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可穿戴设备! IT三大巨头大战打响

时间:2024-05-22 13:51:17 科技赋能

3月25日,三大IT巨头英特尔、谷歌、Facebook同时宣布投资可穿戴设备领域。

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事件,他们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不亚于滴滴和滴滴。

快的还宣布增加补贴金额。

英特尔的投资对象是可穿戴健康追踪设备制造商BasisScience,收购金额约为1亿美元。

BasisScience的主打产品是Basis品牌腕带,可以记录心率、排汗、运动和睡眠状况,售价为美元。

财力雄厚的Facebook斥资20亿美元收购了虚拟现实眼镜制造商Oculus VR。

这是Facebook首次收购硬件制造商。

此前,Facebook刚刚以1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被誉为“美国版QQ”的What’sApp。

虚拟与现实产品的结合让人充满期待。

相对而言,谷歌更具艺术性,其合作伙伴是意大利知名眼镜制造商LuxotticaGroup。

这家名字有点半开玩笑的意大利公司拥有雷朋(Ray-Ban)等知名眼镜品牌。

谷歌终于意识到其“Google Glass”外观无法满足时尚界的需求,并开始向专业眼镜制造商寻求帮助。

在行业巨头争夺头把交椅的同时,国内可穿戴设备大多还处于概念阶段。

资本市场热炒的北京君正、德赛电池、欧菲光等只能联姻。

Nike+的由来?今年1月15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九安医疗(24.24, 0.92, 3.95%)(32, SZ)旗下iHealth推出的三款新品备受关注的外国人。

这三款产品分别是动态血压监测仪、无线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和可穿戴脉搏血氧仪。

九安医疗依托其全球主要生产基地生产血压计的能力。

已在血氧测量、体重测量、运动记录五个品类开发了近十款可穿戴产品。

电子产品离人体越来越近。

从最初的台式电脑到笔记本电脑,再到各种平板电脑和手机,对于这些产品来说,人的手、脚、眼睛和耳朵等感觉器官是它们争夺的入口,距离越近效果越好。

可穿戴设备就是基于这一理念而开发的一类电子产品。

中国最早接触的“可穿戴设备”是苹果公司2006年推出的具有Nike+功能的iPod。

在iPhone之前的时代,iPod是最时尚的移动设备。

当时还在世的史蒂夫·乔布斯这样评价Nike+:“我们与Nike的合作将运动与音乐的结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样,你将拥有一位私人教练或跑步伙伴来激励你”。

你迈出每一步。

“回过头来看Nike+,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软件应用,它利用iPod的重力感应设备开发跑步计数功能,并结合GPS定位、远程会诊等技术,为跑步或者步行者提供耐克还借此机会推出了首款具有可穿戴功能的跑鞋AirZoomMoire,进一步收集步幅和强度等数据,向锻炼者绘制运动效果全景图。

各类可穿戴设备大约在同一时间大量进入中国人的视野,这并不是因为产品的大规模推出,而是因为长期跟踪互联网领域的人们发现,谷歌已经陆续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

自今年11月起,公司就其智能眼镜申请了专利,从底层硬件结构、功耗安全到上层人机交互和设备。

从合作到外观设计,都进行了专利布局。

今年年初,谷歌正式退出中国。

大家都觉得谷歌不肯让步,是在把市场让给竞争对手。

但当谷歌拿出智能眼镜专利时,“互联网分析师”开始大喊:原来有阴谋!事实上,除了谷歌独特的创造力之外,大多数可穿戴设备都只专注于医疗和运动功能。

两大流派分别以互联网企业和服装企业为代表。

继 iPod 之后,耐克取得了快速的进步。

2008年,它开发了Nike+Running,并将其与Twitter和Facebook捆绑在一起,将跑步作为一种社交方式。

当然,这个想法到了中国就碰壁了。

耐克退而求其次,与新浪微博、QQ空间合作。

微博红人潘石屹曾多次在微博晒出自己的跑步成绩,并在不花任何广告费的情况下成为耐克官方代言人。

随着微博活力衰退,耐克团队迅速转向微信平台,将跑步变成社交平台。

当然,整个运作的背后,耐克的跑步装备在中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

截至2019年11月,Nike+在全球共有10,000名注册用户,其中大部分是跑步爱好者。

在中国,过去一年Nike+注册用户数增长了10%; Nike+ APP下载量从去年的57万次增至1万次,增长了%。

同为竞争对手的阿迪达斯也推出了智能手表。

除了通过内置GPS跟踪用户活动外,它还可以利用传感器监测心率来了解运动强度,并通过屏幕上显示的信息或振动提供运动指导。

也可以通过蓝牙耳机发出提示信息。

阿迪达斯和耐克同时在可穿戴领域展开竞争,足以看出他们对这一领域的重视。

医疗保健是可穿戴设备的另一个进化方向。

使用智能手环产品可以轻松监测血压和脉搏。

全球知名医疗咨询机构IMS曾表示:“对于糖尿病,尤其是1型糖尿病,持续监测血糖水平对于治疗至关重要。

这带来了对监测设备的需求。

”九安医疗就是其中之一。

代表。

各种App血压计、蓝牙血糖仪等产品和应用已经将普通的体能监测工作放到了云端,并且结合慢病控制、减肥等流行概念,可穿戴设备似乎有取代的趋势常规体检。

IMS预测,到2020年,全球每5人中就有1人年龄超过60岁,高血压、迟发性糖尿病、心脏病等需要监测的慢性病将成为人口增长的驱动力。

可穿戴设备的需求。

但这些产品真的需要做成手环或手表吗?斯沃琪首席执行官尼克·海耶克对此嗤之以鼻:“在我个人看来,我不认为这会是下一个创新。

消费者喜欢佩戴精致的手表,根据不同的场合更换不同的款式,所以智能手表会太贵。

”而且屏幕太大,看不清。

”看来谷歌还是领先的,目前为数不多的可穿戴娱乐设备之一,人们的娱乐需求远远超过了运动和健康管理的需求,所以市场潜力更大。

当然,谷歌背后还有Vuzix这样的公司。

与新兴的中国市场和热闹的世界趋势相比,中国的可穿戴设备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

今年,2020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6.1亿元。

预计到2020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突破1亿元,达到9亿元。

当记者戴上谷歌眼镜进行两场采访时。

第一次,尽管大家都知道它只是一个装饰品,无法连接互联网,但大家还是用羡慕的眼光看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可穿戴设备在中国的巨大潜力。

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智能隐形眼镜、智能胶囊等过于新潮的可穿戴设备还不太受欢迎,但智能手表、智能手腕、智能眼镜等产品将成为近期的消费热点。

这样做的依据是未来更多的用户会关注健康,运动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越来越多的人会关注专业的运动装备,包括BasisScince、苹果的腕式计步器和Nike+FuelBand。

这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专业测量值的设备将会更加受到青睐和期待。

据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预测,每年智能可穿戴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5亿美元,智能可穿戴设备年销量预计将增至1万台。

如此巨大的市场,哪家企业能放过? Key Way CEO张庆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你先过一种生活方式,未来市场爆发的时候,你一定会第一个投资,公司将受益。

最多。

可穿戴设备之战已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