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转向云原生策略,我们需要一个架构来支持它。作为面向服务架构的变体,微服务架构有助于数字世界中的服务多样化。让我们看一些报告:2021年,45%的受访者表示数据分析/商业智能应用程序使用微服务。2018年全球微服务架构市场规模为20.73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80.73亿美元,2019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8.6%。企业不可忽视的3大微服务架构优势1.部署新功能零停机在微服务架构中,服务松散耦合且彼此独立。简单来说,让我们考虑一个电子商务平台;如果购物车出现错误,不影响登录、结账、浏览、支付等其他功能,如果是单体架构,整个系统就会崩溃。从而不允许任何事情发生。2.实施数据分区基于医疗保健和金融服务的平台发现隔离敏感数据并单独处理它们至关重要。这些敏感数据是受保护的健康信息(PHI)和个人身份信息(PII)。在处理PHI和PII信息时,公司需要遵守特定的安全措施和合规标准,例如GDPR和SOC2。识别需要访问PHI和PII数据的信息并通过更好的监督、审计和治理将它们分开变得至关重要。3.建立团队自治的微服务架构,确保职责分配到不同的成员、团队或部门。使团队能够独立做出决策并自主开发软件。基于微服务的架构实现了可以减少团队规模的模块化结构。这进一步有助于提高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因为他们专注于单一服务。微服务架构主要受益于此,因为职责分离要容易得多。构建单个服务在理论上可能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要复杂得多。当我们将应用程序分解为单独的服务时,如果有一个大型团队构建单个服务,事情就会变得更加顺利。微服务架构的挑战1.技术多样性微服务架构的主要优势之一是在开发单个服务时可以灵活地使用各种技术基础。这意味着工程团队必须维护多个工具来维护这些微服务,仅仅是因为每个服务使用不同的技术。在这里,每个微服务组件都是不同的,不是因为任何技术要求,而是基于开发人员的个人喜好。这不仅会在开发人员更换团队时成为技能问题,而且会在应用程序进入维护模式时缩减所有操作。突然之间,由于技术的多样性,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力和资源来维护应用程序。从财务角度来看,它涉及维护技能和运行时资源方面的更多成本。2.复杂系统通信基于微服务的架构强制执行模块化结构,其中应用程序被分解为多个独立部署的微服务。区别在于——当我们使用单体架构时,所有依赖项都被隐藏并编码在组件之间的依赖项规则中。在微服务架构中,所有这些依赖关系都必须在基础设施配置中进行编码(引入基础设施即代码的概念)。这包括基础设施维护和配置。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单体应用程序中,通信发生在内存中调用,而在谈论微服务时,通信在进程之间移动,可能通过网络。这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延迟和速度损失。假设我们循环调用一个远程微服务;它增加了每次循环迭代的延迟,使服务调用无法使用。这个问题的一个可能解决方案是,如果我们以一种避免服务调用循环的方式设计我们的服务。3.迁移如果您考虑过迁移到微服务架构,那么您正计划迁移现有的单体应用程序,将每个域分解为新的服务。虽然我们知道基于微服务的架构强制执行模块化结构,但在将整体分解为新的单个组件时,我们必须引入新的连接及其依赖关系。如今,从传统应用程序调用微服务可能有点麻烦。为什么?由于缺乏事务管理,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因为它们都交织在一个单体应用程序中。什么时候使用微服务架构?当您想要适应可扩展性、敏捷性和可管理性时,您希望缩短上市时间。如果您计划使用当今的编程语言或技术堆栈重写您的遗留应用程序,以跟上当前的市场需求和解决方案。有许多独立的业务软件组件可以跨多个渠道重复使用,例如登录服务、身份验证工具、搜索选项等。如果您计划不时使用新功能更新您的应用程序,并且还需要灵活地删除过时的或不太喜欢的部分。什么时候不使用微服务架构?我们都知道基于微服务的架构强制采用模块化结构。然而,真正的问题是每个应用程序是否需要分解为模块/片段/微服务。如果您的应用程序不复杂,则不适合。更详细地说,您不想添加新功能;没有太多可试验的,你的功能或产品一直保持不变,等等。如果你没有一个精通各种编程语言或技术堆栈的合理熟练的团队规模,很可能会产生高成本以及频繁和延长的停机时间。一些应用程序不需要分解成更简单的模块。了解哪些应用程序在分解时性能更好,以及何时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更好,这一点很重要。这是构建无缝产品体验的第一步。加起来,软件架构风格驱动产品发挥其全部潜力。不是遵循任何架构模式的规则,按风格建造。这更像是一段了解我们如何无缝提供服务的旅程。如果您认为您的产品交付能力可以通过微服务架构得到增强,那么您应该这么做。今天,我们看到许多企业级托管微服务平台出现在市场上。借助这些平台,DevOps团队可以跨环境管理和部署微服务。确保微服务已做好生产准备,以缩短上市时间、提高应用程序稳定性并增强应用程序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