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IBM全球商业咨询服务的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8家国内转售企业中,超过半数认为他们的移动通讯转让销售业务的发展未达到预期目标。报道称,在遭受电信市场的惨重打击后,虚拟商家开始寻求突围之道,向移动互联网厂商转型成为虚拟商家最看好的方向。报告选取的18家虚拟商户中,近40%的转售企业希望转型为移动互联网公司,超过32%的转售公司希望成为具备移动互联网能力的传统公司,超过20%的转售公司希望转型为移动互联网公司。企业希望具备线上线下融合的能力。1、发展缓慢:经销商企业都认为批发价格高、商业模式不明朗、IT投资成本高是制约自身发展的主要原因。在接受调查的18家企业中,半数企业认为缺乏真正优质的商业模式成为转售业务发展的最大挑战;2、亏本赚:国内传统电信市场饱和,存量用户已超过12亿。高速发展带来的人口红利不复存在,电信行业进入低速微利时期。虚拟运营商进入太晚。虚拟运营商为了与传统运营商竞争,只能让自己的价格与传统运营商持平或更低。但这就导致了虚拟商家只能给转卖商家发钱,却不能赚钱的尴尬局面。3、遇到三大运营商后,稍后再出击。基础运营商不断推出新业务,通过推出数据银行、自由组合套餐、非零数据流量等渠道和用户规模优势,快速占领市场。同时,互联网厂商将免费进行到底,让虚拟商户低资费,整合业务的优势瞬间消失,如微信电话本、阿里钉钉等。郭继军,合伙人IBM全球商业咨询服务大中华区总经理、通信与媒体事业部总经理表示,传统电信市场面临的不仅仅是新空间的饱和,还有免费移动互联网模式的冲击;没错,它不再是想象中垄断巨额利润的传统语音通信市场,而是一个将以流量经营为核心,增加运营成本,加速跨界和融合的全新产业。对此,通信生活报采访了虚拟运营商负责人认为,很多虚拟运营商公司本身就是互联网,比如阿里、苏宁、京东、蜗牛移动,他们也是免费移动的先行者互联网模式。目前,虚拟运营商用户总数已超过500万,其中第四批和第五批移动经销商将在未来三个月内迎来大规模的品牌爆发期,42家移动经销商中的70%以上经销商将企业的虚拟业务正式商业化。工信部相关人士在接受通信生活网采访时表示,虚拟运营商的业务应该分两部分来看。互联网+是主流,转型是必由之路,企业自由选择。工信部的监管机构是企业合法经营,但对用户数量没有规定。因此,现在说“虚拟运营商将退市”还为时过早。“到2015年底,如果一家虚拟运营商公司具备数据支撑平台、服务平台和业务,即使只有1万用户,也不会被退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