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大讯飞的AI同声传译造假事件引起不小的轰动。
相关翻译人员透露,科大讯飞利用其翻译机,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冒充AI直播。
据说是科大讯飞的智能翻译,引起了社会关注。
对此,科大讯飞回应称,其从未谈过AI同声传译的概念,一直强调是人机耦合模式。
人工智能目前无法取代同声传译,人机耦合才是未来发展的出路。
25日,科大讯飞再次发布公告回应,称“真金不怕火炼,科大讯飞没有做出任何造假行为”。
科大讯飞表示,其从未“隐瞒”同声传译声音转录,不存在侵犯同声传译知识产权的可能。
此外,科大讯飞的技术既可以转录,也可以翻译。
明年英语专业机器翻译将达到CET-8,可以更好地满足日常交流的需要,但还不能取代同声传译。
科大讯飞还强调,“人机耦合”不仅是科技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道德发展的要求。
对继续抹黑科大讯飞、编造虚假信息、误导公众、损害科大讯飞声誉的机构和个人,将予以处罚。
保留采取法律行动的权利,并使用法律武器维护公司声誉。
以下为科大讯飞最新回应全文: 真金不怕火炼,科大讯飞并未做出任何造假行为。
尊敬的科大讯飞同事: 大家好!近期,网络上出现了大量关于“科大讯飞AI同传”的讨论,甚至出现带有恶意抹黑目的的文章。
一名同声传译员在工作中将“科大讯飞听”的转录功能误认为是“机器同声传译”,引发了此次讨论。
9月24日,消费者BG副总裁、听力科技总经理王伟与该人士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解释。
该人士随后发帖称“科大讯飞没有任何欺诈行为”。
通讯透露,造成这一误会的原因之一是主办方曾两次向会议公司和翻译公司解释本次会议如何使用科大讯飞的字幕技术应用和演示方式,并要求翻译公司在会议中告知同声传译。
进步。
该翻译表示,“关于这一点,我后来确实听有关方面说,和我确认见面的时间比较晚。
据说通知了其他翻译和老师,可能是因为我确认晚了,错过了一次。
” “确实很激动,有点兴奋,又有点不好意思。
”我们必须明确地告诉大家:科大讯飞没有欺诈行为。
为了让各位同事充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我特将事实还原如下: 9月19日至20日,“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在上海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国工程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主办。
与会议共同主办的会议主办方明确表示,将采用科大讯飞智能会议系统,将发言者的声音和同声传译员的声音实时转录并投放到屏幕上。
对于这一具体计划的实施,主办方提前与科大讯飞进行了合作。
会后,翻译公司进行了充分沟通并达成共识。
现场同声传译员对屏幕文字的语音合成以及现场直播都是主办方提出的具体会议需求。
科大讯飞仅为此提供技术支持,直播过程与科大讯飞无关。
会议主办方和中国工程院明确表示科大讯飞不存在欺诈行为,充分肯定了科大讯飞技术成果的领先优势。
1、科大讯飞从未“隐藏”同声传译语音转录。
考虑到“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所涉及的学术背景和专业,会议团队选择使用“科大讯飞听”来转录演讲者和同事的音频翻译演讲。
对于这一计划,会务组在会前与本次会议合作的会议公司、翻译公司充分沟通并达成一致,并要求翻译公司通知同声传译员。
此外,会务组还要求科大讯飞对现场同声传译员的屏幕文本进行语音合成,并通过智灵直播平台同步直播。
目的是进一步展示智能语音合成技术的最新成果。
本次提供的技术方案均是应主办方要求提供的,对各方完全透明。
两天的会议期间,科大讯飞一直按照既定计划提供会议支持。
这次会议是“科大讯飞听证会”而不是“机器翻译”。
此外,9月19日下午,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大会主论坛的《共建人工智能创新体系》主题演讲中,也对同声传译的语音转录进行了清晰的解释。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阳光、透明、实事求是的沟通原则,这也是我们长期以来坚持的基本价值观。
2、科大讯飞不存在侵犯同声传译知识产权的可能性。
科大讯飞和同声传译员均为会务团队的技术服务支持方。
在此过程中,科大讯飞不存在侵犯译员知识产权的可能性。
相关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请参阅AIIC-联合国协议(联合国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根据AIIC-联合国协议(联合国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第4部分工作条件(Working Conditions) )关于广播免责声明(Broadcast Disclaimer),原文如下: 翻译的音频/视频文件属于使用组织的财产。
(口译音频/视频文件属于雇主组织的财产)。
3、科大讯飞技术可以对帖子的同声传译进行转录和翻译。
我在现场看到了两个屏幕,一个显示演讲者演讲的英文文本,一个显示同声传译的中文文本,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大讯飞只具有“转录功能”,不具备“机器翻译”功能。
“科大讯飞智能会议系统”是一款中英文语音实时转录和多语言实时翻译系统。
它有两套解决方案。
其一具有“机器翻译”功能。
它在会议现场进行全自动离线翻译,并同步显示在屏幕上,无需任何人工翻译。
标志显示为“科大讯飞听力-AI离线翻译”系统”;另一套具有“科大讯飞转录”功能,将会议发言转录为屏幕上的文字,标志显示为“科大讯飞听力”这两种解决方案分别应用于不同的会议场景。
事实上,在9月17日的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科大讯飞的两种翻译模式就得到应用,为众多嘉宾提供了全自动离线翻译服务。
在重要的主论坛上9月17日上午,共有十二位发言者,除了其中三人使用了人机协作“听写”的方式外,其余全部使用了科大讯飞的全自动离线机器翻译,其中就包括马云。
马化腾、李彦宏、雷军等嘉宾发言,科大讯飞提供离线机器翻译功能,中英文同步显示。
您可以下载科大讯飞APP,在手机上体验科大讯飞的转录和翻译效果。
4、明年英语专业机器翻译将达到大学英语八级水平。
它可以更好地满足日常交流的需要,但不能取代同声传译。
目前,科大讯飞的机器翻译已达到英语专业六级水平,明年将达到英语专业八级水平。
。
科大讯飞翻译机自上线以来,机器翻译功能在天猫、京东获得了99%的用户好评。
它可以更好地满足日常交流的需要,但机器翻译的水平还无法取代同声传译。
例如,在会议环境中,尤其是涉及政治、技术以及更敏感或专业的会议时,完整的逐字翻译无法传达演讲者的信息。
同声传译员需要整合发言者的话语并传达发言者的信息。
意图和态度,这是目前机器翻译很难实现的。
这也是科大讯飞探索人机耦合之路的另一个原因——让机器成为同声传译的助手,提高同声传译的效率和准确性。
5、“人机耦合”不仅是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社会道德发展的要求。
“人机耦合”包括两种方式。
一是人类和机器一起工作来完成任务(例如通过机器转录和同步)。
翻译可以显示在大屏幕上,并且可以通过语音合成将同声传译老师的文字合成为多语言声音)。
二是机器作为助手,辅助人们完成某项任务(如科大讯飞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的“口译助手”)。
早在2018科大讯飞年度发布会上,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就首次提出“人机耦合”的概念,并预言“人与机器的深度耦合将带来人类智慧的爆发”。
2020年10月21日,科大讯飞携手上海外国语大学成立“上海外国语大学-科大讯飞智能口笔译研究联合实验室”,希望通过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合作,探索培养翻译人员、辅助翻译人员的新途径。
大学。
,通过机器与人类的协作:通过提供转录和翻译结果作为工作中的参考来帮助同声传译员,提高准确性并减轻短期记忆的压力;它还可以帮助交替传译员减轻记笔记的压力并提高准确性。
在今年的重庆“智博会”(8月23日)和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9月17日)上,刘庆峰进一步提出,人工智能下一步的关键是算法突破和数理统计建模。
方法与脑科学研究深度融合,不断探索人机耦合。
在9月19日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主论坛上,刘庆峰明确提到“未来不是机器取代人,而是人机耦合。
科大讯飞已经在研究人机耦合,上海外国语大学。
”这样,我们希望用机器来帮助我们的顶尖同声传译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未来,机器和人必须一起工作。
” 6、我们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公司的声誉。
我们一直都在真诚地与各方沟通,经过这次沟通,真相已经很清楚了。
感谢大家感谢社会各界对科大讯飞的信任、关心和支持,对于继续抹黑科大讯飞、编造虚假信息、误导公众、损害公司声誉的组织和个人,我们将保留采取法律行动的权利。
比人类强大的绝对不是AI,而是掌握了AI的人类。
”这是科大讯飞一直秉持的核心价值观。
早在2020年6月29日,科大讯飞官方微信就专门发文《科大讯飞:拒绝神化 人工智能技术需踏实前行》,呼吁各界不要过度神化仍在开发中的新技术,以免误导公众,不利于产业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些同声传译老师对此事件的担忧和质疑。
也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思考和吸收。
科大讯飞期待与不同行业的专家握手交谈,用AI赋能各行各业。
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践行“让机器听、说、理解、思考,用人工智能建设更美好的世界”的使命。
我们将坚定立场、脚踏实地、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