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戴手环很多年了。
最早的一款叫做 FITBIT FORCE。
那时只是计步和睡眠监测。
中间我也用了MISFIT,做工还不错,但是总觉得圆形看起来怪怪的。
毕竟我是一个喜欢戴手表的人。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FITBIT CHARGE。
当时,在相对紧凑的外观下,它拥有无与伦比的全天心率监测,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因为在我的概念里,如果是智能手表的话,睡眠监测是没有作用的。
反正我是不会带着这么大的手表睡觉的。
至于运动手环,除了佩戴舒适、易于监测睡眠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没有取代手表的野心。
APW第二代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买了第一代之后,我就下不了决心买它,因为我会面临戴它还是戴手表的困境。
话虽如此,我认为手环比智能手表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让我们开始拆箱吧。
它简单粗暴,却很容易走进你的心里。
没有详细的拆包过程。
我刚刚打开了新的充电线,在手册中我永远不会打开它。
第一代确实不太好用。
常常让我怀疑到底是数据线坏了,还是手环坏了。
充电线C2和C1对比真的很兼容,别问我为什么用这个颜色。
我还有黑色的C1C2用于比较。
它比我想象的要小。
之前看图片的时候还以为比C1还大呢。
充电时,两侧为金属材质,比1代更耐磨。
更大的屏幕和更好的质感让查看数据更容易。
您不再需要跳来跳去才能看到运动模式。
添加了健身项目,您可以自行编辑。
总结一下:CHARGE2保留了CHARGE的操作逻辑,用过的人更容易上手。
屏幕更大,尺寸与一代差不多,待机时间更长(目前使用第三天,同步软件显示仍然充满电,而一代基本两天一充)。
新增的运动模式可以更方便的记录自己的运动过程,我说的是过程。
所谓卡路里消耗的感觉是根据心率、身体基础数据和时长计算出来的,参考值稍低一些。
此外,所有运动模式都必须手动打开和关闭。
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升级固件时依次编辑需要的运动项目,然后点击按钮进入下一项。
这样不是方便很多吗?作为深度初代用户(买过2条,赠送1条,推荐5条),我认为CHARGE无论从进度还是更新周期来说都是一款值得升级的手环。
同样的尺寸,更大的屏幕,更长的待机时间,更先进的算法(运动模式下会提示该项目对全天数据的影响,比如步数,心率等),可更换表带,首创一代上市价格和以前一样(现在在京东买比刚买的时候便宜),这就是吸引我去买的原因。
现在心率手环很多,没用过的我无权评论,但在我看来,既然是心率,就必须是连续的才有意义。
据我了解,很多手环只能在开启运动模式时记录心率。
这是一款具有连续心率监测功能、适合24小时佩戴的手环。
科技改变生活。
我从来没有想象过手链可以有这样的功能。
当时FITBIT可以记录步数和睡眠,这已经让我很惊讶了。
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手环没有用,认为记录根本没有作用。
我的观点是,不管这些数据有没有用,至少让我锻炼了,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锻炼使人快乐。
只要产品开发的初衷是好的,我就愿意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