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全国政协协商会召开第41届双周协商论坛,主题为“解决农产品卖难”会议。
全国政协主席和汪洋主持会议。
政协委员、专家、负责人相关企业代表及国家部委等多位人士共同探讨农产品电商发展、促进按需生产、农产品市场监管、冷链物流建设、支持农产品深加工等、扩大农产品消费、农产品品牌化。
就施工等各方面进行洽谈并提供意见和建议。
建立数字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和数字分级标准。
据悉,新电商平台拼多多CEO陈磊作为唯一特邀企业代表受邀出席本次大会。
据《人民政协报》报道,陈磊表示,“农业数字化水平滞后,农产品质量不稳定、标准化难度大、产销信息不对称是农产品卖难的主要原因。
”陈磊分析称,我国数字经济渗透率已达36%,但农业仅为8.2%。
农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设备和软件,但首先需要一个既懂农业又懂电商的数字农业“新农人”。
▲10月15日,拼多多CEO陈磊(前排发言者)作为唯一特邀企业代表受邀参加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并提出了诸如培养数字农业电商人才,制定农产品分级分类标准。
针对农产品销售困难的建议。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联播》)特别是今年疫情以来,线下向线上、外贸向内需的转移大幅增加。
农产品的上涨趋势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
在拼多多培育了10万回归新农人的基础上,刚刚公布了新一轮10万新农人培育计划,陈磊在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大资源配置力度,各部门要为教育部电商平台配备专人、专岗,构建政府、高校、电商平台三方合力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破解“卖难”人才瓶颈。
“针对‘大国小农’国情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问题,陈磊表示,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推动建立可信的统一农产品分类分级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抓好标准实施,确保消费者能够买到符合自己期望的农产品,更好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创新“农田云购物”解决农业“小散”问题 据《人民政协报》报道,国民党中央先后在青海、四川、广东、重庆等地开展专题调研关于“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调查发现,农产品卖难归根结底是“小散”农业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
呼应国民党中央的调查结果,陈磊在演讲中介绍了拼多多如何通过探索创新的“农田云耕”模式,解决“小散农业”问题。
在这一模式下,拼多多利用大数据和分布式人工智能的优势,将消费端分散、不确定的需求整合为集中、确定的需求,推动原产地直发货,帮助小农直接对接全国大市场。
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陈晓华指出,“造成农民卖难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因素是生产和需求不平衡,供给和需求没有完全适应。
”他认为,立足需求、按需引导、引导农民按需生产,是打通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产业流通的重要任务,也是缓解农民“卖难”的重要抓手。
陈磊表示,拼多多的“农田云购”模式可以将需求传导至供给侧,缓解供需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产销脱节。
由于这种模式有效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帮助农民脱贫,拼多多的工作也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认可,并获得了今年的“全国扶贫组织创新奖”。
据悉,在“农田网购”带动下,拼多多农产品交易额历年已达亿元,超过平台全年总交易额的13%,远高于3%左右的行业平均水平。
今年一季度,平台新增涉农门店27万家,覆盖全国10%的县级行政区。
▲拼多多利用创新的“农田云购”模式,将消费者分散、不确定的需求整合为集中、确定的需求,推动产地直发货,帮助小农直连全国大市场,有效破解农业产业链“小而弱”的问题。
(木工 摄)今年以来,以电商平台为代表的信息化数字技术和应用在抗疫助农过程中表现出色。
但目前农村电商发展仍面临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的问题。
“绊脚石”。
为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市场规模,推动从农业种植、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全链条创新,近期,拼多多正加大资本资源投入,大力推进“多多买菜”业务,成为全国重量级企业 大力投入冷库、生鲜冷链物流等基础系统建设。
陈磊表示,农产品的崛起是拼多多的立业基础和战略核心。
目前,该平台每天生成1万多个包裹,约占全国物流快递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涉农包裹。
在此基础上,拼多多将继续大力投入、深度创新,以解决农业行业现有问题为导向,全力致力于传统农业的数字化转型,探索出一条农业现代化之路。
“大国、小农”和快速城市化的条件。
道路并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