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刘强东在印尼的无人超市能否盈利

时间:2024-05-22 17:16:42 科技赋能

据外媒Tech in Asia报道,京东在印尼开设了第一家无人超市,并已正式投入运营。

运营。

这是京东在东南亚开设的首家无人超市,也标志着京东在海外推广无人商店技术的首次尝试。

继今年7月阿里巴巴推出淘咖啡后,10月17日“11.11全球购物节”发布会上,京东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首次上线。

与此同时,京东宣布将入驻两家商场。

将于国庆期间在京东总部园区正式开业。

早在今年5月,京东就立项了京东无人超市项目。

两年后的今天,京东已经在全国拥有20多家无人超市,东北地区也成为京东无人超市新建门店密集的地区。

亚马逊和阿里巴巴也在无人超市领域展开竞争。

2020年1月,经过14个月的探索,亚马逊西雅图首家无人店Amazon G正式对外营业。

亚马逊利用“Just Walk Out Technology”的购物理念,综合运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算法,达到无需结账、无需排队的效果。

虽然有消息称亚马逊今年将在西雅图和洛杉矶开设六家门店,但目前尚未有实际行动。

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是从无人咖啡店起家的。

2017年6月的“人工智能改变零售”高峰论坛上,阿里巴巴首次与无人零售挂钩; 7月的淘宝造物节上,无人值守的“淘咖啡”亮相。

虽然淘咖啡从概念曝光到现场人群只用了一周的时间,但仅展示四天就撤退的操作还是让大家措手不及。

虽然无人超市在目前技术上比较先进,但仔细观察现阶段还存在以下问题: 1、Amazon Go门店的投资额高达数千万美元。

只是为了更换几个收银员的成本降低效果,短期内效率的提升不会很明显。

不知道是否值得付出如此巨大数量级的代价。

2、技术尚不成熟:每个无人超市受其可承载人数的影响。

一旦店里人太多,结算准确率就会下降,甚至无法追踪。

这仍然是各大巨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 机器毕竟是机器。

虽然机器消除了多余的动作和沟通,实现了利益最大化,但它们将超市、便利店等购物场所的隐性社会价值降低到了0。

4。

最重要的是,无人超市并没有完全空无一人。

店里还有导购。

也就是说,试图完全减少人为干预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是不可行的。

每家无人超市都基于人脸识别技术、RFID标签-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支付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且各具特色。

例如阿里巴巴的骨骼分析、眼球追踪、深度决策算法、非合作人脸识别和多模态识别技术;京东智能货架、智能结算、定位分析技术;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中国无人零售商店专题研究报告》预计,无人零售店的年交易额预计将达到100亿美元。

4亿元,无人零售店未来五年将迎来发展红利期,预计年增长率高达。

3%,全年市场交易额将突破1.8万亿元。

进入无人超市领域的玩家有很多,但在众多的玩家中,最终可能会涌现出优秀的技术服务商,但很难出现新的行业巨头。

因为即使他们突破了技术壁垒,在供应链等方面也很难击败强大的对手。

或许我们可以将这股无人零售店的热潮理解为商业巨头面向未来零售市场的集体技术创新,以及对便利店行业的强势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