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丙辉)近日,苹果即将发布HealthKit移动医疗应用平台的消息,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也掀起了一轮关于前景的讨论的可穿戴医疗设备。
。
有分析指出,虽然可穿戴设备仍属于智能手表、手环等前端信息消费产品领域,但由于人们对健康关注的需求,其发展潜力巨大。
有机构预测,一大批国内优秀企业将全面进军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大数据等新型医疗领域。
可穿戴设备瞄准医疗概念。
可穿戴设备是指将传感器、无线通信、多媒体等技术嵌入到人们日常佩戴的眼镜、手表、手环、衣服、鞋袜等中,并可以紧密佩戴在身上的设备。
测量各种体征的方法。
例如,晨练时,有鞋子可以计算行走的距离和消耗的卡路里,有眼镜可以捕捉风景,有蓝牙耳机可以监测血氧水平。
据近期媒体报道,苹果目前正在与美国多家医疗机构进行谈判,计划与其中两家医疗记录系统公司进行技术和服务方面的合作。
考虑到苹果庞大的用户基础以及以往产品的良好体验,业界预计这款可穿戴医疗平台有望掀起行业发展高潮,拉动可穿戴设备的市场需求。
据悉,今年下半年以来,苹果开始招募医疗传感器领域的顶尖精英加入iWatch团队,并尝试将非感知血液检测技术应用到可穿戴智能设备中,实现医疗检测技术和健康监测指标。
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无缝连接。
苹果并不是唯一一家投资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公司。
据了解,谷歌瞄准的隐形眼镜含有一个传感器,可以测量泪液中的血糖水平,并将收集到的数据发送到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上进行读取和分析,以防止糖尿病患者刺破皮肤采集血样。
检查血糖水平。
国内不少厂商也在这一领域积极布局,其中包括不少原本的移动互联网厂商以及一些感兴趣的手机厂商。
前不久,小米推出了一款可以监测呼吸、睡眠的手环,价格不到百元。
九安医疗推出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iHealth系列个人健康管理产品。
其中,iHealth血糖仪可与苹果HealthKit平台互联。
保莱特近日宣布,其首款无线体温监测系统已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该产品由穿戴式体温传感器和移动终端应用软件组成。
可穿戴医疗设备前景广阔。
从跟踪健身指标到监测疾病数据,随着众多企业的参与,可穿戴医疗设备正在迅速走进大众生活。
有分析认为,随着“新健康时代”的到来,可穿戴技术和设备正在对传统医疗保健行业构成挑战;在医疗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包括诊断、监测、治疗、给药等方面,都将全面赋能智能化。
据艾媒咨询统计,2018年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8.6亿元,较上年增长17.7%。
预计到年底,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达到3000万元,其中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将接近50亿元。
据了解,在可穿戴医疗设备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智能手环。
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的最新报告指出,智能手环的年出货量可能会超过1万只,明年将增长三倍,达到1万只,2020年这一数字将扩大到1万只。
国泰君安研报认为,诸如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大数据正在颠覆我们对医疗的认知结构。
医疗器械和医院的传统商业模式或将被彻底颠覆,国内一大批优秀企业将全面进入市场。
新医疗领域是未来投资的方向之一。
国泰君安分析指出,作为未来移动互联网的新入口,可穿戴医疗最大的潜力不在于硬件本身,而在于通过硬件粘住客户,在硬件背后收集的医疗云“大数据”,而由此产生的商业模式:利用医疗云的“大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远程服务、为医院提供自动分诊服务、为医生提供高适用性的再教育服务、与保险公司合作绑定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