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消费电子下一个爆发性增长点!手环和手表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时间:2024-05-22 10:57:08 科技赋能

曾几何时,当你在街上看到Fitbit或Jawbone时,你都会情不自禁地露出羡慕的目光。

在某个时期,智能手环成为科技潮流引领者的标配。

如今,如果你出门还戴着智能手环,可能就有点OUT了。

2016年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在不经意间改变了其市场主导地位。

前几年流行的智能手环增速已经放缓,未来甚至会面临倒退趋势。

然而,智能手表正在迎来爆发。

苹果、三星、索尼等知名品牌纷纷推出自有品牌产品。

土漫T-Fire Metal等国产品牌也发布了智能手表,整个市场一片繁荣。

据Gartner分析,2018年全球健康可穿戴设备市场(包括健康手环和运动手表)出货量很可能从1万台萎缩至1万台。

智能手环将下降17%至1万台,而智能手表则将下降17%至1万台。

预计增长 17%,达到 10,000 台。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年在可穿戴设备市场上闪耀的明星究竟为何陨落,又是什么原因让智能手表逆袭?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智能手环固有的功能缺陷和智能手表的可扩展性。

智能手环因其没有屏幕和交互功能的固有缺陷而受到批评。

轻薄的手环只能提供运动记录和基本的健康监测功能,对用户吸引力不大。

最初的流行只是基于概念。

用户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是不可避免的,他们现在面临的困境也是不可避免的。

根据Gartner调查数据,用户最希望实现的可穿戴设备功能前五名分别是地图导航、拍照/录制视频、接收态势信息、搜索和在线购物。

然而,显然智能手环无法实现这些功能。

相比之下,能够实现屏幕交互的智能手表能做的事情要多得多。

目前,大多数智能手袋都可以实现社交媒体、即时通讯、GPS导航、消息通知甚至打电话等功能。

更丰富的情景应用、LBS、移动支付等也开始试水。

尽管智能手环一直主打运动记录和健康监测,但智能手表也做得更好。

智能手环的运动记录功能一般只能提供实时运动数据作为参考,但要进行比较和参考,以及如何改善身体健康,则需要依靠手机APP或PC程序。

除了可以可视化运动记录和身体状况的智能手表外,图曼T-Fire Metal等领先产品还以专业精准的方式呈现血糖、血压、心率等实时身体状况,并与过去的数据库进行对比。

用户可以更科学、直观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实现医疗级健康管理。

归根结底,智能手环作为可穿戴设备发展过程中的过渡产品,只能是手机的一个配件,其功能只能是手机APP的辅助。

大多数智能手环先行者也做出了不同的决定来应对:耐克解散了硬件团队,调整了健康APP平台的定位; Fitbit则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智能手表; Jawbone转型为生命监测,定位为智能手表。

可穿戴设备的配件。

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的地位变化将更加明显,消费电子的下一个增长点将在可预见的不久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