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创世纪”微信订阅号:sinac创世纪 文/何晓阳 来源:Alpha Works(alpworks) 当我第一次认识红芯公司时Core,我不知道,很熟悉,但也不陌生。
2015年SaaS(软件即服务)流行后,我就和这家当时还叫“云适配”的公司打交道,和两位创始人陈本峰和高靖聊了聊,印象不错彼此的。
当时他们的业务是对政府网站的HTML页面进行适配,使其能够在手机上显示。
当时晨兴和IDG都投资了。
从这两只基金我们可以看出,这家公司走的是“高端”或者“小清新”路线。
后来,我的一个朋友原本是一名投资人,转行做了一名FA(财务顾问)。
去年,他接手了一个云适配案例。
当时,它已更名为红芯安全。
当时我也是一个基金的投资合伙人(三银资本、北理工基金),当时正在看企业服务领域的一些项目,所以就看到了红芯的BP,当时已经专注于政府客户的互联网安全。
看完后觉得财务数据还可以,但不是特别突出,就没有跟进。
此外,投资人之一是大辰。
我粗略了解到,大辰基金对企业的财务要求非常严格。
一般只有盈利能力好的公司才能拿到大辰的钱。
但企业服务要想盈利,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产品为导向的公司。
换句话说,这家公司发生了“基因”变化。
看到红芯的融资消息后,我给我的FA朋友发了几条微信。
我说:恭喜你,逆势融资不容易。
但我有一些轻微的困惑。
首先,融资消息并未提及具体领投方。
方,就写是上市公司、政府客户吧。
其次,CEO表示将立即启动下一轮融资,这很不寻常。
据我了解,这家公司似乎并没有亏损。
筹集了如此大笔资金后,是否需要立即启动下一轮融资?这些问题没有答案,我也没有再问任何问题。
昨天我看到屏幕上广泛流传的新闻。
《融资2.5亿的国产浏览器之光,竟然只是谷歌浏览器换了层皮?》文章内容翔实,分析清晰。
同学们看了自然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文中,红芯被比作通过打磨芯片骗取国家资金的“韩芯”。
团队创始人陈本峰据说也是一位“莆田籍”程序员,只为微软浏览器写过404页面。
我无意扩展这个话题。
我只是想借此机会谈谈国内软件领域普遍存在的困难。
这个困境其实很简单:作为一家软件公司,我们应该投资真正的产品研发吗?软件公司该不该做产品研发?这个问题乍一看,似乎根本不是问题。
当然,软件公司必须投资研发。
但我们需要仔细思考的是,我们需要投入多少资金用于研发?去年在看项目时,看到一家云公司在做基于开源Ceph(免费软件分布式文件系统)的企业存储业务。
当时公司规模并不大。
但已经盈利了。
这个团队的说法是,不做研发,也不做售前、售后,只是通过渠道和合作伙伴推广Ceph。
我不禁被这家公司的绝妙创意迷住了。
如果一家软件公司不做研发、不做销售,那还有什么价值呢?但同时我也为中国的软件业感到悲哀。
这样的公司大概就是市场所需要的。
后来我就没有再去跟进这个项目了。
没过多久,就听说获得了大辰的投资,后来国内几家银行也进行了战略投资。
我没有资格去评判一家公司的好坏。
对于企业来说,最大的价值在于创造客户、为股东创造利益。
从这一点来看,像红芯这样的公司做得还不错。
按照红芯目前的势头,预计三四年后,利润就足够申请IPO了。
红芯的主要业务并不是向企业销售更多好用的浏览器,而是更好地满足客户行为监控的需求。
我们知道,在网络监控和应用监控领域,有一个独特的市场,叫做互联网行为监控。
上网行为监控是在企业入口的交换机上捕获数据包,分析HTTP协议,监控员工的网络行为,包括QQ聊天、发邮件、上网等行为,并实时报警。
这里有两家公司,分别是深信服(SZ:300454)和网通。
深信服已经是上市公司了,业绩也非常不错,因为深信服此前声称也从事APM(应用性能管理)业务,并曾与对方打过交道。
然而,深信服很快就退出了APM领域,大概是因为它看到为国家提供扎实的网络安全服务比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更能赚到钱。
后来各大互联网公司开始使用HTTPS代替HTTP协议。
这时,捕获和解包网络数据包就变得困难了,因为捕获的都是密文,无法解析,所以红色核心就恰如其分地出现了。
Red Core的主要功能是Red Core内置了深信服根证书。
当公司员工使用红芯上网时,其行为可以被监控。
红芯+深信服确实是典型的中国客户需求。
因此,宏鑫拥有大量的富裕客户。
应该说,从创业者和投资人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为创始团队从可有可无的云适配业务转型为急需解决痛点的安全监管业务而点赞。
说实话,如果我是老投资人,我会非常感谢团队的努力。
毕竟,生意就是生意,生意与道德无关,有些特殊问题是团队无法决定的。
当我还在苦思APM软件的价值时,云适配团队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路。
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生存和发展的出路。
说实话,如果我是大基金的合伙人,我可能会投资。
我没有选择它只是因为我认为它太贵了。
可能的事实是,是否投资研发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有收入和利润才能满足二级市场的要求。
如今在中国IPO中,创业板盈利6000万是一个硬性门槛。
如果不弥补损失,那就明确向所有烧钱求发展的SaaS和企业服务公司说不。
在我们IT服务领域,有一家公司叫贝塔。
每隔两三年,它就会招募一批研发人员,花半年时间编写产品,半年时间进行测试。
产品稳定后,就切断研发,销售两年。
然后循环又重新开始。
这些事情违背了我的价值观。
但大环境是这样的,企业的首要任务是生存,第二是发展。
至于道德,也许只是成功和名誉之后的一个点缀。
写在后面:适者生存 那么,指责红芯团队抄袭的同学可能需要思考一下,开发一个浏览器要花多少钱?我们在OneAPM做产品线模拟测试的时候,我们只有十几个人的团队来做火狐浏览器插件。
如果从零开始,估计研发团队需要一百多人,每年的成本就上千万。
可以从用户身上追回多少钱?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任何生物都有对其周围环境的适应性,生物的存在就是为了适应环境。
当我们谈论国内软件公司时,我认为追求完美并与美国公司进行比较是非常不合适的。
我们之所以会变成这样,是因为我们处在这样的环境中。
球队的选择或许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我并不是要原谅任何人,我只是想说,在中国做软件就是陷入这样的困境,所以我选择离开这个行业。
那么未来会怎样呢?套用一句老话: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