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可穿戴”机器人用于残疾人康复训练

时间:2024-05-22 15:51:54 科技赋能

机器人可以穿戴在身上吗?还能帮助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吗? 3月5日,南京医科大学与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在江北新区举行校地合作签约仪式,使这一设想成为可能。

什么是“可穿戴”机器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起源于军事应用。

它是机电一体化、生物力学、人体传感器网络、步态分析等多个领域技术融合的产物。

“可穿戴”机器人也被称为外骨骼机器人。

顾名思义,它们就像固定在人体外部的骨骼,帮助身体残疾患者实现坐、站、行走、上下楼梯等基本功能。

“我们研究的外骨骼机器人产品主要有三个用途:一是康复,帮助有需要的人提高行动能力;二是助力,通过外力辅助残疾人进行身体活动;三是训练,这也是比较新的。

“一个方向就是对缺乏行走能力的脑瘫儿童进行行走训练。

”上海博菱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萌说,这种机器人产品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只需要将机器人固定在人的关节处,通过电击驱动来驱动四肢。

儿童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出生后或婴儿期控制运动的部分脑组织受损,导致肌肉控制障碍而导致身体运动和姿势困难。

儿童脑瘫一旦确诊,应尽快进行康复训练。

然而,市场上现有的外骨骼机器人笨重、体积庞大,不适合幼儿使用,很大程度上延误了脑瘫儿童的治疗时间。

“我们正在开发的机器人产品具有重量轻、体力低的优点,减轻了孩子的负担。

”张猛说道。

此外,该项目掌握的联合技术先进、成熟,安全性远高于现有的其他联合技术。

它可以让原本“僵硬”的机器人关节展现出“灵活”的一面,在用户驱动下不再发生变化。

它只是简单地驱动身体移动,而是通过感知用户移动的意图,实时调整电击的输出,以减少对用户的伤害。

“这是我们和南京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康复科的合作项目,预计今年下半年进入临床阶段。

”张猛说道。

此外,南京驯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郑惟一专家团队、曾继猛专家团队等企业和团队也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展开项目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