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谈自控?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电子行业供应链的现状

时间:2023-03-18 16:58:19 科技观察

虽然中兴事件平息了,但是代价太大了。是什么卡在了我们的脖子上,我们必须接受那些苛刻的条件?总之,我国在电子关键元器件尤其是高端芯片的研发、生产、制造方面,长期以来一直无法自主掌控。  国内电子元器件发展现状  据海关统计,2017年我国进口集成电路3770亿颗,同比增长10.1%;进口额2601亿美元,同比增长14.6%。今年1-6月,整个半导体产业集成电路进口额约为1467亿美元,同比增长32%。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我国电子元器件严重依赖进口。其中,集成电路进口量最大,尤其是高端芯片,国产芯片的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图1国产核心集成电路市场占有率  来源:清华大学魏少军教授在2017ICChina上的演讲前两位数值最高的是微处理器/控制器和存储器,尤其是微处理器/控制器约占集成电路进口的一半。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芯片MPU,通用电子系统中的FPGA和DSP,通信设备中的嵌入式MPU和DSP,以及DRAM和NANDFlash等存储芯片,是我们在这些核心芯片领域最薄弱的环节。几年过去了,虽然我们还没有看到最新的故障统计数据,但我认为整体情况并没有太大变化。    图22013年和2014年,微处理器/控制器和存储器是芯片进口量前两位  来源:清华大学魏少军教授在ICChina2017演讲  发表于ICInsight位居全球前列2017年十大无晶圆厂IC设计公司,中国海思和紫光集团(含紫光展锐)位列其中,标志着我国在IC设计领域取得了突破。不过,虽然海思和紫光展锐在移动通信应用处理器和通信芯片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要实现核心元器件的自给自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当前产业发展的总体形势来看,我国核心芯片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并没有太大改变。    图3全球十大无晶圆IC设计公司中,中国海思和紫光集团位列其中。扬杰科技、士兰微、中国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风华高科、顺络电子、宁波松乐、蚌埠双环、四川永兴、沉阳兴华航空、中航光电、福建火炬、贵州航天电气、陕西华星等都是独立可控的主力军。他们从通讯、汽车、工控、消费、军工等领域着手,不断加快产品研发和生产工艺技术升级的步伐。其中,中国电子展忠实粉丝中航光电拥有284项专利发明,主营连接器、开关、插座、端子的贵州航天电气拥有92项专利。这两家公司均位列中国电子元器件百强之列。专利水平位居前十。  自主可控是产业发展之本  今年3月,美国打响了全球贸易战的第一枪。如今,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半导体行业首当其冲成为争端焦点。只有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才能赢得市场话语权,凸显高端芯片研发制造能力的重要性。公开数据显示,自2014年9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基金)成立至2017年底,首期募集资金1387亿元,项目数量超过62个,涉及上市公司24家,投资范围涵盖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在制造、设计、封装测试、设备材料等产业链各环节均有不同比例的投资。中国正在大力发展高端芯片自主可控的道路上有序推进。    分立器件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按市场份额计算,分立器件仅占6%左右。然而,分立器件是所有电子设备和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军事和航天领域,一个小的分立器件出现故障就可能引发重大事故。  中国在模拟芯片和分立器件方面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投入,尤其是在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国产化率比较高。但从整个行业来看,2016年我国分立器件进口额为278.6亿美元,出口额为266.5亿美元。在器件领域,中国企业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技术水平只是产品的一方面,供应能力受制于人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持续近两年的MLCC电容缺货,伤害了无数中国整机企业。电容在分立器件中占有重要地位,有数据显示其市场规模甚至超过全球被动元件的一半。这个市场主要被村田、国巨、太阳诱电、TDK等公司垄断。国内的宇阳科技和风华高科虽然技术实力雄厚,但与行业巨头相比还需进一步加强实力。  近年来,国家对信息安全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软件到硬件,信息安全防护逐渐切入核心,即核心部件国产化。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知识产权自主可控、开发自主可控、供应链自主可控、制造自主可控,我们的产业发展才有基础。  CEF是电子元器件自主可控企业合作交流的主会场  中国电子展(CEF)是电子行业的专业展会,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产业链一直是展会关注的焦点。军民融合展区也是我国自主可控电子元器件企业集中展示和合作交流的平台。第92届中国电子展将于2018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适逢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电子元器件的自主可控性势必成为整个行业关注的焦点。本届展会军民融合展区汇聚了福建火炬、北京航天微电子、北方华创、七星华创微波电子、北京元刘宏远、贝迪斯电子、成都天奥、广东风华邦科、贵阳顺络、贵州航天电气、福建欧中、陕西华星、中电科三十三所、中电科三十二所、中电科三十八所、天津飞腾、深圳振华等中国电子元器件百强企业及行业领军企业带来的参展产品将成为本届展会的亮点。要点之一。    华星电子,位于中国三大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之一的陕西省咸阳市,生产各类线绕电阻器,长期应用于载人航天发射系统、航空发动机等关键系统;四川永兴的电阻器、电位器、传感器、微波元器件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广电网络、移动通信、风力发电、自动化设备、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东芯半导体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够同时提供NAND/NOR/DRAM内存芯片的无晶圆厂设计技术和产品方案在中小容量NAND和NOR闪存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公司,产品长期以来用于路由器、网络摄像机等系统。  常州通惠是中国测试测量行业的先行者。不仅打破了国外仪器厂商在国内的垄断,而且公司的测试解决方案在新能源、电动汽车等行业占有重要地位。  元器件的自主可控离不开制造业的大力支持。中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在业内被誉为中国军工电子“国家队”。展会期间,将推出全新高端无损检测设备——超针X射线成像系统。该系统采用独有的超针电子源发射技术,自主研发微焦点X射线成像系统。它的问世将有力推动芯片封装质量的显着提高,对集成电路制造业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的供应链是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这恰恰是中国电子展的优势之一。不仅展示产品涵盖电子信息全产业链,展会现场还将打造一系列连接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的活动,如一对一采购洽谈会、高端买家参观展会现场及现场签订合作意向和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布必将助力产业供应链的健康发展。  中国电子展主办方中国电子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文海表示:“现在,电子元器件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核心元器件的自主控制是产业发展之本,中国电子展长期致力于服务中国电子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我们始终牢记使命,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我们始终坚持自主可控的信念是产业发展的基石,搭建供需双方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可以说服务自主可控的上下游企业是中国电子展的使命,这也是最有特色的中国电子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探索,逐渐形成了特色。”  中兴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所以unded,国家必须自我控制,才能建设科技强国。电子元件的自主可控性是当务之急。中国电子展上,没有首次亮相的耀眼新车,也没有让人赞叹的超大型机器人。虽然这里展示了电子信息产业最基础、最核心的零部件,但这里也不乏热点。现在可以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电子展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大秘诀就是坚持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的独立可靠。控制背书是巩固行业发展的基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