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OD(BringYourOwnDevice)逐渐普及。根据Gartner***研究结果,到2016年,38%的企业将停止为员工提供工作设备,到2017年,这一比例将超过一半。 这种趋势在小公司比较普遍,以达到减少开支的目的。随着BYOD在中型公司(收入5亿至10亿美元,员工2500至5000人)中越来越受欢迎,这种趋势变得更加明显。在全球范围内,印度、中国和巴西的公司引入BYOD的比例最高,欧洲最为保守,美国是欧洲的两倍。著名的Gartner分析师DavidWillis认为,BYOD将是几十年来商业计算的经济和文化中最根本的变化。 BYOD的流行源于智能设备的蓬勃发展,尤其是以iOS和Android智能系统为首。他们不仅可以轻松接入企业服务,而且功能齐全,响应速度快。BYOD为什么不创造更多的移动工作机会、提高员工满意度并降低业务开支? 目前在企业移动智能系统领域,iOS和Android已经超越RIM占据主流市场。很多手机厂商推出了企业服务应用来吸引员工购买,比如三星的KNOX,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应用商店进行试装。BlackBerryBalance允许用户在不交叉数据的情况下在个人和业务界面之间切换。亚马逊还在KindleFire上部署了企业管理软件。 不过,相对于这些软件,企业更需要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BYOD的普及催生了企业软件管理和安全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中,企业软件管理包括企业客户对移动设备的管理、移动应用管理和移动内容管理。这催生了许多企业软件管理和安全公司加入市场。比如华为在CeBIT2013上发布了自己的移动办公解决方案。 此外,企业应用商店是另一个重要的市场。由于传统应用商店手续繁琐,企业内部信息难以公开,在企业内部建设应用商店成为最佳选择。据marketsandmarkets预测,2017年与BYOD相关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813.9亿美元,软件和安全需求将成为主要驱动力。 BYOD的普及催生了这一服务市场的兴起,将成为企业市场的新机遇。 不过,软件和安全费用的快速增长也引起了部分企业的警惕。TonyYoung是硅谷云计算数据分析公司Informatica的首席信息官。他认为,设备管护成本已经成为昂贵的新需求。是否引入BYOD必须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一味追求“创新”是不会有好的结果的。 这就像是矛与盾的关系。BYOD虽然看起来不错,但新事物的快速发展往往会带来副作用。合理使用、量体裁衣,需要企业自己把握。来自citeworld的标题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