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焦点】增强现实真的真实吗?

时间:2024-05-22 13:46:55 科技赋能

作为一个科幻迷,说起最想看到的科技创新成果,首先想到的就是下图的场景:双手一挥,所有的设备而且系统听从指挥,家里什么都不用担心。

不需要电脑和屏幕。

操作系统无处不在。

高效的生活只需要一个命令,甚至一个手势。

与人沟通时,全息图像可以让不同地点的人面对面交谈,让所有沟通变得直观、直观。

伸出手去触摸。

但很多人对此仍心存疑虑:增强现实眼镜要么价格昂贵,要么仍处于概念阶段。

即使不提不友好的价格,增强现实眼镜似乎也比较笨重。

佩戴这些设备后,你真的能忘记它们的重量并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吗?像钢铁侠一样操作很酷,但技术越先进,距离就越遥远——它真的能走进千家万户,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吗?随着近年来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的强劲发展,以及Meta、Hololens等增强现实眼镜的出现,未来科技的形态已逐渐显现。

从日常购物到重大手术,都可以找到增强现实的潜在应用场景。

在 RobotX 最近举办的一次活动中,我们与增强现实技术公司 Meta 的分析和神经科学总监 Stefano Baldassi 以及 Meta 的神经科学高级研究员 Moqian Tian 讨论了这些问题。

(Meta 2 AR眼镜)Meta作为近年来硅谷明星增强现实初创公司,于2017年推出了Meta 1增强现实眼镜。

Meta又相继开发并推出了Meta Pro,以及号称“自然”的增强现实眼镜。

基于神经科学原理开发的 AR 眼镜。

” Machine旗下的Meta 2眼镜,去年完成了1万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达3亿美元。

Meta 2 AR号称是目前“最舒适的AR眼镜”。

其90度视场角(FOV)、2.5K分辨率以及美元售价成为其热门亮点。

(通过Meta 2 AR眼镜拍摄的场景)Meta首席执行官Meron Gribetz一直强调,Meta的目标是改变计算机的一切,不仅是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而且是未来人们对计算机和操作界面的理解。

为什么说增强现实会取代现有的操作系??统? Stefano在采访中指出,在Meta这样的研究型科技公司,他们非常重视产品所展现的效果与人脑实际反应之间的关系。

以Meta 2操作界面为例。

Meta 2在眼镜上增加了头顶支架,并使镜片成为斜角——这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们佩戴眼镜时的异物感,让他们舒适地佩戴设备。

这样一来,人们感受到的干扰也会减少,从而能够更加关注眼前所看到的事物。

在 Meta,研究人员利用神经科学来指导产品设计。

其中,最重要的目的是让产品使用体验无限接近大脑语言,让操作系统变得自然。

换句话说,“我们正在努力创建一个每个人生来就知道如何使用的系统。

” (Meta分析与神经科学部总监Stefano Baldassi接受硅谷特工专访)传统操作系统由于人脑的结构和认知感知,即使在我们熟悉的2D操作界面中也是复杂而抽象的。

与,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操作步骤,需要用眼睛、双手和大脑来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读取和解码,在增强现实中,通过将所有信息尽可能地放入人们的真实物理环境中。

空间记忆可以即时理解并准确提取所有信息,同时人们有一种通过触摸来感受的本能,当增强现实将虚拟与现实结合起来时,人们将获得非常直接的主观体验。

阅读信息,而是能够用更快的方式充分体验信息、驾驭它、深入理解它。

生活在操作系统中的未来生活,只要用几根手指指向空中,眼前的全息图像就会按照指令移动,你想要查看的结果就会被调出——这是一个可以实现的场景。

只出现在科幻电影中。

,竟然在小檀的一生中成为了现实。

(Stefano在RobotX分享会上)Stefano表示,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计算机不再局限于桌子上或在我们手中。

它会直接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给人一种具体直观的感觉,使人用大脑自主地控制它。

随着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见证另一场技术变革。

当现实世界与数字操作系统融合时,所有需要空间想象力的??工作都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工业设计师不再需要在模拟的3D场景中绘制模型;所见即所得的设计界面也将使空间设计师的工作更加便捷;对于脑外科的医学生来说,通过增强现实构建人脑的场景,真正“走进”人脑了解结构,比书本上的描述容易理解得多。

不仅是需要精准的工作,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购物、交流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到时候,就不再是人们学习使用某种操作系统,而是人们“自己生活在操作系统中”。

空间用户界面带来革命性的全新工作体验。

与2D用户界面相比,空间用户界面不仅给人更直观的感受,而且可以让用户主动地将事物放入空间中进行思考。

统计数据显示,超过80%的人认为,如果产品说明书能够跳出纸面,成为活跃、互动的图像,会更容易理解。

既然将虚拟图像尽可能地放入真实的物理环境中,那么仅仅通过手势操作,而不感受到重力和实际的触摸,这样的操作真的能准确高效吗?莫谦在采访中告诉小檀,自从增强现实发展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例如,工业设计师使用增强现实技术来设计折叠椅。

当设计师在空间用户界面中打开折叠椅时,根据正常的生活场景,手的位置、施力角度等并不是凭空计算出来的。

手势可以完全模拟。

(Meta神经科学高级研究员田莫前)一些增强现实研究人员认为,应该添加一些手部辅助设备,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沉浸在增强现实构建的环境中,让所看到的和获得的更有意义。

现实主义;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增强现实最大的功能是显示空间界面。

其中,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在可视角度、清晰度、操作识别度等方面下功夫。

虚拟物体等视觉信息对手的遮挡可以弥补触摸缺失造成的不真实感。

事实上,由于整体技术仍处于开发阶段,不仅是增强现实眼镜和设备,底层技术和开发的App都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迭代和磨合。

通过用户反馈和研究,我们最终得出了更好的产品开发方向。

增强现实的未来与现实去年火爆的《Pokeman Go》让很多人认识了AR这个词。

随后出现了AR抢红包、移动应用市场的AR游戏等。

当小檀问Stefano Pokeman Go的流行是否可以被认为是增强现实技术发展的重大进步时,Stefano解释说,Pokeman Go和其他各种AR应用可以理解为AR对人们认知影响的一部分。

巨大进步——至少AR/增强现实已经成为全世界几乎人都能理解的热词,但AR技术真正发展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了。

事实上,AR 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使用视频叠加。

将现实中摄像头捕捉到的场景叠加到虚拟界面上,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

Pokemon Go 也使用了这个原理;另一种是透明AR,是通过Meta眼镜镜片看到的现实世界和虚拟界面的叠加;后者比前者难度大得多,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相对较高。

“我们真正想要改变的是操作系统的改变,”斯特凡诺说。

“只有通过Meta眼镜这样的设备,人们才能真正体验到这一点。

” (小檀也试用了一款Meta 2 AR眼镜,其视野和清晰度确实相当令人惊讶)虽然各种增强现实技术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目前增强现实眼镜重点解决的问题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使用。

其局限性相对有限,设备价格昂贵,而且也不是特别方便——这样的技术会不会离现实生活太远,难以真正进入市场? Stefano告诉小檀,增强现实技术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没有被大众广泛接受也很正常。

就像人们学会使用电脑、触摸式手机,进而智能手机一样,用户也在不断获取用户反馈、迭代更新产品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如今,Meta也在积极接受用户反馈,未来将进入中国市场,在这样一个非常有学习性、拥有强大用户基础的市场进行产品测试,以获得更有效的产品反馈。

RobotX Space是一个位于硅谷的人工智能主题社区。

旨在聚集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专家、学者和商业公司资源,每年举办数百场活动,提供7*24小时的人力资源、物理空间、投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