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可穿戴设备前景广阔!机遇与挑战并存

时间:2024-05-22 11:02:00 科技赋能

机遇:懒惰人创造美好世界。

起初,可穿戴设备更多地用于测试运动员的心率。

后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内置软件应用的可穿戴手环。

随着心率测试设备的出现,越来越多热爱运动的消费者开始使用心率测试设备。

显然,可穿戴设备被赋予了很多使命,包括计算功能、连接手机或各种终端,而且大多以配件的形式存在。

如今,可穿戴设备将人们与互联网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取代智能手机现有的一些功能。

几年前的可穿戴设备其实更多是为少数专业人士量身定制的,但从2000年开始,可穿戴设备开始向大众转型。

虽然这种趋势很微妙,但也让人们看到了机会。

马云曾在演讲中用多个例子来证明,这个美好的世界是懒人的礼物。

爱迪生告诉后人:天才是99%的汗水和1%的灵感。

这是因为他懒得去思考自己成功的真正原因。

有人懒得爬楼梯,所以他们发明了电梯。

有些人懒得走路,所以发明了踏板车、火车和飞机。

...如今,没有人可以离开这些懒人发明的东西。

只要能让人变得更懒,这样的东西就会有巨大的市场,而可穿戴设备的机会就在这里。

首先,它可以让购物比现在更方便、更安全。

以后再也不用记住那些烦人的密码,设置多重绑定、验证,最终担心账户的安全了。

可穿戴设备具有快速有效识别人体独特特征的功能,这会比更复杂的设备更好。

密码和验证过程都必须安全。

其次,无需提前预约、排队登记。

通过可穿戴设备,可以随时随地与医生沟通,医生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反馈的各种健康数据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分析。

,同时提供健康生活指导。

可穿戴设备将充当你生活中的私人助理、医生、健身教练……它甚至可以读懂你的潜意识。

在你意识到之前,它已经为你量身定制了你想要的生活。

环境。

  挑战:需要克服的6大缺点。

目前,各大厂商推出的可穿戴设备销量基本上都不是很乐观。

不难看出,整个可穿戴设备行业仍处于摸索之中。

快速浏览一下就能发现其背后的各种缺点。

行业面临的挑战也随着整体的进步而增加。

1 缺乏独立性 目前市场上的可穿戴产品大多只能作为手机配件而存在,很难抢占其他智能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市场。

许多可穿戴设备尚不具有本机网络连接,依赖于通过蓝牙或其他方式连接到具有更多处理能力、内存和存储空间的另一台设备(通常是智能手机)。

这一代可穿戴设备被设计为智能手机的配件;它们无法独立生存,而只是智能手机的补充和延伸。

例如,智能手环支持的活动、运动、睡眠等模式,记录营养状况、智能闹钟、健康提醒等功能,都完全基于智能手机实现。

健康跟踪设备 TAO WellShell 需要通过蓝牙 4.0 和智能手机(Android 和 iOS)上的应用程序进行连接才能获取信息。

仅在手机应用程序上即可查看50多个练习。

对于相对简单的动作,比如将TAO WellShell放在手上,简单地按压一下,通过这个应用程序就可以知道按压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可穿戴设备如何脱离智能手机,成为能够独立记录、分析、提供反馈的设备,是不断深耕这个行业的挑战者需要思考的。

2 用户体验差 用户体验是可穿戴设备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很多用户在后期就放弃了。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设备体验不佳造成的。

很多有远见的企业都在探索可穿戴设备的蓝海,但只是不断增加产品功能。

他们想让产品成为一个能解决所有问题的通用机器人,但却忽略了以下问题:我们的用户是谁?人?我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用户?什么样的功能才能赢得用户的好评?我们还能为用户做些什么?此外,续航不佳、缺乏真正杀手级应用、统一平台等都大大降低了用户粘性。

3、没有设计感 在可穿戴技术中,我们很少看到时尚设计师与极客合作的产品。

对此,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世界上第一块手表Santos的诞生过程。

桑托斯是第一位飞越大西洋的飞行员,他与珠宝业大亨路易斯·卡地亚是好朋友。

跨越大西洋后,他告诉路易斯·卡地亚为什么他在飞行时拿出怀表。

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手表戴在手腕上吗?就这样,第一块手表——Santos诞生了。

一位玩转发动机的飞行员与一位珠宝界的时尚大师共同创造了传承至今的腕表时尚。

因此,一款能够长期被用户认可的设备从一开始就不能缺少服装设计师的参与。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可穿戴设备缺乏设计,而且往往体积庞大且佩戴不舒服。

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只是“能戴”而不是“想戴”。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市场阶段,制造商竞相实现这样的功能,但却忽视了产品的时尚和设计。

用户不会因为设备的“智能”而降低对设备外观的要求。

相反,他们对可穿戴设备的时尚要求比普通设备更高。

可穿戴设备就像珠宝和配饰一样,必须拥有时尚的外观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今年年初,谷歌携手全球最大眼镜制造商时尚巨头Luxottica推出Google Glass。

或许对于极客来说,谷歌眼镜确实是一款理想的高科技产品,戴在鼻梁上确实看起来很有科技感。

但对于普通电子消费者来说,显得过于“机械”,不够精致。

时尚,如果想要被广泛接受,谷歌就必须承认它的产品还是有点丑,而且应该立即采取一些措施来改进。

可穿戴计算初创公司Misfit Wearables的创始人Sonny Vu曾表示,可穿戴设备必须要么完全华丽,要么完全隐形,否则就会变得毫无用处。

微软全球高级副总裁张亚勤也指出,只有为可穿戴设备添加更多时尚元素,才能更好、更快地成为流行产品。

  4 社会接受度低 Google Glass在正式推出之前,就已经受到很多人的批评。

2019 年 3 月,美国一家名为 The 5 Point 的酒吧在 Facebook 上贴出一张“禁止使用 Google Glass”的海报,海报上写着:“郑重声明,The 5 Point 是西雅图第一家拒绝使用 Google Glass 的场所。

违反者将被处以罚款。

” ”这家酒吧的老板在接受采访时解释说,他不希望顾客在这家酒吧消费时被谷歌眼镜拍照,从而侵犯他们的隐私。

一项调查指出,72%的美国人出于隐私考虑而拒绝佩戴谷歌眼镜。

显然,很多人不愿意接受包括Google Glass在内的可穿戴产品。

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安全是主要原因,这也是日益开放的互联网时代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此外,佩戴可穿戴产品也有违礼仪,但其本质仍然是出于隐私和安全的考虑。

正如总是佩戴蓝牙耳机的人不受欢迎一样,蓝牙耳机在今年年初就推出了,但尚未广泛普及。

违反礼仪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试想一下,当你在聚会上佩戴智能眼镜或使用智能手表记录周围场景时,礼仪是什么? 5、产品同质化严重。

目前各大厂商推出的可穿戴产品虽然让人眼花缭乱,但基本处于同质化竞争阶段,缺乏独特的创意。

智能手表等产品虽然在续航、屏幕显示、外观设计等方面有所提升,但基本没有突破“智能手机伴侣”的产品定位。

以智能手环为例。

索尼Core手环的功能是记录睡眠时间、跑步距离、步行距离、听的音乐和看的视频; Razer Nabu手环的功能是记录睡眠时间、跑步距离、步行距离等。

来电、短信、电子邮件等信息的距离和显示; LG的Lifeband Touch手环用于记录步行距离并显示来电、短信、电子邮件信息等。

对比分析这些手环的功能后不难发现,一些智能手表或手环主要作为配件使用从而扩展手机的功能。

它们的功能往往比较单一,缺乏足够的应用软件和“杀手级”应用程序来支撑。

据国科电子首席营销官李涛介绍,目前三星、索尼的智能手表应用数量不足10万个。

在硬件同质化竞争严重、应用软件缺乏新颖性的背景下,可穿戴设备往往只是外观上的改变,似乎并没有给用户带来真正有吸引力的创新。

正如 ABI 分析师 Joshua Fluder 所说:“智能手表复制了功能手机或智能手机的功能。

尽管它们的技术日趋成熟,但在商业上尚不可行。

”与智能手机相比,可穿戴技术目前显然不具备颠覆性的力量。

  6 贵 不久前,知名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进行了一项调查。

报告指出,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持观望态度,仅仅是因为它们太贵了。

今年以来,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众多可穿戴设备不断涌现。

单看产品价格,有最低几十元的智能手环,也有最高数千元的智能设备。

价格区间宽,产品种类多样,但消费者仍不买账。

谷歌眼镜的高美元价格使其不太可能成为“大众”商品。

除了谷歌眼镜之外,其他可穿戴设备的价格也不便宜。

虽然也有几十块钱的智能手环,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花几十块钱去买一个只比腕带多了几个功能的手环似乎不值得。

而且,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的功能真的实用吗?毕竟,在消费者当中,很大一部分人群并不是科技爱好者,而是过着真实生活、追求实用性和性价比的普通人。

由于价格因素,可穿戴设备只会被一些追求尖端技术的早期用户尝试。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暂时不会采取对可穿戴设备公司有直接价值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