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晚,东旭光电发布公告,拟共同设立控股子公司“北京旭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开展石墨烯新材料研发、产业化、市场运营和项目投资。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通过此次合作,东旭光电有望率先实现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化,成为国内石墨烯技术实际应用的领跑者。
根据合作协议,合资公司初始注册资本为1万元,其中控股股东东旭光电出资1万元,占注册资本的70%;北理工科技出资1万元,占注册资本的30%。
双方还将在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建立“石墨烯技术研究联合实验室”,新公司提供科研经费共计1万元。
东旭光电表示,公司本次对外投资的目的是开展石墨烯和碳纳米材料的研发、应用和投资,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设备制造和技术服务。
新公司定位为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将与北京理工大学及子公司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建立战略合作,拓展公司业务,促进公司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为投资者创造良好回报。
据了解,石墨烯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特别是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智能终端领域。
合资公司将首先重点开发高性能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石墨烯散热材料、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和超级电容器标准化产品和大规模生产工艺(如薄膜“卷对卷”生产)。
下一步。
技术等)及配套设备,开展石墨烯替代硅片、石墨烯量子点等新材料、新技术开发应用前期研究。
事实上,无论是东旭光电投资建设彩膜生产线、发展蓝宝石产业链,还是如今的石墨烯项目研发,东旭光电在新材料领域频频布局,这不仅持续让东旭光电成为重要的新材料供应商。
光电产业上游材料供应商的领先地位也有望改变中国光电产业在国际产业格局中的地位。
三年内尽早部署或产业化。
随着3月2日全球首批量产(3万台)石墨烯手机在重庆发布,石墨烯的产业化应用已经拉开帷幕。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石墨烯手机将拥有更好的触控性能、更长的待机时间和更好的导热性能。
其触摸屏、电池、导热膜均采用新型高端材料石墨烯制成。
据了解,目前阻碍石墨烯产业化的因素主要是量产技术和市场实施。
石墨烯应用领域的广阔前景吸引了一些企业率先布局该领域或即将实现产业化。
东旭光电就是其中之一。
早在去年8月,东旭光电就与北京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同意双方将在光电显示等领域开展石墨烯新型材料的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和人才培养。
国家支持的产业。
合作。
半年前,东旭光电与北京理工大学同意共同成立“东旭光电石墨烯技术研究院”,展示高性能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研发及产业化的现实条件和可行性。
昨日,再次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北京旭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与北京理工大学。
作为石墨烯新材料的技术孵化和产业运营平台,这将有效传承技术成果并将其转化为实际应用。
东旭光电投资并购中心总经理沈建光表示,过去六个月,东旭光电针对高性能石墨烯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除了完成石墨烯新材料产业战略规划、掌握领先理论技术外,公司还具备突破技术产业化瓶颈的条件。
沈建光告诉记者:“东旭光电目前储备的石墨烯技术主要特点是低成本与高效率相结合,大尺寸、连续化生产的石墨烯薄膜制备、RTR(卷对卷)生产工艺、基板材料和剥离技术的改进将成为我们量产技术的核心优势。
”据沈建光介绍,目前公司产品技术研发的重点是消费电子产品(包括智能手机、PAD、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产品)的应用四大技术领域,包括透明导电膜、散热膜、锂电池负极、超级电容器这四大领域是石墨烯材料产业化的广阔前景所在,沈建光预计,东旭石墨烯产品将在一年内完成应用产品试生产线的建设。
预计三年内实现石墨烯相关产品产业化 两强合力,20亿美元前景带动产业无压力 事实上,东旭光电在推动石墨烯产业化、颠覆产业化方面优势明显。
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尤其是智能终端领域。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具备液晶玻璃基板、高铝盖板玻璃、彩色滤光片等高端产品自主制造供应能力的关键光电显示材料供应商,东旭光电先后与京东方、龙腾合作,液晶面板制造商。
光电、华映、瀚宇彩晶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产品技术开发、市场合作乃至资本层面开展多方位的深度合作。
同时,东旭光电新推出的高铝盖板玻璃产品也得到了三星、华为、小米等众多品牌终端客户的认可。
国内液晶面板产能占比较大的京东方、龙腾光电的关联单位及投资平台也将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东旭光电拟定增发项目。
因此,东旭光电在产业链协同、上下游合作方面的实力和资源储备可见一斑。
此次合作技术的核心方,长江学者、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院长曲良悌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一直走在石墨烯材料研究的前沿,不仅成功发明了可用于生产它的纳米发电机。
三维石墨烯结构,并制备了超轻三维石墨烯泡沫结构,还取得了首次获得具有独特发光性能的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制备多功能石墨烯等多项国际先进微管结构。
重要的研究成果,这些高科技技术储备也将为合资公司推动石墨烯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奠定技术基础。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以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替代传统ITO材料为例,仅替代传统ITO材料的透明导电薄膜的全球市场份额约为80亿美元,而石墨烯导电薄膜的份额预计将达到约1 /3。
目前,相关产业化产品尚属空白。
如果东旭光电能够率先推出产业化的高性能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产品,将占据巨大的市场份额,并享受由此带来的高额回报。
这位资深人士保守估计,东旭光电实现20亿规模不成问题。
东旭光电投资并购中心总经理沈建光也表示:“通过透明导电膜的落地,带动我们的散热膜、负极和超级电容为客户形成整体先进的解决方案。
我们将为客户提供并具有全面的覆盖范围。
”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这些将为东旭光电的实际和市场突破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东旭光电不断加大新产品材料的研发力度,石墨烯将会加入其中。
玻璃基板和蓝宝石的量产将为东旭光电形成良好的技术匹配和产业协同,进一步提升为下游客户和终端客户提供的产品附加值。
在产业链不断延伸的同时,东旭光电未来也将不断扩张。
发展前景估值将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