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暴风魔镜为什么不做情色VR?

时间:2024-05-22 13:00:25 科技赋能

先说一些不废话的废话(下面会用到):高盛最新的VR/AR报告预测,到今年VR/AR市场收入将达到1亿美元,其中100 100万美元是硬件收入,1亿美元是软件收入。

收入。

高盛有报告,中国最近也发布了报告。

3月21日,在第十二届TFC全球移动游戏大会上,暴风魔镜联合国家广告研究院、知盟咨询机构发布了《中国VR用户行为研究报告》。

根据这份报告的数据,中国的VR产业,甚至暴风魔镜的情况都是好不好,更别说小了。

从用户数量来看,中国拥有2.8亿潜在VR用户,其中重度用户达到1万,休闲用户甚至达到1万。

在中国VR重度用户的知名榜单中,袁征的暴风魔镜排名仅落后于Oculus Rift和索尼的PlayStation VR,不仅超越了三星GearVR,还超越了袁征的HTC Vive。

其实,如果非要解释的话,并不难。

暴风镜很便宜,才1块钱。

在浅层用户最想要的VR设备排行榜中,暴风魔镜名列第一。

当然,同样的原因,就是便宜。

试一试,试了就扔掉,为什么要买一件设备呢?从产品资源丰富程度来看,暴风超越三巨头。

这个理由也很好。

三大巨头的资源非常少。

Oculus大张旗鼓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只发布了30款游戏。

这些游戏虽然包括《Eve: Valkyrie》、《无处可逃(Edge of Nowhere》、《Chronos》等数十款大型游戏,但暴风平台上至少有几十款数十兆的小游戏,再加上各种两到两小时的全景视频。

三分钟。

当然,它在数量上肯定可以超越三大巨头,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

不过,笔者觉得,既然暴风镜有勇气发表这样的报道,不如尝试一下色情视频。

这不是玩笑。

对于国内VR创业者来说,或许很难抵挡情色VR的诱惑。

毕竟,开展VR硬件业务的门槛太高了。

为什么我不看好国产VR硬件?山寨、便宜、体验差,只是一个玩具VR硬件,需要底层技术的积累,门槛很高。

手机上还无法实现出色的沉浸式体验。

首先是分辨率问题。

手机的VR盒子将手机屏幕分成两块,相当于将分辨率降低了一半。

实际显示中,晶格明显,体验很差。

如果手机屏幕升级到4K分辨率,体验将会大幅提升。

这也是索尼Xperia Z5 Premium推出的最新手机最高版本采用4K分辨率,但价格却高达多样化的原因。

虚拟头盔使用两块全高清液晶屏是一种可以接受的做法,但成本会高很多。

除了成本之外,图像处理技术也限制了VR的发展。

低帧率是人们观看视频时感到头晕的原因之一。

由于沉浸式体验,VR需要更高的帧率。

如果电影是每秒 24 帧,而 3D 游戏需要每秒 60 帧,那么,按照 NVIDIA CEO 黄仁勋的说法,如果你想愉快地玩 VR 技术,你需要用双眼来观看。

游戏帧率不能低于90fps,因此除非你拥有GTX或GTX Titan级别的高性能显卡,否则很难享受流畅的VR游戏体验。

目前这款显卡的售价为块。

当然,作为芯片厂商,黄的说法肯定有些夸张,但VR确实对显卡性能提出了新的挑战。

除了帧率问题之外,VR的特点之一就是画面会随着头部和耳朵一起旋转,两者之间的延迟成为一个技术难点。

经过长时间的进化,人的眼睛和人体动作之间已经存在了协调机制。

然而,VR 却没有。

简单来说,由于技术限制,人的头部转动后,画面也随之变化,会出现延迟。

这是引起眩晕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一问题,芯片巨头也在不断创新攻克。

AMD不仅推出了Liquid VR技术规格,还准备推出增强VR的双核版本Fiji显卡。

NVIDIA还针对VR推出了VR Direct、VR SLI等技术,以降低VR显示延迟、减少眩晕并提高性能。

这些不仅涉及底层显示硬件、驱动、指令集的研发,还涉及运动传感器等一系列硬件之间的配合设计,这对于中国VR行业来说难度很大。

即使对于 Oculus 来说,也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这也是消费产品多次被推迟的原因。

反过来,这意味着各种国产VR眼镜有点像玩具。

在我看来,包括暴风魔镜在内的国内VR硬件创业前景注定是黯淡的。

如今,对于硬件初创公司来说,低端产品以Google的Cardbox为基础,并用塑料盒代替纸盒。

做一些小改动,几款宝峰眼镜就是这样。

在高端,购买Oculus设备用于研究、“逆向拆解”和山寨模仿。

由于 Oculus 开源了部分算法,一些公司利用越狱的方式让电脑认为自己的产品是 Oculus 的。

其实相对来说,这种山寨机的体验还不错,因为可以连接三大巨头的平台,玩各种大型VR游戏。

不过这种做法只能是小公司可以实践,暴风这样的公司是无法模仿的。

但即使是这种山寨硬件初创公司也充满了激烈的竞争。

灵晶CEO去年表示,一年前生产VR眼镜的公司还不到10家。

到去年年底,这个数字已经增长了近10倍。

然而,2018年成立了多家虚拟现实公司,其中一些已经倒闭。

2020年的新进入者也将面临洗牌。

据媒体报道,深圳的一些虚拟现实设备初创公司在成立六个月内就陷入困境。

虽然并不能真正推动技术进步,但似乎并不妨碍虚拟现实概念在国内市场的运用成为一种资本游戏。

现在手游资本市场融资难度较大,借虚拟现实之名更容易获得资本认可。

今年1月,虚拟现实公司暴风魔镜获得中信资本领投的第二轮融资,融资金额2.3亿元。

资本总是需要利润,即使没有利润,也需要业绩才能提升估值。

硬件受阻,所以创建内容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在内容方面,前述报告称,VR重度用户喜欢观看欧美科幻大片,尽管目前还没有VR电影。

除了电影之外,VR重度用户的需求也是VR领域创业者非常关心的。

这份报告显示,“42.4%的VR重度用户表示他们向往旅行,这也是很多旅游景点制作VR内容的原因。

”帮助景区等有需要的各方创作相关内容,很可能成为暴风镜现实的现金流来源。

然而遗憾的是,这个内容注定无法拯救创业者。

这是因为这种商业模式注定是“去中介化”的。

原因很简单。

无论是景区、淘宝、京东,一旦你准备好了内容,就一定要放到自己的平台上,让消费者看到、有用。

而且,相对而言,VR内容中,全景视频是最简单的。

一旦成熟,必然会出现各种小团队。

这个场景有点类似于佳能5D2出现后,很多小型影视制作团队的出现,大大拉低了价格。

  色情 VR 视频是 VR 内容的粘合剂。

然而,有一种内容似乎能够与平台实现很高的附着力。

据外媒报道,作为全球最著名的成人网站之一,Pornhub 推出了新的 VR 频道,其中充满了 1 度或 3 度视角的成人视频。

佩戴 VR 耳机,例如 Google Cardboard、Samsung Gear VR 或 Oculus Rift,VR 视频提供的 1 度或 3 度视角可以让您感觉自己就是里面的主角。

Pornhub 并不是第一个这样做的网站。

成人内容已经在 VR 行业出现了小规模爆发。

2017年,virtualrealporn.com等虚拟现实色情网站增长迅速,例如BadoinkVR和SexLikeReal。

去年 1 月至 11 月期间,排名前十的此类网站的总流量增长了 %。

其中,BadoinkVR是Pornhub的合作伙伴。

当然,总体来说,VR成人内容还比较小众,但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将会有大量投资涌入这一领域。

美国投资银行Piper Jaffray的报告预计,到2020年,VR成人内容将创造10亿美元的产值,将成为继体育和游戏之后VR产业的第三大支柱。

Pornhub网站副主席普莱斯认为,“虚拟现实技术将成为成人娱乐的下一个助推器,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新体验。

”事实上,成人娱乐也很有可能成为VR的助推器。

数据分析公司SimilarWeb发布报告显示,今年1月至11月,Oculus Rift和Oculus网站的参考流量中有2.7%来自色情网站,而手机使用的虚拟现实设备Homido则占51.4%。

流量的%。

% 来自 virtualrealporn.com。

对于VR行业的公司来说,和其他初创公司一样,最初的用户数量和活跃度都极具吸引力。

这不仅关系到下一轮融资,还关系到生死存亡。

因此,在巨大的诱惑下,一向声称不碰色情的Oculus也默许了其平台上成人应用的存在。

《3D定制女仆2》的Oculus Rift DK2试用版也出现在Oculus平台上。

Oculus此举也成为VR行业的一则花絮。

事实上,自互联网诞生以来,性一直是网上的热门话题。

根据谷歌趋势的数据,关键词“性”是全球互联网用户在谷歌搜索引擎中搜索最频繁的关键词。

有趣的是,这个关键词搜索频率最高的国家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欧美国家,而是埃及、印度和土耳其。

其实也不难理解,现实中的打压难免会发泄在网络上。

其实,过去人们更习惯说是在虚拟网络世界上发泄的。

现在,虚拟真的来了。

对于内容发行商来说,创作VR内容其实并不容易。

它需要多镜头相机、Kinect 深度相机和安装在遥控旋转底座上的 12 个 GoPro 的全面支持。

如果不计算已发布的服务器,这些设备的价格就高达数万元。

不过,与收入相比,这笔支出根本不算什么,更何况硬件成本还会不断降低。

更重要的是,由于视角扩大,目前常见的VR色情内容的文件大小太大,无法维持可接受的分辨率。

在 VRTube 上获取内容。

这只是一个视频。

如果是真人交互,传输两个全高清内容需要50M带宽,想要绕过防火墙显然不现实。

这给国内边缘企业留下了巨大的需求空间。

事实上,所有人类戏剧,从皮影、京剧到录像带、2D、3D,本质上都是让用户充当“上帝之眼,观看第三方”。

然而,它们的局限性是相同的,那就是用户的视角是由导演提前确定的。

在此过程中,用户无法选择视角,也无法亲自参与交互。

自然不是神眼。

因此,这部电影给人一种与观众疏远的感觉。

VR让用户成为电影的主人。

沉浸式的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甚至“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掌控力。

比如前不久,央视批评一位女主播粗俗。

如果用户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站起来,绕着女主播走动,选择任意视角,显然对用户来说会更具诱导性和刺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