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Facebook 20亿美元收购Oculus,VR/AR被各大资本和厂商推到了风口浪尖。
本文研究了2016年中国VR/AR领域的3个创业项目,这些项目获得了超过50%的投资,涉及89家投资机构。
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VR/AR领域的融资事件、融资金额、媒体报道持续增长。
但从轮数比例来看,该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
我们分析了2%的退出项目以及当前估值最高的项目,发现技术壁垒仍然是该领域的核心问题。
2017年,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了Oculus,开启了全球VR/AR的新时代。
也因此,这一领域受到了资本的高度关注。
国内厂商包括百度、腾讯、乐视、小米等巨头也开始布局VR/AR领域。
今年以来,VR/AR领域的投融资数量、金额、媒体报道数量持续上升。
我们将从融资状况、媒体报道、融资轮次、过亿元融资项目等维度进行研究。
VR/AR在资本市场的现状:从投融资数据来看,今年以来,VR/AR领域的投融资数量和总金额持续上升,且资本持续关注并参与VR/AR领域。
短短两年多时间,投资金额已接近30亿元人民币。
从媒体报道数量来看,自2014年以来,VR/AR领域的新闻报道数量持续增加,今年上半年媒体报道数量是2014年同期的近三倍从融资轮次来看,近90%的项目都在A轮之前,这个行业在资本市场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从大额融资项目来看,获得融资金额过亿元的项目仅有以下7个。
尽管资本高度关注这一领域,但其投资行为并没有那么激进。
从已退出且估值最高的项目来分析中国VR/AR市场的发展资金,个别项目已完成退出,但目前这些项目对行业的影响仍然有限。
从IPO项目来看,国内一家名为赛思达的公司已完成IPO。
成立于2007年,公司业务涉及虚拟制造、训练模拟器、战场综合环境C4ISR业务、电子系统仿真及民用科技场馆等。
模拟经营。
迄今为止,已服务于军队、国防科研、教育机构、政府机构、制造企业等众多行业。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积累,赛思达科技已成长为国内高端仿真及虚拟现实应用领域的市场。
领导者。
在专业领域的技术应用方面相对成熟,但距离民用消费市场较远,并未引起大众的关注。
从并购项目来看,该领域仅有的两起并购案均是梦云软体进行的。
梦云手软成立于2007年,已在新三板挂牌,外部估值15亿元。
是一家VR云技术软件平台公司,致力于成为VR领域的独角兽。
梦云手软团队的前身是Hologram USA,所以梦云手软一直在加强与Hologram USA的合作伙伴关系,并觊觎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潜在的巨大VR市场。
据了解,Hologram USA是美国排名第一的全息娱乐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全息娱乐公司。
为了进入中国市场,Hologram USA还向蒙古移动软件授予了包括但不限于惠特尼·休斯顿在内的11位国际巨星签署的许可。
全息知识产权(全息IP)资本运作授权。
这家混合型潜在独角兽公司很快就收购并进入了中国的VR游戏领域。
不过,网络上关于梦云手机软件的负面消息相对较多。
它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从估值最高的项目来看,成立于2011年的宝丰魔镜目前位居榜首,估值为14.3亿元。
暴风科技在VR/AR领域起步较早,目前凭借其总体清晰的战略布局、暴风视频的用户基础以及内容视频技术资源,以低成本产品率先赢得用户,并取得了暂时领先。
位置。
当魔镜成为暴风科技在虚拟现实领域的入口,形成完整的VR生态链时,利润自然就来了。
不过,暴风魔镜的第四代产品仍然被称为“不是VR眼镜,只是投影镜头支架”。
就是在这个趋势下,如果控制不好的话,还是有可能摔死的。
像Oculus这样的行业领导者在VR技术上还没有完全突破。
暴风墨镜正在打造一条贯穿平台、中间件、运营平台、应用、硬件供应商、最终用户的VR产业链,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预计2018年VR/AR内容的数量和质量将得到质的提升。
VR/AR目前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但其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小觑:技术上、分辨率、视角、音频角度、交互方法和舒适度问题仍然没有找到突破口。
内容方面,目前优质VR/AR内容相当缺乏。
不过,短期内内容上会有一些改进。
高盛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20年,VR/AR电影、电视、娱乐和游戏将占VR/AR九大领域整体收入的60%。
从游戏内容来看,今年的ChinaJoy完全被VR占据。
索尼表示,为大家准备了20款PS VR游戏。
视频内容方面,以瑞博科技为首的制作公司发布了首部VR情景喜剧《占星公寓》,随后又陆续推出了《行走费洛蒙》和《雀巢 周年》。
尽管网民对内容质量评价不高,但在行业处于起步阶段时,它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Pokemon Go的出现让人们开始关注AR内容。
有了这样的发展势头,预计2016年VR/AR内容的数量和质量都会有质的提升。
我们也期待乐视、腾讯、爱奇艺等宣布入局的大牌的表现虚拟现实市场。
虚拟现实并不是一个可以在短时间内爆发的行业。
以VR界最著名的公司Oculus为例。
作为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的领先公司,它依靠独特的技术受到巨头的青睐,从Rift的首次亮相到消费者版本的发布。
,足足花了3年时间。
对VR感到好奇的人很多,但当设备的价格与体验不成正比时,好奇心就不会转化为购买动机。
Oculus创始人Palmer Luckey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虚拟现实设备可能需要5年,甚至更长10年的时间才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即使一些生态概念能够暂时满足资本市场的需求,薄弱的技术积累也无法支撑出让人满意的产品。
走得快不一定是好事,所有有影响力的事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发展起来的。
。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创业者的脚步放缓了,资本也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个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