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互联网时代,由于复制数字产权作品的成本低廉,侵权行为频发。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它在数字版权保护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数字版权保护工作,严厉打击各种侵权行为。出版行业也开始关注和探索区块链在行业内的应用研究,利用新技术加强数字版权保护。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复制、传输和传播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容易。然而,互联网在试图消除信息获取门槛的同时,也让内容创作者的劳动价值常常在肆意传播中被稀释。随着5G时代的到来,将产生更多的数字内容产品,相应的数字版权保护工作也将更加紧迫。一个更加高效合理的数字内容交易流通机制将变得尤为重要。形成与数字版权保护和数字产品交易流通相关的数字版权管理服务体系,是保障数字内容市场发展的基础。在政策和市场两股力量的推动下,数字版权市场正迎来可观的市场空间。与广阔可观的市场相对应的是,数字内容版权纠纷也日益增多,侵权形式更加隐蔽多变,难以监控。北京互联网法院2020年7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9月9日法院成立至2020年6月30日,法院共受理著作权案件49855件,涉及图片的著作权案件位列其中。所有版权案件。占了一半以上。在侵权事件不断发生的今天,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版权保护。自2005年以来,国家版权局会同有关部门连续16年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的“剑网行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8年,全国各级著作权执法部门共查处包括网络案件在内的各类著作权侵权盗版案件22568件。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法》为核心的数字版权保护法律体系。我国有关数字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但由于数字作品固有的可复制性、易篡改性、非独占性等特点,消费者版权意识淡薄,数字作品被盗用、滥用的现象十分普遍。同时,由于网络信息流动速度加快,通信网络日益复杂,维权举证困难,维权成本过高,相关权利往往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和保障。利益。尤其是在短视频和自媒体盛行的当下,人人都是创作者,由此产生的抄袭等行为一再被禁止。网络青年作家土匪沃斯存连发多条微博,指责《如懿传》的作者流连子抄袭。今年的“郭敬明”事件也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但大多数作者选择的维权方式依然是微博声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传统的版权认证程序繁琐,举证过程复杂,维权周期长,这让很多作品的创作者很难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坚持。区块链的出现或许可以改变这种情况。区块链技术在数字版权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数字内容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解决数字内容确权、使用、维权、交易等环节的问题,实现数字版权登记、智能交易、侵权监测等功能打造全链路数字版权保护生态,促进数字版权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一、区块链解决数字版权确权问题区块链首先解决数字版权确权问题。从区块链的核心技术要素来看,在登记数字版权时,应用哈希算法可以获得数字作品对应的唯一哈希值,是数字作品的“身份证”。加密技术实现了数字作品与作者之间唯一明确的对应关系。在区块链共识机制下,单个节点不能修改信息。要实现修改,至少必须使用系统中51%的计算能力。篡改成本太高,可行性极低,可以充分保证链上数字内容的不可篡改修改。同时,在利用区块链技术对数字作品进行确权时,可以降低传统作品版权申请、登记、登记的周期和成本,为数字作品的创作者提供充分的便利和创造更高的满意度。数字签名技术的引入,可以对版权信息中涉及个人隐私的部分进行加密上传,保证信息不泄露,也可以满足作者匿名发表的需要。通过信息上传者手中的私钥和链上公钥的验证,可以确定具体数字版权的作者或版权所有者。整个注册过程按照既定的计算机程序完成,成本仅为0.3元甚至更低。2、区块链解决了数字版权的监控和维权问题。数字作品一旦确权,其在网络上的流通、交易等各方面信息都将记录在系统中,实现数字作品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可追溯,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确凿的证据为后续司法取证可能需要的证据。从而可以实现快速定向跟踪查询,便于查明违法侵权来源,保护创作者、出版者等合法权益,大大提高司法效率,降低维权成本。同时,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区块链数字版权系统可实现对知识产权侵权事件的在线监测。一旦侵权发布,数字版权的价值就可以得到准确、可信的评估,版权损失的判断才能真正摆在市场上。3、区块链解决数字版权交易授权问题。数字作品在线交易时,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无法提供足够的信任。需要对交易信息进行筛选,导致交易效率低下,交易信息无法得到充分保障。真实性。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智能合约技术,可实现数字版权提供者身份的第三方验证,自动执行数字版权交易流程,并确保在相应条件触发时自动完成整个交易流程,无需中间平台的介入,大大减少了版权授权交易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降低了交易成本,实现了交易的履约,交易的清算,实现了版权全环节的透明化交易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版权交易各方的权益。区块链虽然在数字版权保护方面具有诸多优势,但在隐私保护、数据处理能力、数据存储、算法应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大监管支持力度,协调跨境产业合作是未来发展的应用方向,更好地为数字版权保护赋能。借鉴国外版权保护经验可以发现,在良好的版权环境下,创作者的创作热情更高。国内目前的免费模式虽然前期收割了大量用户,但作品随意免费分享,严重打击了创作者的积极性,导致数字作品同质化严重。2018年3月22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秩序的通知》中提到,不得截取若干节目片段拼接成新节目播放;原创网络视听节目不得重新剪辑、配音、加字幕。许多人对这些规定产生了抵触情绪。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在加强监管的同时,鼓励区块链创新技术应用,加大区块链版权技术支持力度。区块链技术可以赋能数字版权保护,如果能够大规模应用,将大大减少侵权行为。虽然全自动让区块链完成整个闭环的技术还不成熟,但区块链技术在数字版权保护上还是有更多的可能性。相信在不断的探索和研发中,数字版权保护生态会越来越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