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码发展

商机来了:一园区手机年产量超亿台

时间:2023-12-20 10:47:42 数码发展

不同行业对劳动力成本、运输、物流、产品资源等因素的需求和依赖不同,比较优势也不同各个地区的发展因素都在不断变化。因此,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产业会向其所需生产要素具备的地区聚集。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对区域产业的扶持政策发生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成为特区和改革开放的前沿。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内陆地区经济产业支持力度。从发展看,一些内陆地区已经好于沿海地区,成为产业向内转移的新高地。   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我国沿海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占有较大比重。

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对生产要素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人力、水电、物流、配套设施、土地、税收等成本。因此,企业利润的多少基本上取决于成本的水平。   随着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沿海地区的成本优势和资源优势不再明显。

就像深圳一样,土地资源紧缺,生活成本大幅上涨,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诸如此类的因素,让企业的生存变得更加困难。

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也导致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富士康的N系列跳变、华为的搬迁就是很好的证明。

在这样的多重矛盾下,产业向内陆转移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与沿海先进地区相比,内陆地区资源优势明显,生活成本较低,劳动力成本也相对较低。此外,国家的优惠支持政策和各地出台的强力投资政策,为企业转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随着内陆城市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基础配套、人才储备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在这样的背景下,产业梯次转移的步伐必然会加快,而贵州遵义在这次产业转移中脱颖而出!   硕果累累:遵义综合保税区(新浦经济开发区)手机产量突破1亿部  在智能手机方面,就手机市场而言,由于产业链配套企业的制约由于交通、物流的便利,手机制造业首先向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周边地区转移。手机配套产业链因素是企业搬迁的重要考虑因素。因此,手机行业总部周边地区是制造业搬迁的首选,因此企业搬迁的首选是向东。

  随着东部地区的发展,东部地区的企业将走沿海发达地区的老路。土地资源有限、劳动力成本上升、政策优惠减少,导致综合成本上升。目前,国家交通物流快速发展,随着手机终端的发展,手机终端企业正逐步摆脱地域对产业链企业的限制。

东部地区优势不复存在,加快企业搬迁步伐已成为必然趋势。  据手机报在线观察,区域间产业合作与转移日趋活跃,政府也希望通过引进高端手机制造来增加全省GDP和就业机会。

相应地,还将提供政策优惠和资源倾斜,降低税收和运输成本补贴等,可以快速提高内迁企业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内陆地区产业集群效应日益明显,手机终端制造已达到一定规模。贵州遵义综合保税区(新蒲经济开发区)是众多工业园区中的“明星”。

  遵义是贵州第二大经济、文化、商贸城市,南接贵阳,北接重庆,西接四川。北接昆竹,南接川渝咽喉。是贵州、四川、重庆三省市交界处的中心城市,是成渝经济区和黔中经济区经济走廊的承上启下的纽带。

国土面积30762平方公里,辖新浦新区等15个县(区、市),人口780万。   据了解,遵义综合保税区地处成都、重庆、黔中两大经济圈交汇处。距遵义市中心城区30公里,距遵义新洲机场15公里,距贵阳143公里,距重庆248公里。

2014年2月,按照“申报、建设、招商同时进行”的原则启动建设申报流程。于2017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18年4月24日通过国家验收,规划建筑面积1.11平方公里。

此外,贵州新蒲经济开发区将作为遵义综合保税区托管区的配套区域,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   目前,遵义综合保税区及托管区配套区已建成标准厂房及其他配套生产生活设施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其中标准厂房63座,覆盖40万平方米)平方米),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产业集聚已初具规模,引进企业130余家。 201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6.27亿元,同比增长57.1%。进出口总额9.64亿美元,同比增长140.4%,汇率位居全省第一。

其中,手机产量突破1亿台,集成电路突破1亿块,其他智能终端及配套元器件突破1亿台。已成功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据悉,遵义综合保税区及托管区配套区按照“两区六园”规划建设(“两区”为遵义综合保税区和遵义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六园”分别为遵义(上海)工业园、遵义软件园、遵义空港工业园、军民融合工业园、环保工业园、胡椒工业园。  遵义综合保税区交通便利。周边地区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四位一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向北,通过黔渝新瓯国际走廊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南,依托重庆、广西、贵州、陇南等地合作,打造南行通道;向东,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乌江水道借船驶向“海上丝绸之路”;向西经杭瑞高速公路和贵昆联络线铁路进入印度洋。

毗邻的遵义忻州机场提供配套的国际、国内航空物流服务。   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对遵义市提出的“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努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要求,遵义综合保税区立足遵义,依托黔北,辐射黔川渝联合部,面向世界,以改革创新为导向,发展外向型经济为核心,创新机制创优政策,创服务,力争成为“遵义对外开放主阵地、黔川渝联部对外开放主平台、西部地区”内陆开放示范区、国家特色综合保税区”,形成“开放高地、政策低地、产业场、创业福地”。  再发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对于遵义综合保税区,尽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它并不满足于此。据了解,目前遵义综合保税区主要分为三大板块:一是以大数据为主导的智能终端产业,二是以航天配套装备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三是特色轻工业。

行业。   从整个园区的产业情况来看,主要涵盖智能终端、装备制造、特色食品等四大领域。从智能终端来看,不仅包括福船、富康、禾苗、几米、联黛等制造企业,还包括中兴网信、汇融信息、云维通大数据中心、惠普创新中心、晶源动力等.;装备制造领域包括航天精工、景星航天机电、西安富宇、浙东铁路等,还包括念福供应链、金控集团、武鼎物流、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等配套服务企业。

  着眼未来发展,遵义综合保税区确定了“123456”的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1”是指力争将综合保税区、托管区建设成为千亿目标级产业集群。 “2”是指建立“综合保税区+经济开发区”和“管委会+公司”两套工作机制。   “3”是指坚持招商、集聚、提升的“三边”发展模式,聚焦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三大业务”,重点发展智能终端以大数据为主导的产业,“三大产业”包括以绿色生态为特色的轻工业和以航天航空配套装备为主的装备制造业。  “4”是指按照“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市场化”要求,努力把遵义建设成为“对外开放主阵地、对外开放主平台”面向黔川渝交界地区开放、西部内陆地区开放”的“示范区和国家特色综合保税区”四大发展定位。

  “5”是指遵义综合保税区与托管区辐射片区实行“统筹区内外、统筹开发建设、统筹产业发展、统筹招商引资”的“五统筹”工作机制,并协调人员的使用”。 “6”就是着力打造“好机制、好产业、好政策、好配套、好服务、好发展”的“六好”综合保税区。    据悉,遵义综合保税区、托管区将以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为目标,按照“国际化”、“生态化”、“市场化”的要求,努力成为“遵义外汇”四大发展定位是开放主阵地、黔川渝综合部开放主平台、西部内陆开放示范区、全球特色综合保税区。

我们坚持招商、集聚、提升的“三边”发展模式,以保税加工为主。 、保税物流、保税服务,重点发展以大数据为主导的智能终端产业、以绿色生态为特色的轻工业、以航天航空配套装备为主的装备制造业等“三大产业”。

努力打造“好机制、好产业、好政策、好配套、好服务、好发展”的“六好”综合保税区!   毫无疑问,智能终端将成为园区重点发展领域,园区将本着“抓龙头、打造链条、强化配套、打造集群、优化服务”的招商思路”致力于打造以大数据为主导的智能终端全产业链。到目前为止,已推出手机、路由器、Hi-Fi音箱、应急产品等终端产品,以及显示和触控模组、集成电路、电池、充电器、模具注塑、数据线、振动电机、耳机、音箱等产业链后端配套企业。

  而遵义综合保税区将不断扩大规模,进一步提升装备制造、特色轻工等产业比重,新能源、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突破。在人工智能、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等物联网领域拓展。

完善科研、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同时,优化完善芯片、机械零部件、智能终端光电等智能终端产业链薄弱环节。   整体来看,遵义综合保税区在智能手机等终端领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手机年出货量已达1.1亿台,需要采购大量配件,这对于手机供应链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