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的定级问题,其实是蒋介石的阴谋。
其中有很多细节。
蒋介石先把战败军的军衔给我军,是为了激怒我们,但我们没有上当,他就强迫我们改成第十八军。
,但是我军看出了蒋介石的阴谋,坚持使用八路军的番号,让八路军的番号在我军中大放异彩。
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了“联合抗日”,但西安事变7个月后,蒋介石仍不愿放弃我军一个指定。
淞沪会战后,日军每天狂轰滥炸南京,蒋介石开始坐立不安。
这一天,冯玉祥冲进蒋介石。
冯玉祥要求辞去职务。
冯玉祥愤怒地对蒋介石说:“共产党要求将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在前线的划定问题,其实是蒋介石的阴谋,有很多蒋介石先把战败军的军号给了我军,想激怒我们,但是我们没有上当,所以他们强迫我们改名为第十八军。
但是我军看到了蒋介石-石的阴谋,坚持使用八路军的番号。
并且让八路军的番号在我军中使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蒋介石-石接受了“联合抗日”的主张,但西安事变7个月后,蒋介石仍不愿给我军指号,淞沪会战后,日军轰炸南京天天如此,蒋介石开始坐立不安。
这一天,冯玉祥冲进蒋介石的办公室,要求辞职。
冯玉祥愤怒地对蒋介石说:“共产党要求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开赴前线,你为什么不批准抗战?这有什么问题吗?” ?”但蒋介石却说,我党打着抗日的口号,是为了骗取蒋介石的资金,扩大自己的势力。
冯玉祥听后说道:“红军只有三个师,兵力只有国军的1/60,而且如果让他们上前线,给他们一个机会也好。
”固定防线,不让他们越界。
”蒋介石觉得冯玉祥的话也是一个可取的办法,于是同意整编红军。
于是,蒋介石找到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告诉他:“我打算整编红军,给他们三个师的番号,老师叫什么名字?哪个战区?”分配到什么地方?防区有多大?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何应钦说:“整编桂系时,‘国民革命军八路军’的番号被空出来了。
那里还有一些部队,战败了,以前的番号撤销重组的时候,很多都是空出来的,随便选三个吧,我觉得就用115师,120师这三个番号,而129师也算是一个暗示。
随后,他们被分配到位于太原以北、大同以东的晋察冀地区的阎锡山第二战区。
这是日军近期的主要攻击目标。
如果红军死在日军的铁蹄下,也算是为国牺牲了。
”蒋介石把败军的全部数字都给出了,他想表达的意思不言而喻。
何应钦将红军防区转移到晋察冀地区第二战区。
这也是为了借日本人之手打败我们,这是蒋介石的如意算盘,其实,“八路军”和三个师的命名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历史悠久,其前身是北伐第四军,即粤军,先后由李济深、陈济棠指挥。
在军阀混战期间,八路军的番号一直是拥有的1936年6月,陈济棠与李宗仁、白崇禧联合发动“两桂事变”,起兵反抗蒋介石。
“两桂事变”解决后,国民党撤销了“八路军”的称号。
因此,“八路军”是战败军的代称。
但这还不是全部。
它还有一个故事。
关于八路军的来历,也有很多传闻。
由于粤军不是老蒋介石的嫡系,但作战英勇。
所以,老蒋介石不仅要重用粤军,还要防止粤军做大,以免难以控制。
于是,蒋介石就接过这个称号来大做文章。
老蒋介石就告诉李济深,在《三国演义》的第五章,也就是《三雄打吕布》一章,有这样一句话,“八路军一起出来救了吴安国” ……”也就是说,攻打董卓的十八路军路上诸侯之中,有八人齐心协力,击败了三国最强将领吕布。
因此,蒋介石赐予粤军“八路军”的称号,以表明粤军勇猛,比吕布更强大。
当时,李济深和陈济棠听了。
,我还是很高兴的。
这实在是没有受过教育的损失。
蒋介石狡猾又怎样?你看,十八诸侯试图挑战董卓,却奈何不了吕布。
为了拯救一个武安国家,八个人必须出来。
。
可见,这十八位皇子到底是什么货色?这也是蒋介石后来将八路军改名为第十八集团军的原因之一。
因为在蒋介石心里,“十八”并不是一个吉祥的数字。
还有另一个原因。
关于“八路军”的典故在《水浒传》的第88章。
水浒好汉征伐辽国时,辽军统帅吴彦光设置太乙混天阵,多次击败梁山好汉。
最终,是宋江在梦中得到了九天玄女的指引,突破了浑天阵。
里面有一句话,“八路军与马匹连话都不说,摇旗呐喊,就冲进了混田阵地区”。
听到里面雷鸣之声,四七十八道城门连在一起,化作长蛇阵……宋江军马措手不及,下令还军,败逃。
”也就是说,宋江率领八路军与辽军作战,大败而逃。
因此,蒋介石认为“八路军”是一个不吉利的称呼。
蒋介石给我军起了“八路军”的称号,就是想把八路军的厄运延伸到我军身上。
至于115师、120师、129师,他们也有故事。
这三个师原本属于东北军。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张学良率东北军入关。
后来,东北军又调往湖北、河南、安徽三省。
这三个师与东北其他部队一起参加了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
随后,他又参加了追击转入长征的红25军。
这三个师调往西北后,参加了对陕甘地区和红25军的第三次围剿。
还参加过直罗镇战役、阻止红军三大军会师之战、尚堡战役、陇东战役等,可以说这三个师一直都是凡人我军的敌人。
而且,这三个师因与我军遭遇不利而被撤销师级。
蒋介石把这三个师的番号给我军,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恶心。
就这样,1937年8月25日,蒋介石终于同意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蒋介石在这里也耍了把戏。
蒋介石原本认为我党必须了解“八路军”的番号和以下三个师的番号的来龙去脉。
蒋介石认定我党不接受这群倒霉数字。
到时候,国民党就可以趁机大做文章,污蔑我们了。
蒋介石还邀请了“国民党第一笔”陈布雷,并组织了宣传队。
甚至在我军拒绝指定后,他们还写文章口头和书面批评我党。
然而蒋介石没想到,毛泽东与朱德、张闻天、周恩来等人商量后,达成共识,接受了“八路军”和三个师的番号。
毛泽东甚至开玩笑说:“我们太好说话了,蒋介石可能不会感谢我们,他可能还会失望。
”毛泽东还说,“在这一点上,我们比老蒋介石聪明得多”。
我们不相信这种邪恶。
我们有信心把八路军建设成为一支打遍天下无敌的人民军队。
“结果,历史也证明,在抗战时期,八路军确实越战越勇,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
蒋介石在失败的时候,就尝试过就在半个月后的9月11日,蒋介石下令将“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蒋介石为何反悔呢?他的承诺?其实,这是蒋介石玩的一个文字游戏。
因为“公路军”是军队编制中常用的,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这个称谓都存在。
而“集团军” “就是战争和组织,也就是说,战争结束后,集团军的组织将不复存在。
蒋介石想用这一招来达到吞并我军的目的。
但蒋介石的肮脏行为,我军看得清清楚楚。
因此,我军在坚持使用八路军的番号的同时,也承认“第十八集团军”的番号。
也就是说,我军一直使用这两个号码。
通常,我们称自己为“八路军”。
只是在与国民党打交道时,他们有时也称自己为“十八军”。
后来“八路军”名声大噪,在老百姓中口口相传,我们就更不可能改变它的军号了。
历史也证明,这种文字游戏根本没有任何用处。
真正的力量来自于战斗。
只有真心实意地对待人民,人民才会大力拥护我们。
但蒋介石不会理解这一点。
据说,当时湾湾还没有“8路公交车”。
可见蒋介石对于数字是多么迷信。
蒋介石这样迷信治国、不为百姓着想的人,怎么能站得住呢?所以,他被逼到了边境的一角,也是命运的安排。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关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谈判曲折、复杂、耗时较长。
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周公向西安蒋派代表张冲建议:将红军整编为4个军、12个师,组建“一路军”,伙食、俸禄的发放,必须按照中央军的待遇。
如果整编拖延的话,那么每个月对红军的军事支援至少不会少于100万元。
此时,蒋介石已摆脱张、杨的控制,返回南京,日本全面侵华的“七七事变”尚未爆发。
所以不言而喻,蒋介石肯定不愿意。
他之所以接受中共联合抗日的政治主张,并承诺不“围剿”红军,是在他被张、杨关押时。
现在他已经逃了出来,他对红军的态度仍然充满了敌意。
快速将其移除。
但毕竟他已经做出了公开承诺,蒋介石也不能完全后悔。
于是,他开始在红军整编问题上设置各种障碍,提出各种苛刻条件。
总之,他不想履行自己的诺言。
因此,在老蒋的幕后操纵下,周公、张冲(CC部骨干)、西安营主顾祝同的谈判并不顺利。
主要矛盾是编制级别和士兵数量问题。
老蒋最初只答应给两个师做好准备。
(张冲)蒋介石在给顾祝同的电报中特别提出要求:“现在时代变了,人心变了(这句话包含了很多信息),中央批准设立两个师”四个团中的一个,按照中央编制,八团兵力已超过一万五千人,无法再增加。
各师参谋长及师内各级副职,从副师长到副师长排长,也应该由中央指派。
” 。
显然,这个条件是延安绝对不能接受的。
周公提议的红军改编为“路军”,以“路军”组织为重点。
1930年中原战争后,鉴于各派军阀已被武力镇压,南京再次召开军队“调度会”。
根据这次会议的决定,所有“国民革命军”,无论是蒋介石的中央军还是各种杂牌部队,都将统一为若干“路军”,而原来的“军级”组织架构将被废除。
(周恩来夫妇和张翀)这其实是蒋介石限制和削弱杂牌军的一种手段。
也可以看作是南京政府平时“常备军”的标准编制(打红军是另一种意思),即军委直接指挥各“路军”,路军直接管辖部门。
在这个框架内,各军不得不消灭许多“军级”部队,裁减大量军队,从而削弱当地的实力派系。
“路军”编制级别略高于陆军,相当于抗战爆发后的“军团”。
一般是某个方向、某个地区、某个派系的兵力整合。
它下辖几个师,其中有一些师是下辖军级组织架构的,因为“军级”组织架构的废除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例如,1932年奋起抵抗日军进攻上海的十九路军,虽然下辖三个师,但仍保留“路军”下的十九军军衔(蔡廷锴任副司令员)。
十九路军军长)。
军长、第19军军长)。
(顾祝同)1936年底,国民革命军完成了二十七路军的组建。
具体阵营属性和战斗顺序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介绍过,这里不再赘述。
但从1934年开始,南京政府军政部逐渐恢复了一些“军”级机构,其中大部分是中央军。
因此,从1934年到1937年,“路军”和“军”两级组织实际上是同时存在的。
在此期间,不要做太多的概括。
因此,延安提出的条件是红军必须正式改编为“路军”,下辖第四军12个师。
当然,只有七万多人的红军不足以组成第四军的12个师。
可以,但是在谈判中,必须有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属于“要价”。
但蒋介石的“还盘”只有两个师,差距太大,西安谈判陷入僵局。
双方继续交谈,谈判破裂。
(八路军副总司令彭)这次谈判历时半年多。
1937年6月,周公直接前往庐山采访老蒋。
虽然老蒋做出了一些让步,但条件还是太苛刻,两人不欢而散。
没想到一个多月后“卢沟桥事变”爆发,民族矛盾成为主要冲突。
蒋介石也急需红军开赴抗日前线,于是再次让步,同意将红军改编为“公路军”,但也只能编为“公路军” ”。
国防三师和延安综合考虑后最终同意了这个条件。
因此,陕北红军主力于1937年8月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
这个番号原本属于广东军阀陈济棠的部队。
“广东事变”陈济棠战败后,路军番号被撤销。
现在军事部已移交红军使用。
同时,原东北军取消的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的番号进行了转移,于是就出现了人们所熟知的“八路军”番号。
严格来说,这个番号应该叫“八路军”。
该字符是缩写。
(朱老板、彭老板)按照惯例,八路军设有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参谋长等高级职务。
以下无军事级别组织。
路军总部直辖三个师。
八路军最初总兵力为46000余人。
8月25日,八路军总司令、副总司令发出就职号召,部队分批渡过黄河东渡,奔赴抗日前线。
华北地区大多数人都自称为“八路军”,这支部队很快赢得了群众的尊重和支持。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开始扩充军力,调整机构,成立了战时最高统帅部(蒋介石担任过数日大元帅),并建立了战时最高统帅部(蒋介石担任过数日大元帅)决定建立先进的战时“战区”和“集团军”架构。
最初分为五个大战区,同时在战争期间建立了“集团军”组织。
第一个组建的是张治中的第9集团军,部署在淞沪战场(宋哲元的第1集团军于10月4日配属)。
“集团军”的组建基础,要么是原来的“路军”,要么是“绥靖公署”所属部队。
后来,“军团”也被统一,升级为集团军。
比如韩复榘的三路军改名为“第三集团军”,卫立煌的豫鄂皖皖总署改名为“第十四集团军”等等。
被赋予八路军番号,相应改称“第十八集团军”,确切时间为1937年9月11日,正、副军长也相应改称集团军正、副军长。
也就是说,八路军番号实际上只持续了一个月左右,虽然改为集团军建制,但南京军政部并没有给第十八集团军加上军级番号,因为理论上集团军应该有三个兵团左右,陆军又由师负责,原因当然很简单,南京不愿意给延安更多的正规编制,也不想看到红军不断壮大。
因此,第18集团军是近40个集团军中结构最为特殊的。
此外,红军对于“第18集团军”的称呼并不感兴趣。
一方面,八路军已经转入敌后抗日,“名字”已经叫好,来来回回肯定不合适。
另一方面,前文强调集团军是“战时编制”而非固定编制。
一旦外国侵略者被击退,就可以取消,南京可能还有后备计划。
因此,我们仍然坚持在华北地区使用“八路军”的称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也是独立性和保持特色的体现,因为其他部队已经不再有“路军”编制了。
当然,在给重庆政府写文件以及与其他国民革命军部队打交道时,从1937年9月11日开始,必须使用“第十八集团军”的名称。
毕竟,这是“合法”的称号。
比如八路军第115师的正式编号应该是第18集团军第115师。
因此,应注意习惯称谓与“正式称谓”的区别。
1941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第18军“总指挥部”(陆军司令部)的名称已被淡化,因此并未广泛流传。
事实上,抗战胜利后,战时编制的“集团军”确实被废除,改为绥靖区、整编军队等称谓。
这说明延安当时的预测是非常准确的,但现在已经不重要了。
梁老师将为您讲述这个故事并回答您这个问题。
为什么?虽然只是两个数字,但八路军和第十八集团军都是指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
事实上,这两个数字所蕴含的信息量并不小。
简单的答案就是一句话。
国民党整编红军后,给了前、后腿两个号。
根本目的是削弱八路军的武装力量。
所以为了彻底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对八路军的番号有一些疑问。
八路军的番号。
八路军的番号,原本是属于广东军的番号。
后来被撤销,国民党政府再也没有使用过。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时,国民党将这一番号给了红军,红军正式改编为八路军。
当时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分别是第115师、第120师和第129师。
不过,这三个师的番号都属于东北军。
西安事变后国民党整编东北军后被撤销。
我们都知道西安事变是和平解决的,但是25万人的东北军和6万人的西北军却成了国民党中央军的眼中钉。
毕竟,这可是三十一万人。
的部队。
因此,国民党通过整编来削弱这两支军队。
以东北军为例。
共有5个军,共22个师,每个师都是甲类师。
这五个军分别是第51军、第53军、第57军、第67军和一个骑兵军。
与这五个军同级的还有第105师。
就是这样一个第105师,下辖3个旅、13个团。
东北军其他各军都只有十二个团。
那么按照计算,东北军应该有六个军的规模。
当时,陈诚原本打算将东北军整编为十个整编师,这是一个比陆军小但比师大的作战单位。
不过最终还是敲定了,整编为六军。
从表面上看,六军的人数是一样的,但内容却缺失了。
每个军变成二二制,一个军下辖两个师,一个师下辖两个团。
共有8个团成为B型师。
原来,东北军的编制由1个军、4个师、共12个团组成。
这样一来,东北军的人数大大减少,一些师级番号也被取消。
结果,空出的三个师的编号就给了八路军。
那么什么是公路军呢?这两个词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有些人不明白。
其实这是北伐时期的一个称呼,鲁军也被称为鲁。
当时,这个组织是作战时期的临时组织,是作战或战术层面的指挥单位。
那么公路军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呢?它的规模比军队大,或者干脆就是军队的规模,具有军队级别的指挥职能。
所以,这里的军官军衔与一般军队的军衔不同。
比如路军的师长是中将,而陆军的师长只能是少将。
虽然路军的级别比较高,但是一般情况下,一旦战争结束,路军的编成就会被废除。
但我们知道,当时中国战事频繁,所以国民党在十年内战期间一直保留着这个临时机构。
为什么要保留它?北伐胜利后,国民党派别林立,军事制度也多种多样。
当时国民党想整编全部军队,并借此机会削弱其他派系的军队,但经过几次整编,整编始终没有顺利完成。
因此,不仅保留了路军的编制,而且还调整、恢复或增加了许多军级编制。
此时,鲁军的番号不再是临时编制,而是可以长期使用的正式编制。
路级编制与军级编制并存。
这使我们审视历史,看到许多国民党军队的编制混乱。
至于八路军,我们之前说过,它属于粤军。
当时的两位总司令是李济深和陈济棠。
19369年,两广事变结束后,国民党军委撤销八路军建制。
红军整编时,何应钦又想到了这个组织,并把它交给了红军。
因此,八路军的指定,实际上相当于国民党承认红军是一支有组织的力量。
按照一般规则,作战单位下的单位编号都是连续的。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识别和管理。
不过,八路军下属的三个师的编号并不是连续的。
我们也提到了原因。
其实就是东北军。
号码被取消了,所以语无伦次。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八路军整编第十八集团军的事情。
据说,红军于1937年8月25日整编为八路军,但9月11日,国民党军委却纷纷下令,将八路军改名为第十八集团军。
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诡异的?为了理解这个陌生,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集团军?据说,集团军原本是北伐后期出现的一个组织。
当时国民党共有四个集团军,分别是:第一集团军,即中央军;第二集团军,即西北军;第三集团军,也就是晋军。
军队;第四军,这就是广西军。
那么这个集团军其实当时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总体来说可以算是国民党一大派系组成的一个军事集团。
对于这种军事团体,目前尚无衡量标准。
一个集团军,如果足够大的话,下辖几十个军团,如果规模小的话,下辖几十个师也是没有问题的。
因此,当时集团军的组织是比较混乱的。
那么抗战时期这个组织和北伐时期有些不同。
集团军成为一个临时作战单位,一个规模介于战区和陆军之间的战役军团。
进行作战时,根据作战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可以管辖两个或三个军。
特殊情况下,可以管辖四个军以上,也可以管辖一个军以下,甚至几个师。
可以说是战役作战中的基本作战单位。
这么说来,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支集团军和路军差不多。
它们都是比陆军级别更大的作战单位。
事实上,情况相差甚远。
路军一开始只是临时作战部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民党整编军队,路军实际上就相当于正式建制了。
即使没有战争,这个机构仍然在这里。
集团军则不同。
这是一个临时的作战组织。
抗战时期可以存在,但是抗战结束之后呢?这个机构必须取消。
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再回顾一下。
国民党整编红军时,先定为八路军,不到一个月又定为第十八集团军。
这时我不禁要问前面那句话是什么意思?说白了,国民党准备废除八路军!想想1941年1月的皖南事变,国民党不仅把枪口瞄准了新四军,还采取了围攻模式。
随后,直接宣布取消新四军军衔。
此外,他们还把矛头指向八路军,宣称八路军“造反”,还想取消八路军的番号。
因此,针对此事,周恩来在中共七大上直接指出了国民党的险恶用心:“不再允许叫八路军,只能叫八路军”。
第十八集团军。
什么意思?八路军是平时的军事编制,就是平时有一些,而第十八军是抗战时期的军队编制。
既然是战时设立,战后可以废除!”所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改称问题,而是国民党想要废除八路军的问题。
只需一步。
为此,八路军一直坚持使用八路军的番号,并就这一番号问题与国民党发生争执。
最终的结果是八路军在正式场合或者与国民党谈判时使用了第十八集团军的军号。
比如,八路军在下达作战命令时,使用了第十八集团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关于战术原则的训令》、《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与野战政治部关于整军的训令》等军号,在新闻媒体中,八路军也经常使用第十八集团军的军号。
十八路军沿用此称谓直至抗战胜利。
所以八路军在提及一些内部事务时都用“八路军”这个名字,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它自己也以“八路军”这个名字来称呼自己。
就连日军在提及八路军时也从未使用过“十八团”的称呼。
相反,他们使用“八路军”这个名称来指代共产党领导的部队。
其实,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我们中国人还是特别喜欢八路军这个名字,叫在嘴里就感觉很亲切,而十八团却给人一种很遥远的感觉。
这么说吧,早在抗战时期,华北人民对于八路军和十八军这两个名字是这么说的:“八路军这个名字方便,十八军这个名字拗口!”虽然回答问题的角度有点幽默,但从侧面也可以看出,老百姓对八路军的认可度肯定是高于十八军的。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很多人认可八路军的番号,却对十八军感到陌生呢?其实,这里最重要的原因是,八路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中第一个从国民党政府获得正式承认的军衔。
要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一直被国民党称为“红匪”。
而且,红军在被国民党整编的时候,很多红军战士包括干部都想不通,为什么好的红军要整编为八路军。
以换帽子的事情为例。
当时红军的帽徽是一颗红色的五角星。
红军战士视这颗红色五角星为生命。
他们为了这颗红星,为了红星背后的理想而聚集在??一起。
他们为了心中的信仰,翻越雪山,穿越草原,咬牙求生。
当红军接到换装通知时,红色五角星变成了国民党帽徽? “为什么?” “你们为什么而战?我们为穷人而战!”许多红军战士非常愤怒。
他们宁愿穿打补丁的衣服也不愿穿新衣服。
有士兵接过衣服后,直接将衣服扔在了地上。
有的甚至坐在地上哭。
他们真的哭得很伤心。
后来,为了换装,朱德、贺龙、刘伯承、罗荣桓、左权等将领开始给战士们做事。
1937年9月6日,刘伯承代表中央军委宣读了第129师干部任命书,并摘下带有红色五角星的军帽:“无论戴什么帽子,无论我们穿什么衣服,我们的心永远是鲜红的。
同志们,我们永远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然后他下了命令,换了帽子。
思想工作已经完成,但情感还在。
当八路军战士交出衣服和帽子时,他们仍然不高兴。
有些人仍然舍不得扔掉手中的补丁衣服。
所有的士兵都将那颗跟随他们许久的红色五角星取下来,随身带着,打算永远带着它。
即使想要详细地表达这种感觉,也不可能用言语表达完整的情感。
因此,八路军是红军改编后的第一个番号。
所有八路军战士都记住了,都接受了。
而且八路军战士利用这个番号,开进战区与日军较量,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这让八路军战士更加珍惜八路军的番号。
比如平型关大捷、阳明堡机场夜袭、神头岭伏击等等,不仅直接打破了日军所吹嘘的无敌神话,也鼓舞了全体中国人民。
八路军的称呼不仅为我们普通老百姓所熟悉,而且还流传到了国外。
因此,“八路军”三个字在当时的意义,其实不仅仅是代表一支军队的称呼,而是代表着胜利和希望。
即使在日本军队眼中,“八路”两个字也已经成为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
真是太令人印象深刻了。
毕竟,日军面对的是来自民族主义者的军队,他们看到的是他们正在节节败退。
因此,八路军的这个称呼不仅得到了红军战士的认可,也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
就连敌国日军也被这个称呼打得落花流水,才意识到自己遇到了对手。
随后“八路军”的称呼就成为流传最广的称呼。
今天就这样。
如果您喜欢我写的内容,请点赞并关注,以便您以后可以经常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