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未来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竞争!价格战

时间:2024-05-22 14:00:38 科技赋能

可穿戴设备行业在商业化的道路上似乎遇到了一些困难。

尤其是对于一些已经进入终端应用产品阶段的创业者来说,市场认可度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达到创业初期的理想目标。

理性思考可穿戴设备行业走过的路,其实问题并不多,因为一个新兴的科技事物首先缺乏产业链支撑;其次,缺乏商业模式参考;第三,缺乏用户意识。

,并在短短两年内勾勒出商业轮廓,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将科幻电影中的可穿戴设备带入现实生活中无疑要归功于谷歌眼镜。

2019年4月谷歌眼镜发布后,可穿戴设备一词几乎成为科技和财经媒体领域的热词。

随着媒体的关注,公众已经开始建立对可穿戴设备的认知。

2018年,可穿戴行业站在了移动互联网潮流的前沿。

一批资本、人才、媒体、企业家涌入,整个行业就像一头猪站在最前面。

国内华强北市场已经放弃手机,转向可穿戴设备行业。

进入新的一年,各类应用产品纷纷推出,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各类展会、联盟、行业组织纷纷成立,一些专注于服务可穿戴设备行业的行业垂直媒体也已初具规模。

尽管如今可穿戴设备尚未取代手机,但尚未获得广泛的公众认知。

当然这其中涉及的因素很多,比如业界普遍讨论的产品创新不足、续航不足、监测数据价值低等。

这对于一个只有2年多历史的行业来说已经非常困难了。

从整个行业来看,近两年多时间,可穿戴设备行业日益增长。

当然,也有一些观点认为,影响可穿戴设备市场普及的因素是价格。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并不这么认为。

影响可穿戴设备用户普及的关键因素不是价格,而是价值。

举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苹果手机颠覆手机就是因为价格低廉吗?很明显不是。

但苹果提供了诺基亚手机无法提供的用户体验。

这是关键。

如果只从价格的角度来理解,消费者有一个共同的心理认识,那就是想要便宜。

当我们将用户的视线从产品的价值转向价格时,就会发生非常糟糕的事情。

无论我们定什么价格,消费者都希望价格更便宜。

比如说,当我们定价的时候,消费者肯定会想要;当我们定价时,消费者肯定会想要;即使我们定价,消费者也肯定会想要便宜一些。

产品营销最忌讳的就是将消费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价格上。

我在商学院教书时常说的一句话是:“因价格战而胜者,必因价格战而亡”。

同样,对于可穿戴设备,我认为目前最关键的因素与价格无关,而与价值有关。

通俗地说,一个产品能够以高于原材料成本的价格出售的价格,并不是由生产成本决定的,而是由附加值决定的。

比如苹果,虽然很多消费者认为6的创新并不理想,但它的价格仍然很高,市场销售仍然火爆。

是什么原因?就因为它叫苹果?很明显不是。

而从硬件成本角度来看,有机构分析称,苹果手机的硬件成本不超过人民币,但销售价格却超过人民币。

既然我们知道苹果公司赚取了如此巨大的利润,消费者会不再购买它吗?当然不是。

因为苹果提供了一些其他手机无法提供的使用价值,比如苹果在拍照方面的硬核体验以及使用的反应灵敏度,所以任何手机都很难超越它的反应能力。

这就是价值,是除了价格之外别人无法提供的价值。

如今,一些消费者认为可穿戴设备之所以昂贵,显然不是价格问题,而是由于价格与价值的偏差。

因此,在我看来,目前最重要的不是考虑可穿戴设备的价格,而是价值。

如何才能赋予产品更多的价值?这些有价值的部分是消费者真正愿意付费的部分。

在当今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互相抄袭的环境下,谁能率先聚焦价值,谁就能率先突破。

尤其是在当今经济通货膨胀的时代,菜市场的白菜价格不断上涨,货币的交易价值越来越低几乎已经成为公众的共识。

面对这样的经济环境,可穿戴设备为何价格昂贵?如果一款价值一万元的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帮助我们的健康,难道就没有消费者为这样的产品买单了吗?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能否专注于赋予可穿戴设备更多真正的价值,而不是科技宠物或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