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可穿戴设备迎来新时代!苹果带你走进“云”

时间:2024-05-22 14:55:39 科技赋能

数据缺乏指导意义。

与其不断追求新可穿戴时代对可穿戴设备的迫切需求,不如从用户角度出发,改变现有的产品思路。

能够彻底改变可穿戴行业的可能不是苹果的Apple Watch,但它仍然是苹果。

无论是从年初的CES消费电子展,还是9月份举办的IFA,不难看出可穿戴设备正在以一股浪潮涌入消费电子市场。

然而,回顾它们的市场表现,它们远没有行业或厂商想象的那么好。

在半径之战中,可穿戴产品的主要问题不是外观。

造成目前销量低迷的原因是什么?大多数人将其归咎于可穿戴设备的外观或电池寿命。

但我们要从用户层面谈更多的原因:除了用户粘性不足、难以形成持久的使用习惯之外,最重要的是设备追踪的数据无法为我们提供指导意义。

单纯记录数据并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图片来自官网) 无论是智能手表还是智能手环,这些腕式可穿戴设备往往都专注于运动追踪和睡眠监测两大功能。

而当我们回顾日常生活时,我们只能从手机屏幕上获取单一的数字信息,而无法从收集数据的设备中学习如何做出更好的调整。

  HealthKit 引领潮流,云数据访问可穿戴。

然而,所有这些问题都即将得到解决。

也许你还没有意识到,苹果、谷歌、微软交织在一起的新“三角关系”正在悄然开启可穿戴设备的新时代。

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大数据”是一个陌生而冰冷的词。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Apple HealthKit的出现不仅标志着可穿戴设备进入“云时代”,更以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告诉我们:云数据才是可穿戴设备的未来。

“云”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图片来自Material Commune) HealthKit是苹果在2019年6月2日举行的年度开发者大会上发布的全新移动应用平台。

苹果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Craig Federighi表示:“现有健康应用提供的数据是片面的,用户无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HealthKit 大会上,Craig Federighi 和 Cook(图片来自《外滩画报》)HealthKit 用于收集和分析用户的健康数据,例如:脂肪、心率、血压,甚至皮电反应。

而这个应用平台已经被随着iOS8更新自动推送到用户的iPhone上,其中文名称为“健康”,既然苹果在云数据平台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那么它的老对手谷歌肯定不会视而不见。

谷歌也推出了其首款健康应用程序——Google Fit,得益于Andriod平台的开源特性,Google Fit自推出以来就兼容所有Android设备(图片来自于Andriod)。

令人惊讶的是,就在Google Fit在Play商店上架的第二天,微软就出人意料地发布了它的首款智能手环,它除了拥有出色的设计和众多功能外,还有一个简单明了的名字:Microsoft Band。

10多种传感器无缝应用。

别忘了,纳德拉是为云服务而生的……如今三大巨头都准备推出各自各具特色的云服务平台,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云平台只提供服务对于微软Band来说,难得的是苹果的HealthKit还与Jawbone等专注于智能手环的第三方硬件厂商合作。

苹果对HealthKit的野心不仅在于为iPhone用户提供全面的健康数据平台,还在于为明年推出的Apple Watch积累足够的服务体验和声誉。

虽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对于已经更新到 iOS 8 的用户来说,好奇心必然会驱使他们去体验这项新服务,尽管它并不像 HealthKit 那样“流氓”。

该方法内置于Android的更新推送中,但相信佩戴Andriod Wear智能手表的用户会迫不及待地下载使用。

Google Fit(图片来自smzdm) 现在,我们可以从系统对应的云平台获取简单的运动数据,添加自己的个人信息,甚至绑定自己的医疗急救卡;未来,我们可以购买Apple Watch或其他Andriod Wear智能手表,可以准确、全面地了解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Apple Watch(图片来自cnBeta)由苹果、谷歌和微软使用。

除了培养用户对云平台的使用习惯之外,Apple Watch 还可以通过海量的生活数据为我们提供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服务。

这让原本供不应求、前途堪忧的可穿戴设备在无形中复活了。

事实上,云数据的介入不仅对用户和硬件设备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整个行业和各大可穿戴设备厂商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当苹果积极推广HealthKit时,虽然获得了大量盟友,但也被个别厂商拒之门外。

他们的忧虑从何而来?这是明智的还是愚蠢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云平台节省软件成本,Fitbit 玩曹。

当Moto以0.99美元(约合人民币)的价格站在同类产品销售顶峰时,不难看出可穿戴设备的功能表现并不能满足要求。

在消费者期待的前提下,它开始以“廉价”的形式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

Moto 对于硬件厂商来说,软件开发必然会增加生产成本。

HealthKit、Google Fit等云平台的推出,无疑为很多不具备开发APP能力的初创公司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机会。

因此,Andriod Wear平台上的所有设备无一例外地连接到Google Fit也就不足为奇了。

Jawbone UP 24 然而,一向特立独行的苹果却出人意料地向众多第三方竞争对手伸出了“橄榄枝”。

面对行业巨头的投降,Nike、Jawbone、Misfit等一系列智能手环厂商纷纷加入苹果阵营,甚至放慢了自家APP的开发速度,全力支持HealthKit。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次“招聘”中,Fitbit却成了最大的“咬指甲”:它表示暂时不会考虑集成HealthKit,坚持研发自己的APP。

尽管Fitbit在业内享有一定的声誉,但这种“傲慢”的举动着实让我担心。

Fitbit Flex在软件开发经验和硬件推广策略方面,业内很难找到第四家可以与微软、苹果和谷歌竞争的公司。

所谓手臂抱不住大腿。

对于像Fitbit这样还在挂着“梦想”等关键词的初创团队来说,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在云时代确实很难。

不过,Fitbit之所以拒绝与苹果合作,自然有其独特的观点。

虽然云平台看上去很有吸引力,前景广阔,但其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负面因素。

云数据尚未完善,可穿戴设备将迎来春天。

当用户的健康数据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意味着平台服务商已经了解了用户的某些生活习惯。

接下来就是我们最关心的安全问题了。

与移动支付安全不同,健康数据更加私密和独立。

这样,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潜在的隐患。

HealthKit(图片来自福布斯) 此外,云平台的垄断很容易形成可穿戴市场的寡头垄断经济。

这可能直接导致小厂商只有硬件的发展空间,却很难在软件市场上崭露头角。

就像社会规律一样,在微软、谷歌、苹果三大巨头掌权的情况下,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厂商都不可避免地会陷入“选边站队”的纠葛。

微软Band(图片来自官网)云平台目前看似免费,但未来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很可能转变为付费合作模式。

这不仅会让利润有限的厂商在夹缝中生存,甚至可能对整个行业的垄断造成负面影响。

Google Fit全文总结(图片来自Mashable):技术基于创新,创新源于变革。

如今,专注于运动追踪功能的可穿戴设备仍然相对小众。

如果想要得到所有消费者的充分认可,无论是开发团队还是云平台服务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尽管可穿戴设备市场惨淡,但随着HealthKit和Google Fit的出现,我们看到各家厂商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回归消费电子产品的价值和精神。

尽管前方仍荆棘丛生,虽然云平台仍存在很大局限性,但笔者相信,这种软硬件结合的运营模式一定会改变可穿戴行业低迷的现状。

让我们共同见证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