起考验的,还有“蚂蚁嗨”——仅仅7天时间,蚂蚁嗨的AI特效背后的产品Avatarify就迅速下架,同样是出于对个人隐私问题的担忧。不难看出,隐私和安全问题一直是围绕“深度伪造”技术等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核心话题,一旦这些应用失去监管,后果将不堪设想。影响力迅速爆发。因此,上层监管无疑是必要的;面谈只是监督的一个步骤。公告指出:下一步,国家网信办、公安部将继续指导地方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加大检查督查力度,督促地方互联网企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法规,积极履行安全管理义务,切实履行企业安全义务。主体责任,共同维护网络传播秩序,营造良好网络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