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智能手环的浪潮即将到来,可穿戴行业是福还是祸?

时间:2024-05-22 19:19:28 科技赋能

日前,百度发布了免费的智能手环解决方案,大大降低了众多开发者的开发难度,业界一片叫好。

该解决方案是免费的,这意味着大量低价智能手环即将到来。

这对于新兴的可穿戴行业来说是福是祸?按照百度的逻辑,硬件原理、ROM、通信协议、APP开发、测试以及手环源码都免费提供给开发者。

此外,还将提供免费的技术支持。

对于开发者来说,百度免费提供硬件设计和软件服务。

他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外观设计和硬件生产。

如果需要更换组件,只需要修改硬件层驱动程序即可。

可以说,百度发布智能手环免费解决方案,让这个行业不再触手可及。

对于致力于智能手环创业的团队来说,不得不面对以下两个问题。

随着硬件的普及,价格战不可避免。

正如百度自己所言,百度希望硬件厂商能够基于该解决方案快速打造出时尚的智能运动手环或类似的可穿戴设备,从而以极低的成本快速进入市场。

小米79元的智能手环引起了行业震动,而百度的免费方案无疑将再次刷新智能手环的价格。

联发科为智能手机提供解决方案后,大量新兴手机品牌进入市场,功能机时代的山寨厂商也卷土重来。

在智能手环领域,有很多初创公司。

智能手环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与厂商的研发成本密切相关。

百度的智能手环解决方案让研发成本接近于零,价格自然会下降。

目前智能手环的市场渗透率并不高,巨大的市场前景必然会吸引更多厂商参与,而百度从硬件到服务的免费解决方案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品牌和知名度来看,智能手环市场还没有真正的大玩家;在技??术和服务方面,相同的解决方案之间不存在差距。

因此,只有价格和工业设计才能吸引用户购买。

从手机市场来看,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而且,智能手环短期内很难摆脱无用的特性,价格战在所难免。

多样的设计、多样的外观与手机不同。

智能手环作为一种可穿戴设备,具有珠宝与生俱来的属性。

作为一款几乎可以24小时佩戴的产品,用户对于外观的要求更高。

当价格非常接近时,出色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加分点。

不得不承认,目前的一些智能手环在外观上都是国外同类产品的翻版。

研发成本让可穿戴创业团队头疼,外观上的参考模仿成为了一条捷径。

毫无疑问,百度智能手环解决方案将重新点燃外观设计的竞争,但对于大多数厂商来说,这种外观竞争只存在于视觉效果上。

如果从选材到使用体验都趋于完美,恐怕手环的外观成本会比几十元高出很多。

显然,这样的产品在品牌知名度不高的情况下是没有优势的。

随着硬件变得越来越便宜,设计将不可避免地变得更加多样化。

但考虑到产品的价格,很多厂家都会在材质和舒适度上做出妥协。

外观越来越新颖,设计越来越丰富,但它们仍然逃不出廉价的圈子。

用多元化来形容也不为过。

山寨手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可以得出结论,iWatch推出后,国内必然会出现很多类似的产品。

硬件和服务没有区别,设计也多种多样。

对于用户来说,有更多廉价的选择来满足个性化,但对于可穿戴厂商来说,却是一场无法逃避的恶战。

百度可能是免费智能手环解决方案中的最大赢家。

一方面在硬件设计上绑架了可穿戴设备厂商,另一方面在服务上获得了大量用户,为建立硬件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除了百度之外,腾讯和阿里巴巴也在规划类似的平台——微信以公众号为载体,阿里巴巴则开放了物联网平台。

BAT正在努力成为可穿戴设备的入口,相信类似的解决方案也会越来越多。

想要靠可穿戴这个噱头赚大钱的硬件厂商当然愿意成为互联网巨头的棋子,而对于准备在可穿戴市场有所作为的初创公司来说,免费的解决方案可谓是先声夺人。

笔者认为,可穿戴厂商要想摆脱廉价劣质的魔咒,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在廉价智能手环大规模爆发之前,利用各种营销手段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弱化产品功能,强调设计和时尚,甚至涉足奢侈品行业。

2、加强与手机巨头的合作。

虽然华为、中兴、小米、OPPO等厂商都发布了自己的智能手环,但产品影响力并不大。

为手机厂商深度定制某些个性化功能,以获得手机厂商的粉丝支持。

3、进入利基领域,在利基市场站稳脚跟。

免费的解决方案加速了智能手环的普及,但对于老人、儿童、宠物等利基市场来说,除了大众化的功能需求外,还有很多特定的需求。

深耕利基市场,在特定群体中形成品牌优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免费的解决方案对于智能手环的普及尤为重要。

让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解决智能手环的算法问题,无疑会缩小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准确度差距。

然而,免费的智能手环解决方案可能带来的困难也不容低估。

同质化、劣质化只会导致国产手机同样的困境。

国产智能设备永远只扮演追随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