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可穿戴设备发展加速,有望突破“点”

时间:2024-05-22 14:32:38 科技赋能

(作者:袁诗萌)从智能眼镜到智能手表,再到智能手环、智能戒指,近年来,可穿戴计算越来越多设备已投入市场,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

在今年5月举行的D11技术大会上,互联网领域高级分析师Mary Meeker甚至将可穿戴计算设备称为互联网发展第三周期的明星。

尽管苹果尚未推出传奇的智能手表iWatch,但其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也在上述场合表示,可穿戴计算设备可能会成为该公司产品线的另一个重要分支。

我们距离可穿戴计算还有多远?有关专家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几年的准备,可穿戴计算将进入市场爆发期。

但目前最关键的是需要典型的产品和应用来打开市场,推动可穿戴计算的普及。

加速发展继推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之后,科技巨头又开始发力人体领域。

2017年,谷歌发布了一款基于Android系统的智能眼镜,具有通话、拍照、导航、支付等多项功能——Google Project Glass。

三星则另辟蹊径,在2018年发布了一款可以与三星手机交互、共享信息的智能手表——Galaxy Gear。

国内科技公司也纷纷进军可穿戴计算领域。

盛大旗下的国科电子今年6月发布了智能手表和智能戒指。

这两款产品都可以与手机交互。

智能戒指还可以内置个人信息作为所有者的唯一身份,以增强各种应用。

软件安全。

几乎与此同时,百度与咕咚网合作推出了一款名为“咕咚手环”的可穿戴计算设备。

其主要功能是运动状态提醒、睡眠监测和智能静音唤醒。

“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计算设备正在推出,并开始进入非核心玩家的视野,这表明该行业正处于爆发的前夜。

”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新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那么,为什么可穿戴计算如此迅速地流行起来呢?赛迪顾问电子信息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梁晓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

首先,智能手机等数量庞大的设备不仅让科技巨头转向潜力更大的新领域,也为轻量化可穿戴设备提供了数据处理和表达的可能性。

其次,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的普及,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关键部件在不断升级技术的同时实现了规模化量产,从而降低了成本,让可穿戴计算设备更容易为用户所用。

接受。

最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众多企业的投入使得硬件、应用、网络越来越互联。

基于同一平台的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可以快速融入到相对成熟的生态系统中。

在系统中。

  与人结合更紧密  除了上述的产业环境因素外,可穿戴计算的普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它的可穿戴属性——它可以与人们的生活更加紧密地结合,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

早期大型机的使用过程中,用户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取计算资源。

PC时代,对时间和地点的要求相对降低了。

在当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随时随地获取我们需要的计算能力、信息内容和服务。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它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也越来越适合我们的需求。

因此,可穿戴设备如果能够降低成本,拓展应用范围,将会比智能手机产生更大的影响。

”梁晓告诉记者,虽然现在人们经常使用智能手机,但他们并不是一天24小时都使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计算设备,可以全天候记录我们的呼吸。

因此,可穿戴设备在使用时长和与人们生活的贴近性方面相比现在的计算设备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梁晓认为,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应用领域可以分为两大类。

自我量化和体外进化领域包括运动健身和医疗,以轻便的手表、手环、配件为主要形式,实现运动或户外数据的监测、分析和服务。

在体外进化领域,可穿戴计算设备可以帮助用户提高信息感知和处理能力,从而增强或创新自身技能。

此外,一些分析师也看好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前景。

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 Research预测,每年智能可穿戴产品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8亿美元和15亿美元。

预计到2020年,可穿戴设备的年销量将从目前的1万台增长到1万台。

解决问题的关键 目前,可穿戴计算在我国发展迅速。

除了上述科技公司的动作外,相关机构也在大力推动。

不久前,由中国电子学会发起的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促进联盟第一次筹备会在成都召开。

王新霞告诉记者,联盟将以政策支持、产业支持、行业咨询为基础,推动相关技术标准合作,希望深入到产业链各个环节,建立共同平台,为可穿戴设备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计算产业链。

力量。

然而,可穿戴计算要真正迎来市场爆发并成为新兴产业,还需要满足更多条件。

梁晓告诉记者,从目前可穿戴计算的发展来看,硬件条件相对成熟,但在小型化、与应用融合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创新。

在软件方面,Android系统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但由于可穿戴计算设备普遍屏幕较小,需要连接多种传感器,因此仍需要创新应用的改进和支持。

“就像苹果iPhone迎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样,可穿戴计算也需要创新的产品和应用才能普及。

我认为未来两年,可能会出现更好的产品,推动行业的发展。

”梁晓说。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胡婷婷告诉记者,可穿戴计算设备可以实时收集用户信息,包括准确的实时定位信息、用户的使用习惯、用户的身体体征等,这将成为核心可穿戴计算设备应用创新。

在梁晓看来,中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也有一些特殊的需求。

在商业模式和应用创新方面,中国企业更具优势。

比如国外的医疗比较完善,而且地域没有中国那么广。

中国许多年轻人在远离父母的地方工作。

医疗领域的可穿戴设备可以提供远程健康监测、远程交互等功能,在中国市场有很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