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数码发展

华为手机超越苹果离不开这款产品

时间:2023-12-20 10:30:38 数码发展

原标题:华为手机超越苹果:荣耀品牌功不可没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报告机构IDC:华为(含荣耀)出货量为3910万台,高于去年同期的3370万台,市场份额也从去年同期的9.3%上升至10.5%。   2017年前三季度,华为+荣耀手机销量1.12亿部,超越苹果位列全球手机市场第二、中国市场第一,利润同比增长30% 。   众所周知,华为2011年才正式进入智能手机市场,最初几年,表现并不是特别好。虽然市场份额不断上升,但直到2014年,国内出货量仍仅次于小米排名第二。

  然而,短短两三年,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市场研究公司IDC今年前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显示:华为(含荣耀)第一、二、三季度出货量分别为3420万部、3910万部、3850万部,位列全球智能手机第一。国产手机。 。

   如果不出意外,华为今年的出货量将超过2016年的1.393亿台,继续创出新高。   分析 华为在智能手机市场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在智能手机战略机遇上的果断决策和关键布局,以及人工智能、芯片、双摄技术、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研发。长期的投入和坚持等等。   这其中,最不能忽视的其实就是华为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双品牌战略。

  华为双品牌战略的威力不断显现  事实上,华为的双品牌战略最早是在2012年至2013年期间构思的。现阶段,小米已经凭借其手机型号在智能手机市场崭露头角。

注重性价比和线上渠道,销量火爆。   不过,华为推出的几款智能手机的表现却表现平平。只有荣耀2、荣耀3C等少数荣耀系列手机表现出色,这成为荣耀品牌诞生的基础。

2013年12月16日,荣耀品牌正式诞生。   真正让华为下定决心正式建立双品牌战略发展智能手机业务的,是荣耀2014-2015年不断拓展线上渠道的亮点。  近两年,作为双品牌下,荣耀销量持续攀升。到2014年12月荣耀品牌诞生一周年之际,荣耀手机累计销量已突破2000万台,成功与小米在互联网手机市场共享天下。

  2015年,荣耀的势头更加强劲,仅2015年上半年出货量就达到2000万台,2015年全年出货量超过4000万台。这也帮助华为2015年出货量达到1.066亿部,成为继三星和苹果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随后,华为在智能手机市场实施双品牌战略的决心越来越坚定。

2016年,荣耀品牌更加独立,在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设立官方旗舰店。   尤其是2016年双11,荣耀再次大放异彩。根据阿里巴巴公布的双11数据,荣耀手机成为实时业绩榜首个实现交易额过亿的品牌,并在最终交易额和销量排行榜上稳坐第一。

  从此,荣耀手机越战越勇。到了2017年,荣耀在年初正式登顶互联网手机排行榜。根据赛诺1-9月中国市场智能手机数据报告,荣耀已成为中国互联网手机销量第一。   如今,今年的双11大战已于11月1日正式拉开帷幕。

京东智能手机品牌竞争榜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1月4日,荣耀品牌手机稳居国产手机销量第一。   这证明荣耀作为互联网手机领军者的行业地位已经得到巩固。更值得注意的是,华为品牌手机也跻身前五。华为和荣耀两大品牌加起来,无论是销量还是销量,都比所有国内外品牌厂商拥有绝对优势。

华为在智能手机领域拥有绝对优势。双品牌战略布局在市场上的威力更加明显。

  华为双品牌战略为何成功?   事实上,华为并不是唯一一家实施双品牌战略布局的手机厂商。联想、中兴、魅族、锤子等传统厂商以及互联网手机厂商近年来相继尝试双品牌战略,但迄今为止真正成功的只有华为。为什么?据分析,有三个重要原因。

  首先,华为品牌和荣耀品牌都只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手机。   事实上,很多厂商在实施双品牌战略时,主观地将品牌分为高端和低端。即高端品牌为消费能力较强的用户提供高端优质的产品,低端品牌为消费能力较强的用户提供高端优质的产品。

实力较弱的用户提供低价、低质量的产品。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产品的质量控制不一致,导致很多伪劣产品的出现,进而影响了公司的整体品牌形象。   华为不同。

无论是华为的P系列、Mate系列,还是荣耀8、荣耀9、荣耀V9、荣耀Play系列等,都以高品质着称。因此,时至今日,华为手机几乎就是国产高品质手机的代名词。

  荣耀总裁赵明在不久前第一财经举办的科技与创新论坛上透露了打造高品质手机的流程和手段:“荣耀一直强调,品质是我们的自尊。表示,在手机行业,我们几乎遵守最严格的质量标准。如今的荣耀、华为手机故障率是行业最低的。我们有从TR1到TR6的六种质量控制流程。

手机的研发过程中,每一个质量控制流程都会经过技术审核,每一项技术都会经过审核。审查点均由各部门集中会诊。通过或失败非常严格。对一批来料进行随机检验。

如果发现一件商品有缺陷,则整批商品将被退回。我们用最愚蠢、最严格、最死板的方法来执行我们的质量控制标准,并用这种方法来确保消费者能够得到最优质的手机。

”  第二,根据不同的用户发展模式界定品牌边界,真正实现差异化。   很多互联网手机厂商只是将推出不同子品牌的手机作为营销模式,而不是真正的业务划分,本质上是在原有品牌上进行高端和低端品牌的划分。事实上,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双品牌运作。

  华为和荣耀真正实现了业务发展模式的差异。在参加首届财经举办的科技创新论坛后,荣耀总裁赵明表示:“华为打造的是自己在全球高端市场的影响力,因为只有高端手机才能代表这个品牌形象。”荣耀是华为面向年轻人的品牌,作为定位互联网的手机品牌,荣耀致力于为年轻人打造潮流科技产品,利用互联网商业模式来发展业务。

”  其实,这是荣耀在华为双品牌战略下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作为两个独立品牌,华为和荣耀实际上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品牌开发用户的模式。华为手机通过传统的方式开发用户大力打造自有产品,拓展线下渠道,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而荣耀手机则瞄准年轻用户群体,推出创新产品,借鉴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轻资产性质。

,效率高,利用互联网思维开发用户,与消费者建立深度的联系和沟通。   比如也在建设线下渠道。荣耀并没有重复华为发展线下渠道的老路,而是坚持线下布局。

我们采用了具有互联网特色的轻模式。我们没有自行建设大型线下体验店,而是与各级渠道商合作,共同打造传统用户看重的线下购买渠道。

该模型保证了通道的“轻盈”。 ,同时也保持了模型的“灵活性”。    据赵明介绍:“全国各地区线下人员只有34人,但荣耀已经是中国线下市场第五大品牌。

”  一个打高,一个打轻。两大品牌并驾齐驱、共同努力,确保华为在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的持续增长。   第三,华为和荣耀两个品牌既独立又互补,共同拓展基础。  消费者倾向于“喜新厌旧”,尤其是对于手机等消费品。

很多年轻用户不仅习惯更换手机,还习惯在不同手机品牌之间切换。   而且由于华为和荣耀双品牌的存在,无论用户选择华为品牌手机还是荣耀品牌手机,最终仍然是华为用户。给用户多一个选择,实际上保证了华为用户不会流失,然后就能不断形成滚雪球效应,而在这个过程中,华为品牌和荣耀品牌就像推动马车前进的两个轮子,使得华为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市场越来越大。   目前,华为品牌主要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并继续在国际市场挑战三星和苹果;而荣耀品牌则瞄准年轻用户群体,为他们提供创新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和好产品。

经验。两者相辅相成,互不干扰,共同保证了华为在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的渗透。

  智能手机增速持续放缓,荣耀如何应对?   然而,尽管采取了双品牌战略,华为还是稳坐了全球第三的位置。然而近两年,随着市场日趋饱和,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进入了缓慢增长阶段。   根据IDC公布的2017年前三季度数据,全球手机智能手机厂商前三季度总出货量分别为3.474亿部、3.416亿部和3.731亿部,同比同比分别增长4.3%、1.3%和2.7%。

  可见,2017年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依然不够乐观,表现甚至比2016年还要差。这意味着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彻底告别高速增长,进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

正常化的缓慢增长。   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放缓一样,互联网手机市场的增长也开始同步放缓。

尤其是近两年,线上红利的逐渐消失和线下渠道的突然崛起,让互联网手机品牌走到了十字路口。   那么,荣耀作为互联网手机品牌接下来会做什么呢?   事实上,荣耀对于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已经做出了判断。

早在2015年4月,荣耀总裁赵明就提出,荣耀要做一只笨鸟,打造自己的出路。 2016年4月,荣耀总裁进一步表示:荣耀不等风,所以不怕风停。因此,荣耀对于智能手机增速放缓、互联网手机红利消失做好了充分准备。

  对此,荣耀总裁赵明提出,要从产品品质创新、注重用户体验、为用户创造价值三个方面加快互联网手机的发展。    眼光要长远,这其实是赵明对荣耀作为互联网手机品牌如何一路走来不断取得成功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