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商业VR新时代到来了吗?IDC《VR产业研究白皮书》给出答案

时间:2023-03-21 01:19:33 科技观察

5G商用的加速到来,让一度冷清的VR(虚拟现实)行业迎来了又一波发展热潮。从零售到地产再到会展、文旅等,VR技术落地的场景越来越多。10月19日,2020世界VR产业大会云峰会在南昌正式拉开帷幕,宣告VR正在让世界更精彩,为各行各业“培育新机遇,开启新机遇”。同日,国际权威数据研究分析机构IDC也发布了《VR产业研究白皮书》,从VR产业的发展历程和产业应用来看,预测VR产业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期。根据IDC的判断,未来VR行业竞争的核心将是数据的准确性和体量,多场景的大规模应用将成为数据积累的关键。与个人消费VR相比,商业VR内容有望在未来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因为它在技术和投资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并实现了对不同行业的广泛赋能。近年来,商业VR内容迅速崛起。小时候,我们都期待着科幻电影场景的到来,而VR的出现和应用,大大缩短了我们与未来的距离。过去几十年,从概念期到高潮期,以5G为代表的诸多技术革新让VR进入稳步发展阶段,而2019年也被称为VR发展元年。今年新冠疫情的出现,也让VR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让更多的消费者和各行各业对VR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凯客地产为代表,其VR看房、VR看房等功能,不仅加速了房产经纪行业的数字化进程,更以全新的用户体验,带来了营销场景的在线重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提到VR,首先想到的是消费类产品,比如VR电影、VR游戏、VR直播等。一般需要佩戴专业的VR眼镜等设备才能实现身临其境的体验。然而,尽管多年来微软、华为、HTC、谷歌等众多巨头不断加大投入,但消费级VR内容仍因成本高、画面延迟、清晰度差等体验问题难以快速发展,稀缺的内容。相比之下,近两年商业VR异军突起,不仅重新点燃了整个VR产业,也给很多行业带来了质的变化。对于商业VR内容,简单来说就是指与各个行业密切相关的VR商业应用,包括营销、展示、工业生产等,更注重技术的产业化。从整个市场来看,商业VR内容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提升,未来可能会逐渐引领整个VR生态的发展。据IDC预测,由于技术门槛更低、应用场景更精准,未来企业将继续加大对商业VR内容的投入。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21.8亿。未来五年,企业对VR的投资CAGR也将达到30.5%。IDC在报告中还指出,从行业来看,教育、零售、制造、个人消费和服务业(含房产中介、文旅业)、建筑业(含家装业)和专业服务业占比超过占总数的75%。.可以预见,在5G技术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数据量的积累和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AI技术,必然会加速VR在商业领域的应用进程。与消费级VR相比,商用VR必将引领整个VR产业的发展与突破。重构真实3D场景,跑通数据闭环,需要企业“硬起来”自己的心血。虽是一句老话,但也是企业立身之本。对于商业VR,目前分为两大类:真实场景重建和虚拟场景构建。相比之下,虚拟3D场景构建由于技术和资金门槛较高,发展相对缓慢。相比之下,实景重建由于近年来拍摄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应用成本的降低,得到了更为迅猛的发展。从科客等企业的应用效果来看,真实场景的重构也明显加速了企业业务的拓展。根据IDC报告,你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实现真实3D场景重建的三大关键——VR采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AI等大数据应用技术。其中,VR采集硬件是商用VR的基础。通过特定的图像采集设备,基于光动原理,分析空间场景中的内容,采集空间场景中的三维数据,实现三维建模。据了解,目前市场上主流的3D数据采集硬件技术包括双目立体视觉(三角测量)、深度相机(结构光技术和iTof技术)和激光雷达(dToF技术)。在这三种技术中,结构光技术的数据采集精度要高于双目三角测量。IntelRealsense和Keikerushi的Riemann相机是结构光技术的典型代表。但结构光技术的可见距离有限,面光也更容易受到强烈阳光等外界干扰。dToF直接测量光的飞行时间,精度最高,但设备本身的技术门槛也最高。Keikerushi的Galois激光采集设备、苹果iPhone12Pro、最新的iPadPro都使用了激光雷达。无论是哪种技术,国内VR领域起步较晚的市场都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从目前国内各家企业的解决方案来看,基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投入大量资金和人才,从无到有自主研发。不仅可以掌握核心技术和数据,还可以进一步实现规模化应用的技术迭代,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其中,在中国的代表企业是科科。其制造的激光设备可完成10米至25米的采集半径,采集精度可达20mm的绝对误差。在普通室内环境下测量房间面积误差可控制在0.4%以内,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推出的RushiVR应用甚至可以用AI实现2D转3D功能,估计错误率为4.23%,领先业界。第二类企业更注重研发技术的时间成本,直接采购国外技术设备。但是节省了时间,技术实施的成本也很难降低,想要实现大规模推广几乎是不可能的。3D重建、VR只是成为这类企业的技术“噱头”,距离大规模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后一类企业会采用“伪三维”的方式进行三维重建。比如在地产领域,一些品牌只是将二维平面图隔墙折叠,模拟3D效果。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的人快,有的人慢,有的人只是绕了个弯,离罗马越来越远。从目前国内企业在商用VR方面的表现来看,“伪3D”方式进行3D重建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推向市场,成本相对较低,但缺乏空间数据积累使得企业对VR的深度应用缺乏关注,用户体验一言难尽。失真和头晕是不可避免的。任何技术的良性发展,质量与价格的平衡尤为重要。结合IDC的研究,基本可以得出结论,以凯如为代表的自研之路,是真正实现“技术-应用-数据-技术”完整闭环最快、最安全的途径。目前,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凯可如诗凭借自主研发的VR采集设备、全球最大的超过700万套VR房产数据库和先进的算法,克服了成本与精度的矛盾,打破了国外记录一口气。VR技术的垄断大大降低了VR的进入门槛。其VR展示、AI语音导览、VR聊天/观看等多功能产品,带动了整个商业VR应用的大规模落地。从VR看房到VR看展,VR购物属于商业VR时代,线上VR看房、VR成品装修、VR购物线上试穿已经到来。随着5G、云计算、AI技术的快速发展,其他的大规模落地也进一步加速。对于消费者来说,商业VR在过去两年变得无处不在。其中,作为商业VR企业的代表,启可如诗凭借核心技术、算法数据等优势,服务了房地产、零售、会展、文旅等九大行业的100多个品牌。其中,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租房、买房等领域,VR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目前,VR在房地产交易领域的使用场景包括VR看房、音视频联动功能(VR看房、AI讲堂等)和搭建虚拟样板间。在贝壳找房的带动下,VR看房迅速走红。不同于2D图片和小视频,VR可以更清晰地呈现房屋的三维结构、尺度信息、整体户型、室内装饰、房间细节等。除了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还能进一步为用户和经纪商节省时间。疫情期间,线下看房受限,而客客找房平台上迅速攀升的数据证明了VR看房的优势。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贝壳平台上经纪人和消费者共同发起VR观看超过1800万次,相比2019年第四季度增长13.5倍;VR看房通话时长达到50.7万小时,相比2019年第四季度增长80倍。不仅是VR看房,在零售领域,不少品牌也开始试水VR,重构行业格局。“场”带来全新体验。用户可以在VR场景中随意走动,获得媲美线下购物的真实体验。在直观了解商品信息的同时,一键跳转购买。以小米为例,借助贝壳还原家居生活的3D空间,让用户在真实的家居场景中体验小米的科技之美。在此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点击产品标签来了解更多关于产品的信息。应用于家庭环境,引导用户完成购买和支付。在家装领域,通过VR技术的加持,你不仅可以了解家中家装产品的外观,辅助购买决策;还可以通过VR记录暗装工程的全过程,辅助后续维护。以Keikeru为例,HarbourHouse美式家具打造的样板间。在漫游场景中,用户可以通过VR全景漫游自由观看在线样板房的高清效果,并可以随时点击电子标签查看家具的尺寸、材质和品质。价格和其他细节。此外,在各类大大小小的展会中,利用VR真实还原、身临其境体验的优势,用户即使身处异地,也能全面了解展会现场。曾作为APEC会议举办地的怀柔会展中心联手壳牌如是全面推出“可视化国际会展城”,让观众第一视角感受国际会展中心和凯宾斯基通过全景航拍。日出东方酒店、雁栖湖等地标建筑的壮丽也可依托展览室内结构3D再现,在线720°空间自由行走,多维度体验丰富的室内设施,掌握场景、地图和周边地区。信息。未来,随着5G、AI等技术的进一步提升,VR不仅会在地产、零售、会展等领域继续发力,还将应用于更多的商业场景,提升VR体验。用户与企业之间交易往来的效率,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正如IDC在报告中所说,VR将与产业全面融合,从而呈现出强大的飞轮效应,催生更多的商业模式,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