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4月前不久,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召开。
除了大量的机器人产品展示外,机械战警挑战赛等机器人比赛也如火如荼地举行。
。
其中,英特尔感知计算中国区总监唐振宇作为同期演讲嘉宾以及RobCop挑战赛合作伙伴英特尔代表来到现场。
休息期间,智动智的老朋友唐振宇与我们聊了英特尔实感3D摄像头模组在机器人应用中的最新进展,以及收购备受关注的视觉芯片初创公司Movidius的情况。
行业。
1、RealSense技术在机器人上的最新应用(上图中,从上到下分别是SR、ZR、LR2oo模块)。
自2017年发布以来,英特尔一直在大力推广其RealSense 3D摄像头和后端感知计算,几乎在每年的IDF(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上都能成为主角。
当然,我们最好奇的是最新进展。
唐振宇介绍了RealSense的应用领域和功能实现。
在合作伙伴方面,“需要视觉功能的产品很可能会使用RealSense技术。
”唐振宇表示,英特尔近期合作重点已从传统PC、平板电脑、手机3C产品转向智能硬件领域。
“包括机器人、无人机、VR/AR、MR(现实融合)、智能家居等。
”唐振宇介绍道。
在技??术和功能层面,进步主要体现在ZR模块上,它可以通过结合最新的软硬件技术来实现实时定位和地图构建(SLAM)。
该技术是机器人、无人机等实现自主移动的关键。
此外,在人物识别方面,还增加了身体姿态识别、表情识别、物体识别等更丰富的内容。
“机器人能够识别准确的物体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定制/自动识别物体。
”唐振宇介绍。
2.RealSense与激光雷达应用的区别。
事实上,在RealSense推出SLAM技术之前。
现阶段扫地机器人等机器人产品主要采用激光雷达三点测距方式,辅以红外光技术进行实时建模和扫描。
那么,英特尔的RealSense建模与传统激光雷达有何不同?唐振宇解释说,差异主要在于建模信息的丰富程度。
传统激光雷达扫描只能建立二维图像信息。
例如,在扫描桌子时,安装在机器人底盘上的激光雷达只能扫描桌腿,获得的信息只是二维切片; RealSense3D摄像头模块可以捕捉三维内容并识别桌面等信息。
当然,由于模拟人眼成像原理,采用“红外结构光+单目视觉”设计,RealSense模组会受到接收距离、光线强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3、收购视觉芯片初创公司Movidius的进展。
无人机避障方面,主要以DJI Phantom4和Yuneec Typhoo H为代表。
其中,Typhhoo H采用RealSense的LR模块,Phantom4采用美国视觉芯片公司Movidius的技术。
那么两者在适用领域上有什么区别呢?唐振宇表示,由于两人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不方便发表评论。
据Zhidixcom(公众号:zhidxcom)介绍,RealSense模块由于采用了“红外结构光+单目视觉”技术,因此是主动视觉。
理论上容易受到强光干扰,因此更适合室内黑暗环境和普通光照强度。
在环境中。
Phantom4采用“RGB双目视觉+超声波”技术,更适合光线清晰、色彩鲜艳的图像和环境。
然而,两种技术之间的界限可能很快就会被打破。
今年9月,外媒报道称英特尔已达成收购Movidius,具体交易价格并未透露。
对于两类技术的融合和后续发展,唐振宇表示,英特尔收购Movidius的法律部分仍在进行中。
收购完成后,Movidius将并入英特尔感知计算事业部。
两种技术有整合的空间。
英特尔还表示,Movidius更高效、低功耗的芯片处理解决方案将应用于包括RealSense 3D深度摄像头在内的硬件设备,帮助英特尔开拓无人机、机器人、虚拟现实耳机等新兴市场。
此外,还展示了今年在IDF上推出的售价10万的机器人开发套件。
据唐振宇介绍,该开发套件现已量产,可直接连接RealSense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