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2014年智能硬件行业十大里程碑事件!小米手环销量百万

时间:2024-05-22 15:54:31 科技赋能

以Google Glass为源头的智能硬件每年都会诞生、酝酿、爆发。

《十大行业事件》包括我们认为2019年对智能硬件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

  1.点名时间已经改变。

众筹模式的光环已经褪去。

KickStarter和Indiegogo成为创新洼地,催生了Oculus等明星智能硬件。

然而,中国众筹平台并不习惯智能硬件行业。

最初模仿KS模式后,点名时间经历了多次转型,成为智能硬件新品限时特卖平台。

正如张友在点名时所说,众筹在中国并不水土不服,智能硬件众筹大多只是为了宣传噱头,背离了项目融资的初衷。

虽然京东众筹项目屡屡突破千万,而淘宝众筹也号称2019年超越KickStarter,但这个众筹和KickStarter已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了。

打着众筹幌子的预售已经成为智能硬件众筹的本质。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在中国,没钱就不做硬件。

2、小米手环已售出数百万。

当价格竞争的时代到来时,预计明年会有数千个团队做智能硬件,但卖得好的只有少数。

凭借强大的营销能力和79元的抄底价,小米手环已售出1万台,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突破百万元的智能硬件产品之一(同时还有乐视电视等多款智能电视)。

在小米之前,已经有很多腕带制造商。

小米手环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

他们在设计等方面甚至还稍弱一些。

唯一的优势是价格。

这使得智能硬件行业提前进入价格竞争阶段,这对行业的影响既有好也有坏。

智能硬件团队未来必须警惕小米。

避免与小米打价格战才是出路。

  3。

安全路由器调整,互联网玩家制作硬件遇到障碍。

9月,周鸿祎在新书发布会上表示:“路由器产品已经没有了,计划停止这个项目。

”随后,公关人员出面辟谣,并表示该路由器还会继续做,但会在原有版本上调整思路。

这意味着路由器的第一个版本并不成功。

同样,百度推出了百度音乐盒、小度WIFI等项目,天猫推出了天猫魔盒、天猫魔盘,腾讯推出了乐宝等。

然而,互联网玩家在做硬件时难免会遇到陷阱。

互联网巨头做独立硬件,声音很大,也很成功,但成功的却很少。

4.OTT盒子政策管控,监管底线显现。

今年上半年OTT盒子、智能电视如火如荼,4K、内容、游戏、价格都一团糟。

然而,到了下半年,情况却急转直下。

广电政策纷纷以内容管制为由打压电视盒子。

高峰期,包括天猫魔盒在内的电视盒子被直接叫停,OTT厂商则保持沉默。

今年对于智能电视和盒子厂商来说是真正的冬天。

庆幸的是,有人说OTT的春天又来了。

然而,这背后的问题却值得深思。

当智能硬件高速发展时,政策监管、3C认证要求、知识产权保护等红线是否都到位,值得思考,尤其是对于那些有野心、有理想要做大事的人来说。

壮大长期智能硬件团队。

  5。

Apple Watch推出,老大哥进军可穿戴设备。

玩家们都对苹果翘首以待。

“终于有人抄袭了”是个笑话,但苹果引导方向、教育市场的能力已经在PC、播放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得到了验证。

可穿戴设备也需要苹果这个老大哥来表明立场。

终于,大家都迎来了Apple Watch。

该产品重新定义了可穿戴设备。

它应该回归时尚,回归产品的本质功能,而不是用工程师的思维给用户穿一些东西,需要收集所谓的大数据,建立所谓的门户。

极客玩具类产品。

Apple Watch的年出货量预计将达到1万台(根据瑞银调查数据),这无疑将形成一个真正的智能手表生态系统。

专注于健康运动的大众消费者腕带的未来令人担忧。

  6。

空气净化器抄袭事件、抄袭纠纷层出不穷。

百慕大与小米空气净化器之争成为年底的热门话题。

在此之前,智能硬件行业抄袭的指责不绝于耳。

企业家指责巨头抄袭的现象屡见不鲜。

巨头之间的抄袭现象时有发生。

苹果高管嘲笑中国公司抄袭,海外企业家指责中国企业家盯着KickStarter和Indiegogo抄袭。

如果硬件外观相似,功能和用户群体定义太接近,总有一个无法克服的障碍。

很多人甚至认为,如果外观相似就给硬件贴上抄袭的标签,这是不合理的。

如何应对抄袭,打造自己不可抄袭的独特特色?还是应该尽早采取专利保护措施?这些似乎比事发后跳出来哭更靠谱。

当然,如果指责你抄袭的人只是为了名利,那么这些都无关紧要。

7、Nest被谷歌收购,胜利的曙光即将来临。

国内长期以来没有智能硬件的成功案例。

对于科技项目来说,公众眼中的成功一般有两个阶段:上市或被收购。

年内美国发生几件大事:Nest被谷歌30亿收购、Dropcam被Nest以5.5亿收购、GoPro完成上市市值再创新高、Fitbit正在筹备IPO明年。

这些消息无疑让国内企业家有一种胜利感。

黎明的。

于是,投资者带着钱南下深圳寻找项目;然后,企业家开始标榜自己是“中国的XXX”;随后,智能硬件从业者开始安慰自己,“中国的技术落后美国一两年,PC和移动互联网都一样,有理由相信,智能硬件的爆发已经迫在眉睫。

”   8、百度Inside平台发布,互联网巨头的新思路 互联网巨头做硬件失败了,但做平台是个好主意 继百度Dulife智能健康设备平台之后,百度又推出了Inside平台,整合了这些平台。

借助百度云、百度营销和合作伙伴的资源,吸引智能硬件团队加入,成为百度智能硬件生态圈的一员,这样,智能硬件的用户,无论是流量还是数据都可以与百度共享。

智能硬件团队实现低成本智能化,帮助硬件团队弥补互联网服务的不足,帮助孤立的智能硬件实现互联互通,与百度类似,京东智能云平台、阿里物联网平台也有同样的想法。

互联网巨头并不制造自己的硬件,而是为别人的硬件提供动力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9、小米投资美的。

智能家居智能硬件新模式的玩家大概有几类:互联网巨头、传统硬件集团、创业团队。

小米比较特殊,既有硬件特色,也有互联网特色。

即便如此,为了在智能家居尤其是智能家电市场分一杯羹,小米依然向美的投资12.66亿元,成为“鲨鱼对鲨鱼”联盟。

这也是智能硬件的新玩法:互联网玩家与传统硬件玩家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资本和组织层面实现软硬件结合。

无独有偶,与酷派的合资也呈现出这样的大趋势。

  10。

京东推出JD+计划,电商巨头高度重视智能硬件 京东年初推出JD+计划,此后推出超级应用、智能云平台等业务,打造智能硬件生态圈。

作为最大的3C电商渠道,京东在推动智能硬件普及方面不遗余力。

一方面推动厂商做出更多适销对路的智能硬件,另一方面引导用户了解和购买智能硬件。

2019年智能硬件依然是自产自销,业内人士已经给业内人士提供了。

只有普及才能找到出路。

要走红,必须依靠京东、阿里巴巴等大众电商渠道,而不是众筹平台;想要走红,需要国美、苏宁等一般线下门店的支持,而不仅仅是电商平台;要流行起来,最重要的还是要满足市场的迫切需求,突破工程师的思维,做出踏实、实惠、好用的好产品。

2019年将是智能硬件普及的关键一年。

大量智能硬件将突破10万台分水岭,不少智能硬件将进入万台出货量俱乐部。

中国智能硬件明星产品将在明年的赛马中脱颖而出。

今年是软件、硬件和内容的铁人三项。

今年将进入产品、营销、渠道的竞争阶段。

最终谁会获胜呢?明年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