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老刀,一个屡次失败、屡战屡败的18线AI连续创业者,约我在“宇宙中心”五道口的一家咖啡厅见面,上周末。
“我的情况你们都知道,我年初准备的两个区块链+AI项目和一个AI+社交项目,由于A轮融资困难,决定转移给其他团队……这数百个项目种子轮和天使轮的资金都转给了其他团队,这万元我们已经用完了,最近北京几乎所有的投资机构都投资了,但是……”老刀语气平静的说道。
眼睛放光,“为什么?你说,到最后,没有人愿意用真金白银投资我们?”摇摇头,一时间无言以对。
作为某财经媒体的一员,我每天至少听到几十起企业投资、并购、破产的消息,所以我只好借用某位大佬的名言来回答:“趋势是变化很快……猪不可能永远在天上飞。
” “冬天来了……”老刀沉默了良久,然后给我点了一杯最低价的瑞幸咖啡,“我最近读了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听说你最近在读郝景芳的《北京折叠》,我们两个刚好聊到了价值五千万以上的事情!”那天老刀的话语根本停不下来,就像是被一个报价五十万出场费的演讲者附体了一样。
我根据我仅存的记忆整理了当天的谈话内容。
那天我更多的是一个倾听者和提问者。
同时,为了叙述和阅读方便,以下内容被简化统一为老刀的第一人称叙述:未来世界折叠:“我可能真的落后了”这是我的第八次创业失败。
是的,我又失业了。
古话说,一朝可造出许多富翁,但培养一个贵族却需要三代人。
我猜十个创业者中有七十八个也想突破现有的圈子和生活。
至于财务自由、回馈社会,那是后来的事了,当然因人而异。
蛰伏数年的人工智能,近年来突然焕发出勃勃生机。
BAT等巨头正在发力布局,一批“小而美”的中小企业也纷纷进入市场,试图分一杯羹。
与此同时,像我这样的18线AI创业者的生存环境被直接压缩为零。
对了,你刚才问我,是人工智能更强大,还是人类智能更强大?这个话题已经被各界争论过无数次。
我还没有真正想通过。
但我仍然相信,当今社会的很多工作岗位将在几十年内逐渐被人工智能取代。
程序化、重复性的工作无疑会更早、更容易地被取代……人工智能学习的进化速度惊人。
人类一出生就必须学会用牙牙学语说话。
如果他们想开车,就必须从头开始学习。
然而,人工智能,例如智能翻译笔和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同时进行量化升级,快速获得令人羡慕的技术和能力。
然而,无论人工智能发展多么迅速,与人类意识和智能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人工智能没有意识,它们只是不断发展智能。
至少到今年为止,我没有理由认为人工智能会突然拥有自己的意识并超越人类。
但对于未来的世界来说,最大的“不变”或许就是变化。
今天刷微博,看到昨天新闻里说某明星公司“AI换地”。
然后我又想起了早先的人工智能同声传译和人类同声传译之间的争论,AlphaGo赢得了人类围棋冠军,还有各种各样的快速崛起和快速衰落的区块链项目……我一直在关注这些。
,愿意随时与您沟通,但无法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我感觉自己最近对各种AI话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严重滞后,所以有时自己不知道别人都知道的常识是很尴尬的。
或许,我们未来世界的很多人有一天都会因为觉得自己在整个社会体系中“微不足道”而感到焦虑和折磨。
或许,如果我们不把自己挂在自己亲手编织的“意义之网”上,人类作为个体存在的意义在未来会遭遇更多的质疑和批评。
折叠现实世界:“人工智能必须从婴儿开始”。
30多年前的上海,一位老人看着一位名叫李进的中学生现场演示自己开发的程序,并对周围的人说了一句话,很快引起了共鸣。
俗话说:“电脑必须从婴儿开始!”后来,这个叫李进的孩子就像神一样。
他从高中跳了两个年级到了清华大学。
23岁的他成为了当时儿童节最年轻的“博士娃娃”。
”。
很多年后,人工智能开始流行,少儿编程赛道瞬间涌入了很多参赛者,我当时就是其中之一。
我记得我们当时的对外宣传是——“AI必须从婴儿开始” ”我们是“提前培养孩子对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当然,更现实的是,越来越多家庭条件富裕、有远见的父母愿意让孩子接受编程教育。
早年他们再穷也帮不了自己的孩子,这大概也是我创业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
人,公司随后投入巨资搬入更宽敞、更明亮的高端办公楼,有人买单,有人则以AI的名义不断加码。
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烈竞争和快速发展,少儿编程赛道迅速畸形,危机很快显现。
快速迭代的编程语言、高昂的学习转换成本以及各种“编程奥林匹克”无节制地吞噬着孩子们的精力和时间,直到教育部最终叫停。
这样急功近利的人工智能教育培养出来的一批批编程少年真的能够面对、洞察、创造人工智能的美好未来吗?后来我反思了一下,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后来我公司业务下滑,转型不成功,导致人员迅速流失。
我决定把公司卖给教育行业的领头羊,寻找新的创业赛道。
但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呢?当时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观点,所有新兴技术的学习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技术平民化”的天花板。
正如五笔输入法在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刚进入中国时解决了汉字输入的文化危机一样,几年后,随着AI语音等新兴技术的不断融合,原本体验不佳的输入法已经目前已经基本完成。
平民化。
人工智能凭借其巨大而强大的计算能力,必然会像水、电、气、路桥一样,成为未来支撑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如今,大众可以通过各种美颜App、照片编辑软件快速进行图像处理;借助各种建站平台和开源资料,普通人也能快速建站;越来越多的功能机器人正在进入医疗、家政等领域……人工智能的使命正在逐渐演化为培育一片技术和商业的茂密森林。
回到现实,尽管今天我们被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设备和概念包围,但仍然有人在寒冬如履薄冰。
例如,越来越多的全自动垃圾处理设备正在进入大城市,但清洁工的工作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为了让现阶段的一些人有饭吃。
“全面的人工智能可能意味着人类的终结……受限于生物进化的漫长过程,人类无法与其竞争,最终将被取代……”史蒂芬·霍金在接受BBC采访时表示。
未来真的是这样吗?他的话会实现吗?我希望我能活得足够长,亲眼目睹它。
过去的世界折叠起来:“我老了,学不会了。
”年初,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称有收费员前去“抗议”、“哭泣”:“我今年36岁了,青春交给了我”。
我被收费了……我现在什么都不会了,没有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到什么……”优秀的人都在用互联网知识迭代升级自己,抱着这种“我老了,我在”的心态。
还有很多人学不会“”思维。
那些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人,只会被时代淘汰。
年前,人们挤进国企,结果遇到国企改革,裁员潮来得很快;年前,外资企业风靡一时,然后纷纷裁员,退出中国,转移到劳动力更便宜的地方;年前,公务员考试蓬勃发展,很多人“居心叵测”地报考。
后来,经过一系列的铁腕管理,员工们的生活不再悠闲,收入也基本不再黯淡。
另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是,前年夏天,我第五次创业失败。
我回到了北县老家,试图寻找新的人工智能创业方向的灵感。
有一次我把钥匙丢了,去找正在开门的王师傅。
我不自觉地聊起人工智能:“我们家乡有什么人工智能的东西?”离开家乡多年后,我很想了解一些新鲜的当地知识。
信息。
“你说的是机器人还是智能锁?嗯,智能手机也算吗?你看看现在满大街的华为、小米、OV……”我听了一阵兴奋,但很快就平静了下来向下。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和普及真的有助于打破阶级刻板印象,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吗?老实说,我不知道。
即使它确实发生了,我想我也会不知所措,并质疑我是否会对此感到满意。
或许,面对尴尬的生存困境,唯一的选择就是无情地折叠过去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