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
基于华米健康引擎,华米科技发布《新冠疫情期间国人健康状况趋势报告》,利用自有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疫情进行预测分析和疾病趋势预测,再次证实了可穿戴传感器的健康监测可以在疫情预警和预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及时的公共卫生管理。
同时,还对国人在COVID-19疫情期间的运动、睡眠等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
可穿戴大数据辅助COVID-19疫情监测预警的临床研究表明,COVID-19的常见症状是发烧、咳嗽、疲劳等,这些症状与可穿戴设备测量的生理体征密切相关。
可穿戴生物传感器可以更轻松地获取用户心率、活动、睡眠等生理指标。
因此,基于可穿戴设备数据建立预测模型有望成为预测COVID-19疫情趋势的新方法。
根据医学研究,体温每升高1°C,心率大约增加8.5 bpm。
基于此,COVID-19或流感样疾病的发热症状引起的心率增加可以作为生理异常检测方法的起点。
对于每位用户,研究人员以连续5天的静息心率高于个人平均值1.5个标准差、睡眠时间不低于个人平均值0.5个标准差作为异常标准。
为了区分COVID-19和其他流感样疾病,华米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异构神经网络回归模型,可以预测COVID-19的趋势。
该模型综合考虑节假日、天气、季节、历史周期性生理异常、普通流感发烧等因素。
异常等因素的影响模拟了COVID-19引起的异常率的流行趋势。
华米研究人员共收集了来自武汉、北京、深圳、合肥、南京等地超过40万份样本数据,对COVID-19引起的生理异常进行预测研究。
收集的数据主要包括心率、活动和睡眠时间。
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生活方式差异对新冠疫情的影响,每个地区都训练了自己的区域模型。
数据发现,武汉、北京、深圳、合肥、南京的感染率预测曲线均存在明显的爆发期,这应该与各城市的疫情发展趋势相对应。
以武汉为例,模型预测的感染率在1月28日左右达到峰值,而官方公布的武汉新确诊感染率在2月7日达到最大值(2月12日之后的武汉数据因新型冠状病毒而被省略)。
当天病毒性肺炎诊断标准发生变化,导致新增确诊病例突然大幅增加1.3万例)。
预计感染率峰值比官方报告的峰值早了10天。
这是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出现与核酸检测等确诊方法之间存在滞后性。
预计新增感染病例高峰在1月28日左右。
这也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回顾性研究结果一致。
研究证明,可穿戴大数据对预测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有效的预警作用。
这一发现为大规模疫情监测系统提供了新思路,有望提高公共卫生监测和预测的时效性。
此外,饮酒导致心率加快、睡眠不规律、旅行疲劳等因素、大规模迁徙、探访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其他个体疾病等因素,都会对计算产生干扰。
生理异常检测结果。
华米健康引擎还致力于根据上述因素进一步优化COVID-19疫情趋势预测模型。
疫情期间,国人的脚步减少了,睡眠增加了。
2018年春节过后一个月,即国内疫情防控最紧张的阶段,国人的生活轨迹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外出次数减少、假期延长……报告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所有国人人均步数达到10万步每天。
步数以步数计量(每日步数低于30步的不纳入统计范围)。
每人每天平均步数减少了 35%。
下降幅度最大的省份是湖北,与去年同期相比逐级下降。
44%。
其次是与湖北接壤的重庆市和前期疫情高发的黑龙江省,分别下降了42%和41%。
从趋势图来看,1月底至2月中下旬,全国逐步进入封城后,人均每日步数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
2月11日国务院发布有序复工指导意见后,大部分企业也采取了灵活的办公政策,用户外出并不多,因此计步趋势没有太大变化。
中后期以后步数开始逐渐增加。
深度睡眠又称“黄金睡眠”,通常只占整个睡眠时间的25%。
深度睡眠所占的比例越多越好。
深度睡眠占比接近25%,睡眠质量较好。
与去年同期相比,COVID-19疫情期间用户睡眠时长有所增加,深度睡眠比例为25.6%,更接近健康的深度睡眠比例。
但总体睡眠习惯较差,入睡和醒来时间延迟,人们赖床。
持续时间增加。
数据显示,用户每天总体睡眠时间延长 24 分钟,入睡时间晚 18 分钟,入睡时间延长 7 分钟,醒来时间晚 43 分钟。
趋势与去年不同。
今年法定春节假期过后,用户睡眠时长持续下降。
去年假期后的一个月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作息也逐渐规律化。
3月初睡眠时长小幅回升,但今年受疫情影响,3月初用户整体睡眠时长仍在下降。
分析人士认为,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未按期开课的影响。
疫情导致用户外出活动大幅减少,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和管理自己的运动健康。
PAI(个人活动智能)是指当前身体机能的综合健康值。
它是通过科学评估个人运动量而计算出来的。
将PAI值保持在上述范围内,可以帮助人们管理运动习惯,改善健康。
。
疫情期间,由于用户基数活跃度下降,整体PAI值较低且相对稳定,后期随着复工复产逐渐上升。
华米健康引擎统计分析发现,疫情期间,用户平均体重下降1公斤,同比下降1.5%;体脂率下降0.2%,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BMI下降0.3,同比下降1.1%;称重人数同比增长7%。
整体体育渗透率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特别是春节后,日均体育渗透率稳步提升。
华米科技是全球领先的智能可穿戴创新公司。
其智能设备累计出货量已突破1亿台。
拥有海量的运动健康数据和丰富的大数据分析经验。
还推出了全球首款人工智能可穿戴技术。
可穿戴健康芯片“黄山一号”。
公司以“科技连接健康”为使命,始终关注科技与健康前沿领域的相关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华米科技不仅捐赠了万元物资和资金,还积极利用自身技术和创新优势,为抗击疫情提供针对性支持,推出“米动健康助手”小程序”。
提供针对COVID-19症状的自测功能,帮助人们提前识别和预防COVID-19,并为用户提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华米科技还针对COVID-19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心理问题,研发了一款智能减压手表,并已交付给武汉的医护人员。
目前,华米科技正在推出COVID-19康复护理计划,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变得更健康。
管理。
近日,华米科技与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广东南山医药创新研究院正式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三方将基于华米科技在腕部可穿戴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的积累,共同推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后随访及康复管理”项目。
此外,还将开展疫情预测预警系统联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