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智能穿戴主打“健康+时尚”,但续航短仍是短板

时间:2024-05-22 19:36:17 科技赋能

近日,多圈记者贴出了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孕期手表等“智能穿戴”新产品,甚至有人组织了步行团,完成一个月走一万步目标的奖品是智能手环。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这些“新事物”开始慢慢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拥有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并不罕见。

佩戴智能项链、胸针、手链、手表真的很时尚。

“时尚+健康”成“智能穿戴”焦点 刚刚怀孕的郑州白领李金儿在怀孕期间收到了一份名为“亲密闺蜜”的神秘礼物。

虽然这款礼物看起来像一块手表,但它可以帮助孕妇进行体重控制和胎儿健康管理。

李金儿表示,这款怀孕手表轻便、时尚、具有智能功能。

她身边的其他孕妇也有购买意向。

记者了解到,目前流行的“智能穿戴”产品中,除了智能手环外,还有智能手表,其次是智能戒指、智能胸针,还有一些专门针对孕妇、儿童的“智能穿戴”产品,例如智能体温计可以帮助家长实时监测孩子的体温,智能孕期手表可以帮助孕妇控制体重和胎儿健康管理。

此外,有商家还透露,未来将为老人开发基础检测功能,让孩子通过APP了解父母的身体状况。

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智能穿戴”产品具有类似的功能。

其中大部分包括运动记录、睡眠测量、体能消耗计算(消耗了多少卡路里)。

一些品牌增加了社交和健康功能,开始针对特殊群体开发特殊产品。

比如社交方面,增加了推送电话、微信、自动闹钟等功能。

健康方面,增加了一些基础的检测功能,比如心率检测。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是可穿戴智能设备发展的“爆发年”。

预计可穿戴设备全球销量将突破1万台,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将达1万台。

然而,“智能穿戴”产品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设备种类繁多,但真正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并被大众普及的却寥寥无几。

  功能花哨,续航是首要问题。

尽管技术日新月异,但新技术与产品真正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有网友对比了某品牌售价99元和100元的两代智能手环,发现第一代产品发布时售价为99元,但到了第二代,价格直接降至99元元。

而且从对比中发现,二代手环的体验非常糟糕。

不仅做工粗糙,而且数据统计也不够准确。

虽然第一代手环比第二代手环做工更好、统计更准确,但售价却高达1000元。

物有所值。

该网友总结道,现在运动、睡眠状态监测是智能手环的基本功能。

其他功能,如时间显示、微信交友、远程控制其他设备等,大多属于附加功能。

如果基本功能没做好,其他功能就会丧失。

无论你多么聪明,都无济于事。

另一位网友抱怨道:“智能手表的续航能力很差,每天都要充一次,如果有一天用力了,就得半天充一次!”确实,由于锂电池的重量和尺寸限制,智能手表往往只能携带一块。

电池在毫安左右,每天充电一次的“规律”在智能手表上还得延续。

业内人士表示,“智能穿戴”产品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将会爆发并变得更加普及。

从应用场景来看,运动健身、休闲娱乐、远程控制、医疗检测等仍是主要。

目前,运动健身将是未来可穿戴市场的主力。

他表示,除了手环之外,衣服、皮带、手表、项链、耳环等未来都可能变得“智能”,与“云”的结合将给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带来更多的市场空间。

有专家也分析,目前很多可穿戴设备处于概念和实验阶段,能够推向市场产生商业效益的产品较少。

在国内可穿戴设备市场,目前只有医疗领域的商业模式最清晰,其他大部分还停留在概念炒作阶段,缺乏实际变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