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WC的传统是移动世界三驾马车的拓展和后续的融合应用。到了2014年,传统的三驾马车:网络、终端和电信服务似乎已经难以吸引用户的眼球。4G之后的5G会是什么样子,这种关注度似乎比预期要弱很多。所有展商和观众对WIFI的热情远高于3G/4G。终端的热情似乎在下降。虽然有几家厂商发布了新品,但似乎大家的感受都很一般。这个行业已经成熟了。乏味的。没有人觉得展台上展示的新机器比他们手里的机器先进多了。至于语音、短信、数据流量等传统电信业务,似乎更难吸引人。即便是所谓的VoLTE,除了运营商和设备厂商还在挂在嘴边,用户根本不关心这个。更多的人我很乐意在微信上和你聊天,让语音质量见鬼去吧。至于行业融合的应用,似乎已经到了疲软期。移动医疗、移动支付、车联网等都经历了之后,很难再吊起大家的胃口。总之,过了几天,大家都在抱怨网上实在是太差劲了,贼多,亮点不多。甚至有人在讨论,这次展览的结局会不会越来越窄,会不会被另一种革命力量所取代。世界移动大会期间,一位运营商员工的一篇文章《是谁偷走了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梦?》火爆了朋友圈。关键是新兴互联网公司的崛起。文章虽然提出了很多新鲜的想法,但是屁股决定脑袋。文章反映了更多的抱怨和无奈。其认为,政府对传统运营商监管过度,对新兴互联网企业不加限制,使得传统运营商逐渐沦为渠道。供应商,而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则依靠免费的管道资源蚕食传统运营商的电信业务。我个人认为,这种传统思维其实制约了传统运营商应对新兴互联网公司冲击的能力!至此,方阵似乎失灵了,全世界的移动运营商都在受苦。而众多的互联网公司更是如火如荼,成为资本市场和用户市场的双宠儿!近期,Facebook以190亿美元收购WhatApp,更是给胶着的竞争带来了更直接的刺激!面对新兴的互联网公司,甚至是苹果这样的终端运营商,传统运营商一直反应迟钝。虽然他们也推出了功能几乎相同的竞品,但与互联网公司的业务相比,用户的知名度和粘性要低一些。一致性都很低。针对OTT竞争,运营商的措施也很薄弱。比如at&t推出的SponsorData计划是个好主意,但那些互联网公司是否接受还有待检验。再比如这次中国移动推出的所谓三新战略中的新消息。其实比微信等服务好不了多少。或许正是因为措施不力,传统电信运营商才感到前景黯淡,于是出现了更多的新思潮。在本次MWC期间,很多传统的行业领导者也开始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在与多位行业高层交流的过程中,针对当前的互联网热点以及未来通信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有趣的反问。这些反问反映了传统通信行业人士开始反思当前的困境,折射出一些新的思潮,特供大家参考和讨论。为什么AT&T没有收购WhatApp(很多运营商都在推类似服务)?为什么Google不收购Sprint?(谷歌也在建设网络基础设施)为什么诺基亚要等到被收购后才推出安卓手机?为什么WIFI比4G更受欢迎?为什么苹果既不参加CES也不参加MWC,却可以在全球移动运营商和股票之间玩转?为什么腾讯能推出抢红包的游戏,运营商却不抢流量?为什么……试想一下,如果这些问题都发生了会怎样?似乎没有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事实是,近年来,传统运营商不断加大对传统运营商的收购步伐,希望以更大的基础网络设施和更大的用户群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同样互联网公司也在不断收购新兴的互联网公司,以进一步提高对用户不同需求的满意度。为什么不换位收购?这不是更能解决彼此的问题吗?首先不是钱的问题!收购主体并不缺钱。其次,交易各方都认识到基础设施和互联网应用都很重要。但交易双方和我们的假设都不成立,大家还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加强自己的实力。但很明显,按照这种模式和发展趋势,传统电信运营商明显输给了新兴的互联网公司,成为纯粹的管道运营商似乎是必然趋势。但从本次大会暴露出的一些新思路来看,传统运营商并不愿意扮演纯粹管道提供商的角色。虽然目前还没有理想的解决方案,但也有人提出了一些趋势性的解决方案。一是利用技术进一步提高网络效率,降低未来网络成本。因此,SDN、NFV等虚拟化技术成为热点。然而,在庞大的网络环境中对这些进行改造和实施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二是充分利用网络中产生的大量用户数据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开发新的商业模式非常重要。三是更加积极地推动与更多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传统产业对传播价值的二次提升,产生新的价值。第四,根据网络社会未来的需要,重新定义网络架构,适应网络社会的运营策略。最关键的是如何从以人为中心转向以物为中心的经营战略。总之,要大胆思考、大胆突破、大胆创新,走出一条新路。自己不杀,就等着别人来杀你。自古就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