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码发展

华为消费者业务启动“千县计划”,推动零售渠道下沉

时间:2023-12-20 10:47:37 数码发展

华为消费者(2C)业务持续保持快速增长。该公司7月28日在深圳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消费业务业绩数据显示,上半年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74亿元,同比增长41%;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6056万部,同比增长25%。

IDC预测显示,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速仅为3.1%,这表明华为手机业务增速远超市场。   2016年初,华为消费者业务制定了年度目标——收入从2015年的200亿美元增长到280亿美元,出货量从2015年的1.08亿台增长到1.4亿台。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7月28日表示,年度目标不会改变。

一般下半年的销量会比上半年高,实现目标没有压力。   华为手机在渗透中高端市场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华为并不满足于现状。余承东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华为手机主要销售的是售价3000元以上、4000元以上的产品。未来将会有售价5000元以上、6000元以上的产品;但2000至3000元市场不会放弃。

荣耀V8、荣耀8等华为即将推出的轻旗舰产品都将参与本次市场竞争,这将巩固华为在中端市场的优势。   向中高端产品的渗透已取得成效  2016年上半年华为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在全球各区域市场的热销进一步提升。  根据GFK最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5月底,华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已从2015年底的9.9%提升至11.4%,稳居全球前三,并进一步拉开与第二阵营的差距。差距。

  在中国市场,华为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从2015年底的15%左右提升至18.6%,巩固了国内第一的地位。   “你可以看到,中国手机厂商中,3000-4000元以上的价位段主要是华为销售的,华为占据了大部分份额。”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余承东认为,华为旗舰产品P9系列产品上市3个多月以来销量已达450万台,每月销量达150万台。增长率相当于P8的120%。

目前销量1000万台没问题; Mate8全球销量增长超过65%,知名度和美誉度也超过了Mate7上市同期的表现;此外,HUAWEI-WATCH、MateBook等产品也获得了全球市场消费者的认可。  继续向高端迈进,不放弃中端  如果说在过去的阶段,华为智能手机业务的整体策略是向中高端渗透,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结果,那么下一阶段,华为将采取的策略是将中高端市场划分为2000元至3000元的中端市场和300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并采取不同的策略。两个市场的策略。

  “未来我们会有5000元以上、6000元以上的产品,一步一步走向高端。”余承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华为的产品体系中,高端产品的销量占比约为30%,未来高端产品的销量占比还将进一步提高。

  进入2016年以来,国内厂商表现出色,三星、苹果等国际巨头沦为争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五名的位置。国内业界也流行一种观点,认为华为的优势在海外。与国内崛起的同行相比,华为没有任何优势。对此,余承东回应道:“我们占据3000到4000元区间,他们占据1000到2000元区间,我们在小镇中档市场确实没有优势。

但我们不会放弃2000元区间,我们现在需要补市场,同时下沉渠道。”   如何弥补2000元以上的市场?余承东透露,2016年9月德国IFA展会上,华为将推出“轻旗舰”产品。

“为什么要推出轻旗舰?因为国内同行的出货价格都在2000元以上,所以我们的轻旗舰会更具性价比,参与这个市场的竞争。这是我们的策略之一。”    此外,随着荣耀V8、荣耀8的推出,荣耀手机也进入了2000元以上价位市场,华为双品牌将联手发力  对于中国市场,余承东的目标是:“未来我们的市场份额有望超过30%、40%。

”基于这个目标,余承东解释了华为为什么要在3000元以下的中低端市场不断扩大份额。“因为整个高端市场的份额还不到30% ,对于华为来说仅有高端产品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一个组合。

”  余承东也表示:“国际主要手机品牌只剩下三星、苹果、华为三个公司,我想未来国内主流品牌就只剩下一两个了,不超过两三个。”余承东所说的“主流品牌”是指市场占有率在8%、10%以上的品牌。

  坚持创新需要敢于投入  中国厂商集体崛起已成为近两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重大事件。那么为什么自主厂商还在中低端市场苦苦挣扎呢?华为在中高端市场实现突破了吗?  最明显的一点是,华为的崛起依赖于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数据显示,为了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华为2015年投入了92亿美元,已经超过苹果85亿美元的研发投入。正因为如此,华为去年向苹果授权了769项专利,而苹果则向华为授权了98项专利。华为开始向苹果收取专利费,引起业界关注。

  余承东还表示,华为手机不追求利润率,因为华为是一家长期的公司,研发投入远高于同行。   业内人士认为,自研芯片是华为手机快速崛起的保障之一。华为海思在芯片业务上的进步业界有目共睹。   目前,华为消费者业务已在中国、美国、伦敦、巴黎、莫斯科、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城市设立研发中心。

面向未来,华为计划聚集更多全球顶尖智能资源,建立“全球蜂窝创新”体系。   在大中华区,华为已于2015年第四季度启动“千县计划”,这将进一步推动华为零售渠道在中国市场的下沉。

截至目前,“千县计划”已完成近300个县市,并计划在2017年完成全部目标。  在品牌建设方面,华为也开始大力投入,瞄准世界顶尖水平,削减深入用户喜爱的设计、时尚、娱乐、运动等领域,深度连接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情感。华为的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2016年,华为以186.52亿美元的品牌价值再次入选Brand 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榜单。其排名从2015年的第70位上升至第5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