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国产手机对VR的炒作是搅局者还是救星?

时间:2024-05-22 17:25:29 科技赋能

目前,国产手机虽然占据全球80%的市场,但红海之争、缺乏创新颠覆性作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如今,华为、中兴、HTC等传统手机巨头纷纷推出VR设备,荣耀、小米、乐视等互联网手机也纷纷进军VR。

据说VR是为了颠覆微信平台而诞生的。

那么,它能否拯救日渐衰落的国产手机呢?   1。

国产机为何进入VR行业?一、资本市场蓬勃发展。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VR产业市场规模为15.4亿元,预计今年将达到56.6亿元。

有机构预测,全球VR软硬件产值将达到每年67亿美元,并将增长至每年1亿美元。

该行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统计显示,今年2月底至今,国内VR融资已有67起,A股上市公司成为投资VR的活跃主体。

中科创达(A股上市公司代码:96)依托虚拟现实VR概念,飙升至21个涨停板,股价已突破万元,逼近贵州茅台。

近期更是一枝独秀,超越茅台,第二次成为高价股第一名,而暴风科技等也凭借VR概念走在了前面。

在国际上,Facebook斥资20亿美元收购了oculus,相当于1亿元人民币,现在仅oculus的单一估值就在1亿美元左右。

互联网手机方面,从中兴独立出来的努比亚获得了苏宁19.3亿元投资(占股33%)。

至于如何花掉这19.3亿元,苏宁计划未来三年销售最多1万部努比亚手机;努比亚联合创始人倪飞在接受搜狐科技专访时表示,努比亚和苏宁将合作打造VR产品,PPTV将是这些VR内容的主要来源,并且也与乐视进行了深度合作。

5月25日,高盛将HTC股票评级为买入,并给予目标价新台币95元,较当日开盘前价格上涨41%。

这是因为高盛非常看好HTC在VR领域的表现,并表示其未来潜力巨大。

2、手机业务被“边缘化”。

HTC董事长王雪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HTC正在将刚刚起步的VR业务分拆为一家独立公司,新子公司将由HTC全权控股。

HTC 的智能手机业务正在恶化。

数据显示,今年第四季度,HTC手机出货量仅为1万台(相比2018年,HTC手机全球出货量为1万台)。

但更悲惨的是HTC第一季度财报。

报告显示,HTC今年第一季度营收为新台币1亿元,同比下降64%,毛利率仅为9.4%;营业亏损新台币48亿元,净亏损新台币26亿元。

与诺基亚一样,HTC 向 VR 转型是边缘化手机业务的“最后的晚餐”。

和乐视一样,小米已经进入了手机、电视、盒子、汽车等多个领域,VR自然也不会错过。

今年2月,小米发现实验室正式成立。

第一个科研项目是已经相当火爆的VR项目。

在今年的两场会议上,雷军表示,小米目前有一个团队在研究VR。

VR是一项跨代技术,小米将积极参与这个行业。

3、顺势而为试水?华为发布了一款类似Gear VR的产品,名为华为VR。

华为尚未公布该产品的发布日期或价格。

从表面上看,华为似乎并不十分看好VR对利润的贡献。

华为终端CEO余承东在接受搜狐科技采访时表示,AR和VR都是当前市场的热点,都属于智能终端的范畴,华为不可能不做。

但目前尚不成熟,仅处于“试水”阶段。

在VR方面,华为一直走在成功之路上。

在谷歌推出Daydream VR平台后,华为宣布加入Daydream VR平台,并将集成麒麟和高通处理器。

它计划在今年年底推出支持 Daydream 的手机、耳机和遥控器。

除华为外,谷歌还与三星、LG、HTC、小米、华硕和阿尔卡特等公司合作。

华为承诺今年秋季将与谷歌的合作转变为VR设备、应用程序和内容产品。

三星推出Gear VR可以说是Galaxy手机的一个配件,目的可能是为了增加Galaxy手机的卖点。

相比华为、三星,中兴在VR方面的知名度稍高一些。

中兴发布了搭载中兴VR的AXON天机7手机,售价明码标价为万元。

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中兴终端CEO曾学忠在接受搜狐科技专访时表示,中兴通讯做VR是认真的,有态度,也经过深思熟虑。

并不是“试水”,也不是像一些手机厂商试图营造存在感。

曾学忠认为,VR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既有短期维度,也有长期维度。

短期内,它必须与手机结合得非常紧密。

例如AXON天机7就是专为VR设计的。

它可以有非常好的立体声。

“如果没有好的声音,没有好的屏幕,怎么能称为VR?我们怎么能有这样的体验。

”不过,中兴通讯尚未将VR团队与手机分开,具体投入力度尚不清楚。

2、下一代手机是VR吗?华为终端董事长余承东重新定义了下一代手机的概念。

什么是“下一代手机”?它是智能手机,人机合一,人机界面和交互更加自然;手机的本质是人,而不是物体。

生物学为智能手机提供了灵感,手机将成为超人。

余承东解释说,下一代手机的人机界面和交互将更加自然。

比如现在演唱会可以通过AR/VR实现沉浸式体验,通过全息技术可以改变体验。

TCL通讯CEO郭爱平在接受科技专访时表示,VR是一个大概念,预计未来10-15年销售收入将超过平板电脑收入。

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前景。

“VR肯定会取代触摸屏,成为下一代智能手机。

”有些人认为,从印刷机、电话、电视到智能手机,技术在不断更新。

VR时代已经到来,并将逐渐成为人类的下一代。

一代日常消费品。

美国南加州大学托德·里士满博士也做出了同样的判断,认为“VR/AR设备要想发展成为下一代智能手机,需要逐步取代或整合日常生活的某些功能”对象。

”英国阿尔斯特大学世界研究实验室团队总经理Kevin Curran博士认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VR可能成为智能手机的标准交互界面,而且也不是不可能将两者合二为一。

3、VR能否拯救国产手机的生命?国产手机均已发布VR产品。

其实大部分都是手机的配角。

因为目前还没有真正的VR标准、内容规范以及大规模的商业应用场景。

1、标准不统一。

工信部近日发布《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5.0》,也指出VR存在内容稀缺、制作成本高、内容缺乏统一标准、各种VR设备无法互联等缺点。

此外,海量的虚拟现实内容数据也给实时网络传输带来了新的挑战。

Kevin Curran博士认为,标准的缺失是限制VR技术创新的一大因素。

目前,开发者在创作VR内容时必须选择特定的VR设备平台,这意味着特定的VR内容只能在某种类型的设备上演示,并且与其他设备不兼容。

这不仅对消费者不利,也限制了VR市场的发展。

有报告指出,相比研发门槛较高、PC端头盔相对成熟、成本较低、门槛较低的移动VR硬件市场,标准混乱更为明显。

虽然目前国内大部分VR眼镜都声称适合多种尺寸的手机,但实际放入不同尺寸的手机时,视角从60度到90度不等,体验无法统一。

2、内容缺乏。

目前,华为荣耀V8内置了与优酷土豆合作的全景视频资源,三星Gear VR也内置了与Oculus合作推出的软件平台。

手机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VR硬件,并推出相应的内容资源匹配。

这就是所谓的生态。

然而丰富的内容资源并不像手机和PC之间互通那么简单。

大多数内容都需要高难度的技术制作。

Kevin Curran博士表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VR更多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个技术领域,也需要有配套VR内容的制作来支撑。

VR内容制作商汇胜公司创始人杨秀玉表示,VR设备对图像要求比较高。

电影图像为每秒24帧,VR设备需要具有1秒以上的帧率才能实现高图像质量。

这会大大增加硬件的计算负担,目前业界还很难完全实现。

资深通信专家项立刚分析道,“VR行业最大的问题是技术设施不够完善,体验感受不够人性化。

很多人在使用VR产品时并没有良好的体验,甚至会出现眼花缭乱、头晕目眩的感觉。

这对于VR设备的普及和行业的发展势必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预计VR产业还需要3到5年的时间才能逐渐成熟。

” 3、单一产品渠道不成熟。

谷歌宣布今年秋季将正式推出适配Daydream的手机、VR头盔等。

国内手机厂商推出的头盔、眼镜目前还只是娱乐工具。

据了解市场分析,包括游戏、影视、直播在内的文化娱乐行业是最容易落地的,但目前影院、商场、线下体验店等VR线下体验场所目前还不够成熟。

不少手机卖场在线下店内使用VR产品来吸引消费者,但搜狐科技看到,一些手机旗舰店的体验区设施单一、空间有限,用户体验热情不高,很难激起消费者的兴趣。

4、4G网络难以支撑 中兴通讯副总裁、终端中国区执行副总裁于易方认为,VR更多的是行业炒作。

“VR至少需要2K以上的屏幕,这样画面才不会有颗粒感。

如果手机屏幕不能做到2K屏,这些厂商谈VR是不现实的。

”他认为真正的VR永远不会出现。

在硬件方面,最关键的是“人机交互”。

所以无论从屏幕还是分辨率,从对比度延迟,国内带宽,到CPU,到整个交互,这就是整个VR硬件产品应该做的事情。

华为董事总经理、战略营销总裁徐文伟指出,VR要实现完美的虚拟现实体验,每秒必须处理高达5.2Gbit的数据,延迟必须低于20ms。

华为FDD产品线总裁王军告诉搜狐科技,“VR将是未来社交平台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目前的网络还不足以支撑良好的VR体验,尤其是无线VR。

” TCL通讯CEO郭爱平在接受科技专访时表示,5G和VR是孪生姐妹。

VR是一个大概念,预计未来10-15年销售收入将超过平板电脑收入。

不过VR技术的门槛比较高,4G网络速度根本不够用,所以需要5G网络的支持。

VR不仅仅是硬件,还需要软件集成,这不是一般互联网公司能做到的。

5、互联网巨头争斗激烈。

互联网巨头吃肉,国产手机“吃汤”。

苹果已经制定了 VR 计划。

苹果CEO库克认为VR不是一个小众产品,而是非常酷并且有一些有趣的应用。

公开信息显示,过去几年,苹果先后收购了多家专门从事面部识别、实时3D动作捕捉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公司,并吸引了众多VR专家并不断招募相关人才。

目前,苹果已经申请了多项与VR和AR相关的专利,涉及头戴式显示器、移动地图解决方案、iPhone驱动的虚拟显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实时物体识别等。

而互联网巨头绝不会袖手旁观。

Facebook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透露,“虽然VR现在更广泛地应用于娱乐和游戏领域,但很快就会扩展到社交领域。

” Facebook通过收购Oculus进军VR领域。

有机构预测Oculus的年销售额将达到100万。

阿里巴巴于今年3月成立了VR实验室。

该负责人表示:“阿里巴巴将发挥平台优势,同步推进VR内容培育和硬件孵化。

在内容方面,阿里巴巴全面启动Buy+计划,引领未来购物体验,并将与旗下电影、音乐、视频等内容进行合作。

”硬件方面,阿里巴巴将依托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打造VR商业生态,加速VR设备普及,助力硬件厂商发展。

”腾讯CEO马化腾认为,VR可能是颠覆微信的一个。

去年底,腾讯举办开发者沙龙,公布了腾讯VR SDK及开发者支持计划。

今年的GAD大会上,还将公布VR相关内容。

观察:国产机器,不要效仿小猴子下山。

4G网络尚未普及,5G网络来了!没有5G网络,VR、AR很难大规模商用。

然而,VR和AR还没有结束,MR来了!不少大佬甚至认为,现在行业已经进入VR行业,国产手机不进入就意味着落后。

事实上,高科技的更新是很快的。

5G在4G普及之前就已经到来,VR、AR还没有到来。

目前,硅谷基金的另一个关注点是MR(混合现实)。

MR 技术比 AR 更广泛。

比 VR 更先进的技术是使用现实世界的数据来增强虚拟环境。

一家初创公司投入了一万美元的研发资金,提供MR技术来解决AR和VR面临的共同问题——社会透明度(Social Transparency)。

一份报告称,当你戴上混合现实眼镜时,你可以看到来自未来的火星探测器。

因此,不难看出,如果国产手机把VR当作一种“副业”来消遣,那么等多久都没关系。

如果HTC把钱和生命都投入到VR上,一旦产品研发落后,它可能会成为VR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