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全球掀起了自动驾驶浪潮。
几乎所有市场和资本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个充满想象的领域。
互联网公司、初创企业、新造车公司和传统车企都在涌入这个新领域,竞争似乎从一开始就很激烈。
但不可否认的是,自动驾驶技术需要“积累”。
作为传统或者更准确地称为“老牌车企”,他们的自动驾驶策略似乎一直被认为“保守”和“缓慢”。
然而,凯迪拉克的“放手”辅助高速自动驾驶、宝马的“堵车辅助”系统、沃尔沃的安全避让等看似“激进”的技术却不断落地,并超越了很多初创公司。
这其实是由于他们深厚的技术背景,但对安全性比较敏感,所以很多消费者误以为只是“慢”而已。
传统车企深知“安全”对于汽车行业的重要性。
因此,权衡安全性、成本、开发时间后,会给人一种传统车企自动驾驶技术不如互联网企业的“错觉”。
然而,这种情况并非如此。
传统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积累甚至比互联网企业还要差。
同时,在技术路线上,老牌车企会更加关注“现在的传感器配置能否实现我原来设定的功能”、“在保证安全和性能的同时,是否有更低成本的替代方案”,即是,基于面向目标的传感器配置。
他们注重的是落地,给用户带来真实的体验,而不是炫耀自己的技能。
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和新造车厂商更多的是“与用户共同成长”,但他们将研发周期“压缩”,甚至转移到用户提车之后。
用户早期获得的并不是完整的功能。
尽管业界一直认为科技公司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相对于传统车企具有领先优势,但当科技公司的技术投入到现实产业中时,纯粹技术领先但始终无法量产的Waymo ,特斯拉已经进入量产阶段。
这项技术是否领先或者门槛有多高也值得商榷。
毕竟,至少目前来看,这种技术领先的价值还没有体现在汽车本身和真正的市场上。
更重要的是,传统车企也在通过自研、并购、合作等方式快速落地技术。
例如,通用汽车投资了汽车共享平台Lyft,并收购了自动驾驶初创公司Cruise Automation;福特投资了人工智能公司Argo AI等。
更明显的例子就是凯迪拉克研发的“Super Cruise超级智能驾驶系统”。
三年前在北美和加拿大推出,两年前在亚洲消费电子展上首次在中国推出。
在今年的成都车展上,它依然有着同样熟悉的功能。
凯迪拉克宣布将将该系统配置到现在热销的CT6的28T版本中。
40万以上的起售价也较低,这使得这项辅助自动驾驶功能在国内也能实现。
被更多人体验过。
但即使是两年前实施的技术,现在看来也并不“过时”,甚至仍然是“激进”的。
它似乎仍然能够给用户带来一些不同于如今的特斯拉、蔚来、理想等的辅助驾驶体验,甚至是全新的体验。
根本原因是凯迪拉克采用了“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
这样“放手”的辅助驾驶系统在中国的成功落地,也意味着中国自动驾驶领域开启了一个小小的突破。
秉承这种“安全第一”的技术主张,凯迪拉克在这项“Super Cruise超级智能驾驶系统”技术背后做了很多设计,以确保安全。
简而言之,有两个最大的区别。
首先,为了更好地连接驾驶过程,防止驾驶员因无聊而失去对整个驾驶过程的控制,凯迪拉克安装了驾驶员监控系统(DMS),该系统包括摄像头、红外传感器和方向盘上的状态灯。
摄像头直接用来判断驾驶员的“注意力”。
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可以在白天或晚上随时跟踪驾驶员的头部位置并识别驾驶员的视线方向。
驾驶员会受到持续监控,以确保他或她始终专注于驾驶。
因此,这种成本较高的DMS系统取代了特斯拉等方向盘的角度传感器,同时保证了“用户注意力”的检测。
其次,这个系统以“高精度地图”作为辅助支撑。
虽然高精度地图的支持需要付出更多的“前期时间成本”,但它更好地让超级巡航系统区别于其他L2级辅助自动驾驶,让体验更加“顺畅”。
虽然“高清地图”很有帮助,但这件事不仅仅是一件“沉闷的工作”。
由于收集中国高速公路地图数据需要大量的前期工作,凯迪拉克早期与高德地图独家合作,在中国进行了超过30万公里的合格城际公路和城市快速路测试。
高精度地图数据采集和评估,未来这些地图数据将在车内每个季度通过OTA不断更新。
采用高精度地图和高精度GPS辅助系统,确保车辆提前了解前方数米路况信息。
地图的使用对于整个控制系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保证。
这张高精度地图是凯迪拉克自己定义的“激光雷达扫描地图数据”,其中包含了道路的方向、曲率、车道数、匝道位置信息等一系列信息。
更难以想象的是,超级巡航系统在这一功能推向市场之前,经历了三年的技术验证。
这不仅说明了这家老牌车企拥有正确的技术,也保证了这个完整闭环系统的“先进性”。
一个明显的对比是,在最近发布的奔驰新S级轿车中,发布的所谓L3级自动驾驶使用场景实际上与超级巡航系统类似。
它们都是基于高精度地图的,都是高速公路,而且只能在高速公路上使用。
60公里以下的高速公路。
奔驰S的技术要到2021年才会在德国推出,但现在中国用户已经可以在热销的凯迪拉克上使用它。
正是各种因素的结合,让凯迪拉克能够真正把这项技术带到中国,安全可靠地带给中国消费者。
抛开这些技术安全和技术逻辑,更重要的是,这种“放手”的技术并不是用来演示的炫酷黑科技。
只有当你真正体验过之后,你才会明白这是一项真正的技术。
你可以买到温暖人心的“温暖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