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VR”消费新模式中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00亿元“携手成功”,虚拟现实产业在加速普及和商业落地方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工信部日前发布《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动5G+VR/AR(增强现实)等应用,促进新型信息消费。据AR/VR行业市场分析机构GreenlightInsights预测,2020年全球VR产业规模将达到1600亿元,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900亿元。“科技伙伴”的炫酷体验风姿绰约的“东方女神”、栩栩如生的“巨蟒出山”……近日,江西上饶三清山景区采用24小时5G+VR直播直播向全国各地的在线游客展示“天下”第一仙峰的美景。游客只要打开手机或电脑,足不出户即可体验“身临其境”的观景体验。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全国各大在线旅游平台和景区纷纷借助5G+VR技术开展“云游”“云旅游”活动,满足人们不排队、不排队的强烈出行需求。聚会。5G+VR这对“科技搭档”已经扎根于各种应用场景,为人们带来炫酷的新生活体验。近日,在四川成都,本地首家5G+VR云店——华为大悦城云VR店开业。在VR店面中,全景布局和商品展示得到完美还原,用户可以拖动屏幕前往感兴趣的“在线柜台”,了解更多商品详情。借助5G网络,画面高清,购物体验稳定流畅。防疫期间,不少零售商着力打造5G+VR全景虚拟导购平台。在扩大线上消费的同时,通过“线上专柜”模式,帮助线下实体店多方位获客,促进门店销售。增长,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消费模式。“未来VR门店客流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阶段5G+VR正在培育新的客流消费模式。”VR云店负责人表示,随着5G网络的全覆盖,未来将有更多的商业综合体、品牌商、零售商加入到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消费场景,5G新的消费模式。+VR将得到支持,被更多消费者接受和认可,“5G和VR就像孪生兄弟”,自VR技术问世以来,相关产品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技术不成熟等问题,基础设施支撑不足,VR产业的发展一直起伏不定。以往,在VR设备实际应用中,用户经常会因为画面延迟、音视频不同步等问题而感到头晕目眩。据业内人士介绍,VR设备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效率,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难以适应。长时间佩戴,“不可插拔”的数据线也限制了端口设备的能力。“5G技术的融合,可以弥补VR技术的短板,有效解决设备体验差的问题。”恒信东方公司副总经理吴迪杰表示,5G具有高速率、低时延、以及大容量传输,让5G+VR数据传输更快更流畅,内容存储和呈现将不再消耗大量空间和时间。突破了VR原有的技术瓶颈,带来的体验自然更加舒适。从VR设备的结构和成本来看,5G技术可以通过超大容量的云存储和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完成部分数据和计算任务的传输。由云端完成,使VR终端更加小型化、轻量化和无线化。硬件生产成本也将降低70%左右,实际使用和维护成本也将相应降低。“5G和VR就像孪生兄弟,业内人士表示,随着5G和VR的进一步融合,VR设备也有可能实现云端化,这将进一步推动VR终端的大规模普及和商业化。人才缺口随着5G+VR产业的发展,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供给不足成为亟待突破的主要瓶颈,目前VR产品和内容较为单一,一定程度上也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紧缺的结果,51WORLD数字城市事业部研发总监李小英表示,研发人员不仅要懂虚拟现实技术,还要有相关经验在5G通信和数据处理方面,并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开展相应的产品开发等工作。为培育VR人才发展土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将“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才”列为16名人才之一今年早些时候的新职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纳入“本科专业”,为设置职业教育专业和培养方案、确定教学和实训内容提供依据和参考,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对接,满足职业教育发展需要。5G+VR产业。此外,各地高校和VR龙头企业也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加强合作办学、定向培养等方式,促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断向市场输出。去年6月,江西省教育厅印发《加快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构建全省高校VR领域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江西高地””VR人才聚集地。专家指出,当前VR产业在政策、技术等方面得到持续支持,若能顺势“爬山闯关”,突破人才瓶颈,整个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