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是我国当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快速发展的前景令人振奋。但在此过程中,无人机行业暴露出的问题也为行业敲响了警钟。产业安全事故频发、人才制约突出、产业支撑缺失,无人机发展亟待加快生态建设,突破顽固障碍。根据中国民航局给出的数据,目前我国网上注册开展通用航空运营的无人机企业超过9700家,商用无人机超过12万架。截至2019年,我国无人机产值已超过500亿元。预计到2023年,国内无人机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左右。这些数据表明,“十三五”以来,我国无人机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产业发展态势和现状稳定。在此期间,政策、资本、企业等持续利好因素推动我国无人机市场快速增长,关键技术快速突破,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化。产业发展逐渐呈现出几个明显特征。其中,民用无人机的加速崛起尤为突出。随着消费级和工业级市场的打开,民用无人机的发展规模轻松超越军用无人机,成为产业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与此同时,无人机产业的集聚效应也开始显现。一方面,围绕无人机机身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生产和消费者服务的无人机企业越来越多,优质企业开始频频涌现;另一方面,以我国为首的无人机产业园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无人机的发展开始向华南、华北、华中等几大区域聚集。行业继续由分散向集聚转变,集群化趋势加剧。此外,行业应用日益广泛、多样和深入,相关配套发展也日趋完善。在应用方面,无人机在航拍、休闲娱乐等消费领域的应用日趋饱和,在物流运输、农业植保等工业领域的应用正在快速拓展。在支持方面,无人机政策的频繁出台、无人机新职业的推出、无人机人才培训市场的兴起、无人机售后服务市场的发展,都给行业带来了利好消息。综上所述,我国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和形势非常好,未来前景值得期待。不过,由于我国的无人机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走向成熟并非易事。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各种问题的暴露正严重制约着行业的进步,成本高、普及率低、续航不足、专业人才匮乏、安全事故频发等,已成为“拦路虎”。石头“阻碍了行业的发展”。其中,应用程序隐私和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是最直观的。近年来,由于法律不完善、行业监管不到位等原因,无人机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无论是黑飞干扰、隐私窃取、坠毁伤人,还是非法运输。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会带来麻烦。据有关资料显示,每年发生的事故,仅是航行干扰的事故就不少于三位数,着实令各国头疼和烦恼。其次,无人机人才紧缺也备受关注。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人才缺口将高达25万。不仅人才数量不足,人才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在此背景下,一方面人才短缺会进一步放大应用中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也会阻碍无人机产品的落地和行业发展的步伐。无论是哪一方面的影响,都势必会给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制约。此外,行业配套缺失也是一大痛点。无人机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机身技术,还包括配套系统、部件和基础设施。但目前,这些配套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跟不上需求。同时,在无人机售后服务市场,培训教育、保险维修、租赁经纪等发展才刚刚起步,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总之,扶持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