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可穿戴行业前景诱人,实时检测技术战略联盟成立

时间:2024-05-22 17:49:06 科技赋能

(作者:赵竹清)作为实时检测和健康监测的代表产品,可穿戴问世还不到5年时间智能设备全球销售额已突破50亿美元。

预计每年将超过100亿美元,被誉为21世纪的颠覆性行业。

面对如此诱人的行业前景,我国“即时检测与健康监测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2日在北京揭晓。

该联盟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4家研究机构、浙江大学等10家研究机构组成。

由大学、协和医院等16家临床医疗机构和14家企业组成。

“产学研用”齐心协力攻关,推动产业发展。

即时检测是指在患者附近或其所在地进行的检测,其结果可能会导致患者治疗的改变。

它具有简单、快速、便携等特点,并具有智能、遥感、仿生等功能。

广泛应用于健康促进、疾病诊断、仿生学等领域。

它广泛应用于应急响应、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和检验检疫等领域,是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和临床医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这个联盟诞生于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正确的地点和正确的人。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陈文凯表示,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老龄化速度加快,床边检测领域存在大量医疗需求但我国的即时检测行业才刚刚起步。

其时间较晚,规模较小。

“没有一家公司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美元。

”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创新能力低。

同时,我国科研院所和高校积累的大量先进技术可用于尚未很好转化的即时检测产品的开发,如纳米及智能传感技术、传感器网络等技术、纳米材料技术和微流体技术。

技术、生物微机电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尖端、高精尖技术,造成了“科研院所技术无用武之地,企业所需技术无处求助”的现象。

他表示,联盟希望打造一个有效的转化平台,连接这些技术、人才和企业需求,以行业龙头企业为龙头,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技支撑作用,利用医疗机构制定相关产品、技术和服务,整合优势资源,布局产业链,共同推动我国实时检测行业快速发展。

“一方面,科研院所相关成果转化率低,另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核心技术少,加之缺乏整体产业布局,缺乏专业人才,缺乏人才。

”监管体系不健全,导致研究与应用、产品与需求、产业上、中、下游脱节,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

联盟主席、首都医科大学检验医学教研室主任康希雄表示,国内床边检测产品几乎全部是低端仿制品,重要材料和原装零部件基本依赖进口,无法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健康促进、医疗诊断、食品需求。

安全、生物突发事件等重大民生需求已成为人口健康领域发展的瓶颈之一。

“虽然我国床边检测行业整体规模较小,综合实力较弱,但只要建立实质性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进行高水平、高水平的高效合作“平台化、多方联动,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床旁检测产业。

”联盟副理事长、中盛金宇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成员王家义表示。

联盟成员目前在床旁检测和健康监测领域攻克并开发了一系列技术和产品。

据了解,中科院在体外诊断和即时检测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方面具有较好的经验。

北京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由生物物理研究所创办并控股,是国内体外诊断行业的龙头企业,生化诊断试剂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超过20%;广州生物研究所与中山大安基因联合研发的“病毒性肝炎系列诊断试剂盒”被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北京基因组研究院与复星医药联合研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被国务院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技组推荐使用;武汉病毒研究所与珠海丽珠试剂联合研发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诊断试剂盒”成功获得国家药品注册批文。

根据联盟规划,下一步将建立“需求源于临床、产品服务临床”的产品研发模式,搭建关键技术研究平台,建立试点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基地,形成协同创新机制,合力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