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为中国著名的连续创业者,盛大联合创始人、WiFi万能钥匙创始人和CEO陈大年,在最近的一次在哈佛论坛上发表演讲,反对拼命追求创业之路。
以下为陈大年在哈佛演讲实录: 哈佛演讲是我从业16年中第二次公开分享。
我在选题的时候有点迷茫。
在哈佛这个平台上我应该讲什么?一开始我就想,是不是应该讲一些宏观的东西呢?例如:经济危机对世界有何影响?听起来很酷,很哈佛,但我不太明白。
后来我想我要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讲一些我自以为明白的事情。
因此,我总结一下我这十年来创业过程中最大的经验和感悟。
今天这里有很多外国朋友。
我的英语确实不是很好,所以很抱歉用中文与大家分享。
不过在讲之前我先纠正一下原来的英文标题。
中文标题叫《创业者如何正确地偷懒》。
我认为这是一个合适的翻译。
应该是“偷懒,成功”。
从努力创业到“偷懒,成功”是我创业16年最大的改变。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在盛大创立时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完全不同。
懒惰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连商网络是我2009年9月创办的,至今已经近三年半了。
三年半的时间里,我每天差不多工作六个小时——每天早上10点30分到达公司,中午有两个小时的吃饭健身时间,晚上6点回家晚上,绝对不是周六和周日。
工作。
那么拼命努力是什么状态呢?十多年前,我和井(泰坦媒体注:著名投资人、哈佛中心负责人)刚刚认识,盛大才刚刚起步。
此时,我们平均每天工作接近15个小时,一年只休息7天左右。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传统的成功教育。
比如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努力工作致富”、“我成功的原因就是利用别人的咖啡时间学习”、“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对吧?成功的教育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所以我们一直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工作。
后来,公司取得了成功。
众所周知,盛大这家公司在中国互联网领域发挥了一些积极的作用。
不仅因为它曾经是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也是中国用户数量最多的互联网公司。
盛大对于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大的意义其实在于,在2009年左右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时,重建了资本对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信心。
当时资本相信眼球经济,但投资多年仍然看不到盈利的希望,而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已经靠卖广告过得不错了。
这时,盛大出来了。
我们做了一款网络游戏(注:盛大在2016年推出了MMORPG游戏《热血传奇》),我们打开了市场,开始赚钱,而且赚了很多钱。
然后投资者就说:“哦,原来中国也能赚钱啊!只是中国赚钱的方式和美国不一样。
”这件事对我们以及整个行业的未来都成为一个很大的提示。
看来创业、努力的逻辑是对的。
另一种动机是一种恐慌,感觉如果不努力,错过了一个机会,就可能会失去一切。
所以我们继续努力工作,但后来事情开始发生变化。
这一年左右,我们两兄弟去医院的次数开始越来越多。
在座的人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有一种非常极端的病理反应,称为“濒死体验”。
第一次体验是在浦东的立交桥下。
我躺在地上,抬头望天,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已经是晚上十点了,我心里已经确信,几分钟后我就会死去。
天桥上的路灯冷冷地闪烁着。
然后他的身体就崩溃了,直到今天他也无法承受正常的工作强度。
我心想,这不科学啊!因为我从小看的电视剧都是讲一个人每天靠喝酒、开车、下棋而创业成功的故事。
为什么我每天那么辛苦,最后却住进了医院?于是我开始反思——创业是不是需要努力才能成功呢?我想了很久,也看了很多书。
最后我发现,努力创业是一个伪命题,而努力其实对创业没有任何帮助。
大多数人认为,与先行者竞争最重要的是比他们更努力地奋斗。
我也做投资。
大多数创业者告诉我他们的商业计划时,他们都会说:“老板,相信我,我会每天夜以继日地工作,我一定对得起您的投资。
”事实上,这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来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
一家拥有 50 名员工的初创公司就被认为是大型企业了,对吗?一个人每天工作8小时,也就是一个人一天。
如果这50个人努力工作,不睡觉,那么他们每天的工作量就是一个人一天。
那么他的竞争对手呢?以腾讯为例,每年拥有 25,000 名员工。
50人日与25000人日的竞争和25000人日的竞争有区别吗?完全没有区别。
所以经过这么一算,你发现冒生命危险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你再进一步想一想,事情其实比你想象的还要糟糕。
尽力而为不仅没有意义,还可能导致致命的后果。
这并不是专门针对身体伤害。
我不否认,我之所以每天工作六个小时,是因为我的身体还没有从辛苦的工作中恢复过来,无法承受正常工作的负担。
但我想说的弊端更多的是对企业本身的危害。
为什么创始人更认同努力创业?因为努力创业能给你带来看得见的成就感。
例如,如果你今天有一个项目,通常需要10天才能完成,你的老板撸起袖子努力工作,5天就完成了。
这是特别有成就感的。
但这压缩的5天我们放弃了什么?首先是每个员工的学习时间。
几年后,你会发现我们的同事已经从行业的前沿变成了落后者,因为没有时间学习,不了解最新的趋势。
第二个被挤出的就是思考时间。
为了赶进度,我越来越失去了思考的习惯。
你做得越多,你需要提前思考的时间就越短;你做得越多,你需要停下来思考的时间就越短。
然后失败的概率逐渐增大。
每一次失败都会导致很多员工士气低落,整个事情会变得越来越糟。
当公司越来越差的时候,第三件最糟糕的事情发生了。
以前,我在半夜宣布开会,然后所有员工都会跟着我进会议室。
而在这样的状态下,如果遇到意外事件怎么办?熬夜了吗?这个时候,公司就会变得越来越脆弱,一两件突发事件就可能让公司脱轨。
于是我开始回顾成功企业的道路,包括我们自己,包括阿里巴巴和腾讯。
我发现往往只是其中的几件事决定了这些公司的成功,而其他大部分工作只是锦上添花。
只要他们把这些事情做对,并且不要太在意短期利润,这些公司仍然可以取得今天的成就。
比如说像盛大,我们在盛大运营过60到70款游戏,我们在很多领域都做过工作。
但盛大要达到最高点,其实我们只需要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我们做的第一款游戏叫《热血传奇》,是我们代理的。
如果运营成功,我们就可以实现我们的第一个目标,那就是“我们的公司活了,我们的公司赚钱了,我们有很多用户”。
我们做的第二件成功的事情是推出了自主开发的游戏《传奇世界》。
《传奇世界》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盛大将不再受到我们曾经代理游戏的公司的威胁。
我自己开发的游戏,如果他们撤了,我们仍然可以正常运行。
原来,当他们说“我不跟你玩了”的时候,你别无选择,只能去和他们商量,而且很多不该答应的条件你都得答应。
但这个时候你就有信心了,自主技术在自己手里总是很难的。
我们做的第三件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的起点中文网站的成功。
起点成功的意义在于,我们不仅能在游戏上取得成功,我们还开辟了其他新方向、新领域的模式,不仅能赚钱,还能拥有大量用户,影响力巨大关于行业。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天每个人都不再玩游戏,那么盛大作为一家公司就会健康。
当时许多其他事情似乎也很重要。
比如,盛大与谷歌同年上市,并与谷歌同年成为全球表现最好的科技股。
但今天回想这件事,你会发现并没有多大意义。
因为被评为全球最佳科技股对公司帮助不大,它最大的作用就是让我们“high”吧?所以从这个角度回头看,你会发现我们做的事情当中,最有价值的事情是很少的。
如果你不追求短期收益,你可能会丢掉很多,可能70%到80%的工作。
放弃了,公司才能更安心。
今天的标题绝对是头条新闻。
其实我想分享的是一种冷静管理公司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推动公司从容成功,让生活更从容。
互联网是一个很奇怪的行业。
本来应该是一个衣锦还乡的行业,但现实总是血淋淋的。
进入这个行业20年以来,每年都会听说有人过劳死,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创始人或者企业高管。
这背后,往往是创始人抢走了本应属于员工的工作,不仅累了他,也拖累了员工。
一家好的公司应该是值得长期投资的公司。
短期投资并不能真正盈利。
巴菲特长期以来一直强调这一点。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所有员工的工作、责任和权利还给他们。
公司的经营应该属于员工,所以工作应该还给员工,让他们去做。
同时,你还要帮他们抑制住锦上添花的欲望,让他们平静下来。
据我了解,这是一种更美国化的做法。
相对而言,美国互联网企业的日子比中国企业要轻松得多。
因为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专注。
Facebook 只做社交网络。
它不会仅仅因为社交网络成为领导者就生产汽车。
中国企业做出手机之后,一定会做出特斯拉吧?这是一种常见的状态。
但从结果来看,美国企业做的生意虽然少,但是发展还是很快的。
中国企业很习惯受诱惑,诱惑也有很多,比如“哦,你看腾讯的生意很好,我也去做吧,说不定能赚很多钱”对吧?所以最后,我发现我们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永远不要对自己说“或多或少,总有好处,为什么不去做”。
把工作还给员工,停止所有不必要的事情,不要做。
这就是我认为经营公司的正确方式。
今年我在上海总共工作了两个月左右,其余时间都在新加坡。
当我回到上海时,我的一位投资人来见我,说:“我们在股东大会期间投资了这么多公司。
我不敢再说什么,但我敢说,你是我见过的最懒的CEO。
”曾经见过一个人。
因为他说,你看,A公司的CEO L和B公司的CEO J每天只睡6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工作。
而你,每天只工作6小时,其余时间休息。
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
在分享答案之前,我首先要跟大家分享一下联商网络今年的成绩。
我们公司的产品叫WiFi万能钥匙,注册用户9亿,月活跃用户5.2亿。
也就是说,这是继微信、QQ之后国内活跃用户数最多的产品。
我们的增长率也是行业第一。
腾讯今年8月发布报告称,WiFi万能钥匙增速已超过QQ、微信,成为国内增速最快的。
另外,就在我来这里的前一天,中国最著名的市场研究公司之一艾瑞咨询刚刚发布了一份报告。
其结果为:中国互联网企业成长指数排行榜,我公司成长指数为5.3,排名第一,比第二名高出10%左右。
所以我告诉我的投资人,当你看到一家公司的老板不工作,但公司却保持快速增长时,你不要着急,而应该感到高兴。
因为这是一家没有明星企业家的公司,它的成绩来自于员工的努力,而这个成绩是有机制保障的。
所以即使有一天这家公司的老板离开了,公司也不会受到影响。
这难道不是一家值得长期投资的公司吗?我跟他分享了我这些年担任CEO的工作重点,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授权。
把企业管理决策权还给员工的唯一途径就是赋能员工。
但说到授权,难免要考虑员工个人能力不足怎么办?如果出现职业道德问题或者腐败怎么办?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主要向华为学习。
华为用集体决策代替个人决策,因此华为内部建立了EMT、技术团队、安全专家团队、投资专家团队。
他们建立类似委员会的机构来做出所有决定。
我也是向华为学习的。
我们公司现在也有EMT团队、技术专家组等,而且这个机制不仅放在我们技术的整个高端、高层管理中,还下沉到我们的一个业务部门。
里面还有它的EMT和技术专家委员会。
在职业道德方面,华为靠的是审计。
我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
第一个叫做“先授权,后审核”。
先交权,你先做,但是做完之后肯定会有审核。
所以一定要自律,不然就会被抓到。
第二句话是“多审核,多授权”。
当一个人不断地通过审核并证明自己的诚信时,那么他绝对可以被授予更多的授权去做更多的事情。
授权解决的是员工能否自主的问题。
我们下一步解决的是员工是否愿意自主的问题,也就是激励。
黄光裕提到自己的激励方式是“快奖快罚”,说得有道理。
我的体会是“赏不期而罚无情”。
2016年,生意做得不错,我给大家送了一辆特斯拉,作为当年的最终奖品。
我一开始感觉有点受伤,因为我宣布后,前15秒没有人发言,甚至没有一点掌声。
突然,众人反应过来,纷纷说道:“这是真的吗?”询问一直持续到每个人都拿到了车钥匙为止。
这个奖励有什么意义呢?就是让员工明白,公司不会善待任何努力工作的人。
员工会更加热爱公司。
同时,无论高低,毫不留情地惩罚人也是重要的一环。
只有这样,才能铲除办公室政治的土壤。
第三个问题是时间。
毕竟联商是一家不知名的互联网公司,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往往会选择BAT。
因此,我们的员工虽然基本素质良好,但往往缺乏经验。
所以当能力(授权)和动机(动机)问题解决之后,最重要的是给他们成长的时间,让他们尝试、犯错。
我最重要的工作是观察他们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干涉;更重要的是,只要不给公司造成致命的伤害,看到他们做错事我一定不要干涉。
于是每个员工都有时间不断地接受培训,一件美好的事情发生了:我发现我授权得越多,我的员工就越能干,公司的生意就越好,我的生活也就越轻松。
。
这是我最深的体会。
最后引用一句冒充特朗普的小丑写的一句话——“你的余生很长,何必惊慌”。
我们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放松,祝大家都能平静的生活,平静的陪伴。
我是发自内心的,纯粹是个人经历。
如果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还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