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雷军为什么要花心思搞小米NOTE

时间:2023-03-20 11:19:54 科技观察

你发现了吗?小米的很多法则都是从NOTE改过来的。例如:1、每一代小米产品,型号尽量单一。但是小米Note就不一样了。从普通版,到女神版,再到张杰版,再到顶级版,这几个月不断出新。2、小米以前更关注发烧友,现在也关注时尚圈、娱乐圈、高端人群。雷军今年没有参加IT领袖峰会和博鳌论坛,而是参加了北京电影节,还和黄晓明一起演出。3、过去小米坚持线上销售,电商渠道是最低价的保障。不过小米NOTE顶配版可以直接在小米之家线下渠道购买。小米和雷军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今年雷军为何对小米NITE如此大做文章?小米NOTE顶配版发布后,我慢慢开始寻找答案——经过五年的高速发展,小米为了迎合市场,正在抛弃初心。NOTE,帮助小米找回初心,也帮助小米走出快速成长后的品牌困境。毫无疑问,小米NOTE顶配版的发布,赢得了市场更多的好评。“我在中国和美国期间测试了这款手机,然后我发现这款手机无论是顶级还是最新款,都成为苹果和三星的强劲对手,因为它的高端质量和漂亮的外观。小米NOTE价格相对便宜很多。”——这是美国最火的科技评论家莫博士对小米NOTE的评价。是的,绝大多数第一次拿到新手机的人都给出了这样的积极反馈。然而,“一个漂亮而快”手机并不是小米Note顶配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它所代表的远不止于此。对于小米品牌来说,小米note顶配版除了是一款备受期待的旗舰产品之外,更多的是重回品牌核心价值,重新凝聚核心米粉群体,在中低端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本土厂商争相出击的今天,小米选择了怎样的策略?小米给出的答案雷军:产品回暖,核心米粉重聚重启小米基于智能手机从0到1的社交品牌建设进程,完成高端市场的立足和品牌的增长v值。雷军今年在NOTE上继续革新造作,也“投身”了娱乐圈。小米NOTE顶配版发布的时候,更是一连串非常规的手段。可见小米急于回归品牌初心,也可见小米对于高端市场的迫切,可见小米对于增速放缓的担忧。背离:迎合市场与信仰危机事实上,从小米??3开始到小米note面世,小米和小米粉丝一直面临着“信仰危机”。小米3是一款略显笨拙的机型。如果单看销量,小米3也不算少。不过,与“开国功臣”的小米1,以及真正意义上成为街机并长期保持活力的小米2相比,似乎少有突破。更让人们(尤其是米粉)不满意的是,小米3是一款不能说是“为发烧而生”的机型。最简单的例子:小米第一时间没有在国内推出高通最新的CPU,后来又牵涉到一个莫名其妙的“换U门”。也是在2013年,小米3登场的时候,一大批同样走互联网品牌、性价比路线的竞品开始出现,比如荣耀、努比亚。小米此前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在朋友和商家反应过来之前,对不同商业模式维度(所谓“互联网模式”)的有效突袭。但现在别人都跟风了,小米不得不面对华为和中兴的肉搏战。继小米3之后,就是2014年的小米4,小米4更是一款“叛逆”的产品:美轮美奂,连罗永浩都赞不绝口。小米4很好地迎合了广大普通消费者的需求,使小米成为真正的大众品牌。与小米1、小米2“无设计可言”截然不同,甚至一扫小米3带来的笑点,堪称“丑诺基亚”。因此,小米4自然而然地赢得了市场的青睐,被认为是可以超越小米2传奇的新一代“街机种子”。但是小米4的硬件配置呢?这时候,小米不再提“发烧”二字。虽然小米一年多来不断刷新销售数字新高,但也开始黯然失色。这就是身份危机:小米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米粉是什么样的人?小米的品牌建设过程是这样的:MIUI聚集了一批极客用户(也就是最早的米粉)→利用这些发烧友中的意见领袖完成社交营销→手机上市后,新手用户看到的是什么几乎都是“论坛大神”推荐的超高性价比机型……总之,小米品牌在大众心中的印象(核心口碑)是这样的:1.独一无二的超高性价比-有效,至少在安卓阵营,价格可以减半配置是三星;2、用户“大佬”多,推荐的手机价格实惠,知道怎么用。然而,小米2时代之后、小米Note时代之前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实际上正在解构小米一直为大众所熟知的形象:1、小米3、小米4没有延续小米的技术面1和小米2,极致只是保持一定的性价比优势。但现在是互联网品牌和高性价比神机满天飞的时代。小米并不是唯一一家相对于三星拥有绝对性价比优势的厂商,即便是在高举“性价比”大旗的厂商中,它也勉强算得上是领头羊。2、红米系列虽然是独立品牌,但给大家的印象还是“小米正在向低端手机市场下沉”。3、如果说普通大众对小米3和小米4的配置变化还不够敏感,那么从一开始就关注小米的核心“米粉”们都看在眼里。一开始,正是因为“理解”,他们才能认同小米的终极路线;在社会营销中发挥骨干作用。但是现在,小米3、小米4却让他们产生了一种身份危机感:这小米还是当年那个吸引我的专注极致的小米吗?其实仔细想想,小米3和小米4的策略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在小米快速扩张、引发巨大社会关注的过程中,主力受众(数量上)的流失是必然的。成为普通用户,甚至是“小用户”。白用户”。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撒网”一两次,先抓到大量用户,那可能小米永远是一个小众品牌。所以当时小米已经等不及了。对于小米3来说,供应链再困难,也需要生产一款大屏手机来填补缺口;暂时抛开极端的硬件,也是为了让外观更加美观,摆脱“手机丑”的恶名。小米现在是一线品牌,大众认可其“超高性价比,懂的人都选它”的品牌形象,而这个形象来自于铁杆用户的口碑。那么如果小米3和小米4这两款产品的战略调整让硬核用户失去了那种“极致”的感觉,那么小米将如何维护自己的形象呢?升级:品牌重构与市场突围不难发现,小米的困境只有一个核心矛盾:表面上是大众线和极客线的矛盾;但本质上是豪门的野心和极端的感情之间的矛盾。要实现巨头的野心,必须走大众路线,再造一个“苹果”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走大众化路线,推出更好的外观,放弃性价比的极限来保证扩张所必需的利润空间,势必导致此前品牌建设和社交营销基础的崩塌——小米将逐渐失去“性价比之王,天生就有“发烧”的光环。在本已激烈的同质化性价比大战中,已经失去了先发优势。但要稳住核心用户,进而稳住口碑,就需要释放足够的感情。但是这在小米成为一线厂商之后其实更难了,至少和刚起步的时候不一样了:而且在这个大家都在卖极致硬件,拼命拼性价比,搞搞的时代在互联网模型中,要重新获得相似度2011年的出色效果已经花费了很多。这其实在任何领域都是一个成功的小众品牌。在逐渐吸引眼球和用户,成为大众品牌后,难免会遇到问题:食客太多,自然难以适应所有人;但是,核心用户的需求在常人眼中难免“沉重”或莫名其妙。更何况,智能手机是一片血海。每走对一步,都会有无数人追随,一步走错,马上就会被踩在脚下。如何破解游戏?小米NOTE,在品牌形象上,小米回归了极致,目标也从苹果、三星上调至高端机,在当下的竞争环境中重新站稳了脚跟。其实对于小米整个品牌的建设来说,小米NOTE的这个策略也是一种回归:在小米从0到1的时代,靠的是先吸引意见领袖用户培养口碑,然后再吸引普通用户突破。提高了手机行业的准入门槛。在小米3、小米4时代,采取直接面向普通用户的策略,是巩固迅速壮大的米粉队伍的应急之举。当低端市场已经饱和,又要从0到1向中高端市场发起进攻时,小米选择让事情回到最熟悉的节奏:重新聚集铁杆米粉让他们向前冲锋。之后,高端市场逐渐被《大神》中顶配版小米NOTE的良好口碑蚕食。必须让他们冲锋陷阵的原因只有一个:在中高端市场,只有竞争才能打破竞争。能打破土豪地位的只有大神(“你有钱,我有智商”)。只有“论坛大神的小米口碑”才能打破“乔布斯扭曲的现实立场”。其实想想,苹果品牌的建设不也是一样吗?苹果产品之所以总是给人酷酷的印象,不正是因为一开始的核心用户都是酷酷的文艺青年和DJ吗?2015年小米的市场挑战非常严峻:一方面是市场增速下滑,另一方面是竞争者越来越多,更何况还有很多像周鸿祎这样的战士。小米想要在不失去市场份额的情况下保持快速增长太难了。两个方向可以选择:一是进军高端市场,二是进军海外市场。毫无疑问,这两点都需要NOTE级别的产品。国产手机品牌与苹果、三星最大的差距不是硬件配置,而是品牌溢价和用户忠诚度。好消息是,我们看到国内各大厂商都在努力打造品牌,巩固口碑,弥补这一短板。具体到小米,用产品“回归极致”完成品牌和铁杆粉丝队伍的重构,无疑是一次潜力无限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