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我国5G网络规模建设的关键一年,也是新基建(简称“新基建”)开局之年”)引起了广泛关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央多次强调将推进以5G、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基建”建设。其中,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的重要支撑环节,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数据中心是存储和计算的基础设施。向上可以连接云计算、AI,向下可以直接连接云计算、边缘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模块。业内专家认为,为进一步打造“新基建”的核心支柱,数据中心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快和提升,以创新应对数据中心变革。数据中心蓄势待发,产业链纷纷受益。作为基础设施的“奠基者”,数据中心一直默默无闻地处于底层。然而,在数据日益普及的今天,无论通信技术如何升级,互联网应用如何创新发展,都离不开数据的计算、存储、传输、分析等环节。数据中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专家表示,数据中心更能体现“新基建”中“基础设施+技术”的内涵。事实上,数据中心是全球信息技术发展的副产品。众所周知,全球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以电报、电话为代表的第一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第二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三代信息技术;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第四代信息技术;以物联网、数联网、智联网为代表的第五代信息技术。“数据中心”的雏形出现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第二代信息技术阶段,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迭代,不断发挥着共生基础设施的作用。数据中心产业链涉及机房的建设和运维。同时需要考虑数据计算、传输/互联、安全等问题,需要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光模块、存储芯片、光纤等设备。这些环节属于“新基建”的底层。在服务器领域,据市场调研机构IDC统计,浪潮信息占据我国服务器市场33%的市场份额。华为、紫光旗下的新华三、联想、戴尔、曙光等厂商在服务器领域也有重要话语权。2020年有望成为服务器行业新周期的起点。在网络设备方面,思科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对于国内企业级网络设备交换机和路由器市场,华为和新华三占据了大约60%到70%的市场份额。光模块方面,市场调研机构LightCounting预测,2019-2024年,光模块行业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5%。随着5G业务进程的推进,5G网络、高速互联数据中心、通信云等行业快速发展,光模块应用场景和连接量快速增长,行业发展迎来新机遇.随着5G商用的推进,流量大爆发指日可待,IDC需求增长确定性高。近年来,中国IDC业务市场增速始终领先全球。根据科智咨询最新发布的《2019—2020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9年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达1562.5亿元,同比增长27.2%,市场规模绝对值增长超30%与2018年相比为亿元。同时,我国重点发展的人工智能、远程医疗、工业互联网等重大新兴产业,都需要数据中心作为产业支撑。“新基建”带来的大数据中心建设热潮,将对数据硬件赛道、云服务和中小企业产生巨大影响。纵观IDC行业的演进发展史,每个阶段的客户需求和技术变革决定了每个阶段的服务形态。目前,第三阶段的数据中心概念扩大,服务范围扩大,更加注重高性能架构。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正朝着虚拟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云计算和5G的发展成为推动大型数据中心增长的主要动力。IDC寡头格局已经形成,核心城市布局中底层技术的变化将导致业务量和数据量激增。在云计算的加持下,互联网流量激增,数据中心服务商的业务发展也同步前行。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IDC服务市场以第三方IDC服务商为主。美国的Equinix市场份额最大,约占全球托管市场的15%,其次是DigitalRealty,约占9%。份额排名第五,占比约3%。整体市场结构相对分散。然而,随着运营商逐渐退出IDC市场,企业逐渐将工作负载迁移至云端或使用托管设施,数据中心行业的并购数量逐年增加,IDC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马太效应逐渐增强。我国IDC市场结构以运营商数据中心为主,凭借其网络带宽和机房资源优势,约占65%的份额;其次是第三方IDC服务商,近年万国数据、21世纪互联、光环新网、鹏博士等第三方数据中心也逐渐兴起。基于自身在核心城市的IDC资源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建设数据中心机房,主要是为了满足核心城市的IDC需求,弥补供需缺口,具有一定的资源稀缺性.障碍。有专家指出,在一线城市及周边地区拓展土地/电力资源的能力和雄厚的资金实力,为第三方IDC服务商构筑了护城河。在布局上,海外IDC巨头纷纷聚焦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这与国内数据中心的布局不谋而合。IDC中国高级研究经理崔凯表示,数据中心较为集中的地区,依然是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其大部分橱柜的上架率在60%到70%之间,呈现出相对饱和的局面。但受经济发展因素影响,部分西部省份的上架率不足30%。近年来,国内数据中心建设进入高潮,大量资本进入数据中心行业,数据中心企业数量大幅增加。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共有互联网数据中心经营许可证持有企业3210家,其中跨区域企业2153家,占比67.1%。数据中心业务牌照持有者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和浙江。不难发现,中国IDC市场总体布局呈现“东部沿海较多,核心城市集中,中部和西北较少”的格局。造成这种格局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分布在核心城市,大量时间敏感的“热点数据”需要处理,形成了一线城市数据中心供不应求的现状。供不应求;其次,核心网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在这些地区建设数据中心可以满足客户对低时延和稳定运行的需求。要求,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最后,中西部地区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主要是处理一些效率低下的“冷数据”。此外,电力成本低,远程部署可以降低成本。以创新应对挑战:大规模+云+边缘随着5G和AI时代的到来,数据中心将成为未来网络的核心控制节点和内容载体。在网络连接能力、节能环保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数据中心建设既迎来新机遇,也面临新挑战。一方面,流量的爆发式增长导致数据中心网络规模不断扩大,进而引发网络架构、技术和运营的一系列变革。同时,还要兼顾大容量、规模效应、高可靠性、可扩展性等各种要求;另一方面,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增长,支撑IT系统的数据中心面临着高能耗的巨大挑战。当前,各行各业的企业向云端迁移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洪流中的大势所趋。为了扩大服务范围,云计算服务商纷纷增加数据中心的数量和规模,在单一数据上获得地理位置和规模经济的战略布局,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和提供差异化??服务。产品,以改善行业。竞争力。因此,5G时代的大规模云数据中心将更具竞争力,不仅在成本方面,而且在安全性、灵活性、技术演进等方面也将建立对传统数据中心的碾压优势。未来,我国数据中心的发展将有三大方向:大型数据中心+云计算核心区分布式+边缘计算分布式部署。大中型数据中心服务于云计算,处理“热点数据”,处理高时效性业务;超大型数据中心远程部署,降低成本,处理“冷数据”;边缘计算数据中心的部署解决了超低延迟、高实时性、高安全性、本地化等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