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通用技术。
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GPT。
目前有 26 种 GPT。
它的优点在于它的多功能性。
实力雄厚,可以与各行各业结合。
就像电一样,可以用于灯、洗衣机、冰箱等各种电器,成为驱动能源。
人工智能将是未来发展方向已成为共识。
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
华为还一直围绕人工智能构建软硬件平台。
2016年,他们被授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平台。
近日,我们在苏州世界人工智能博览会上采访了华为升腾计算业务经理副总裁·张迪煊,谈论了华为在人工智能和计算领域的布局。
“初创企业很难真正完成从算子模型开发到应用落地的整个过程,因为整个人工智能门槛很高。
目前人工智能工程师很少,人工智能学生也很少。
”张迪煊表示,在与各行业合作伙伴合作的过程中,张迪煊发现“人工智能人才很少,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面临巨大挑战,各行各业都想进入人工智能领域,但都没有办法”开始。
”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从应用开发到实施的效率较低。
问题,华为提供了一个基础软件平台,可以快速适配不同的行业场景。
“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这就是帮助其他制造商建立新的竞争力。
”他表示,华为升腾计算业务的核心目标是真正、快速地让AI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他表示,华为Ascend是围绕各行业的痛点而开发的。
“我们首先必须建立良好的绩效。
从我们的芯片发布以来,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释放算力,让AI应用公司和行业能够快速应用我们的芯片。
计算能力可以快速使用。
”据悉,华为Ascend自去年推出以来,整体性能提升了五倍以上,视频处理能力也提升了一倍多。
“每个公司都会担心早期投资大、回报低。
如果投资大,公司可能会放慢投资速度;如果应用成本高,可能不会应用。
只有提高性能,提高性价比,才能我们真正迈向包容性人工智能。
”过去,华为的业务专注于产品解决方案,采用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和组件。
在AI时代,华为开始从一家以产品性能为主的公司升级为一家生态公司。
做产品和做生态是有很大区别的。
“我们做产品的时候,跟对方采购部门的接触比较多。
生态圈建成之后,华为的优势在于卖东西的性能更高、性价比更好。
生态产业不仅是卖产品,更是建设生态圈。
”包括所有的工具链、标准组织、软件开源,都是构建生态产业的支撑点。
通过硬件开放,我们与众多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最佳的联合解决方案,并将软件开源给MindSpore。
另外我们还加入了一些基金会,把我们的软件捐赠给基金会,让更多的行业使用。
构建技术工具链。
“以前我们做产品解决方案,别人建工具链。
现在我们要打造自己的工具链,支撑生态发展,打造开发者社区。
”另外,张迪煊表示,建设生态系统和做产品一样,也需要做相应的营销。
“去年我们发布技术战略的同时,我们也发布了华为的生态发展战略。
未来五年我们将投资5亿,今年我们将在生态系统上投资1亿。
过去华为的很多指标考核的是营收指标的完成情况,但是今年我们增加了指标,叫生态指标,钱是用来和各种机构合作的:初创企业前期没有钱,我们在后期提供股权支持早期可以向他们提供免费硬件,以支付NRE费用和开发费用;一些OEM制造商使用我们的零件来销售他们,我们可以提供MDF费用和营销费用,以进行联合扩张;你的新想法来帮助你销售这个产品。
我们在生态产业各个方面都建立这个能力,同时也在各个方面建立这个组织,用组织来支持我们的生态发展。
“目前,AI工程师最多的地区是中国和美国。
在AI论文方面,中美之间的差距也在缩小。
2019年,中国的AI论文总数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
”但在论文质量方面,中国与美国仍有差距,目前市场份额超过80%的主流框架仍以美国框架为主。
人工智能,我们需要中国的主流框架。
”他补充道,“中国现在有很多公司也在做AI框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对于华为的AI框架来说,我们的底层硬件不仅连接了自己的MindSpore,而且我们还与百度合作,包括旷世科技等厂商,我们一方面为他们提供更多多元化的硬件算力基础,同时也希望能够与更多的框架进行对接,让大家真正能够在框架算力上进行协作。
”张迪煊说,很多理工科毕业的学生都会选择人工智能作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去年我们引进了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是人工智能方面的,就是我的团队。
他们是怎么学习的?”人工智能进入公司后有一套开发工具吗?需要到处看资料,还是有一套完整的开发工具?工具可以在学校培训,在企业应用吗?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教育部已批准在大学开设人工智能专业课程,华为也参与其中。
华为今年一共发布了五本人工智能教材,都是围绕Ascend架构、运营商网络编程指南、MindSpore应用以及各类实践课程的课程。
“我们与国内十所大学联合开发了十门课程,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
”这样才能最有效地培养人工智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