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宽带不宽”少了一场公益诉讼

时间:2023-03-14 16:25:57 科技观察

国内一半以上用户实际宽带下载速度低于运营商提供的标称宽带速度。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很多地方的宽带运营商都是从上级运营商那里购买宽带,再转卖给用户牟利。宽带公司为了利润最大化,往往会使用共享带宽来冒充独享带宽。(《新京报》10月8日)漫画:徐健  恐怕很少有人会想到,宽带和高速公路工程一样,也是层层分包。除了大家熟知的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一线宽带运营商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二三线宽带运营商,以及小区宽带运营商。他们从上级宽带运营商那里集中购买一定数量的宽带,然后转售给宽带用户以获取利润。既然是转包,也就难怪“宽带不宽”了。可以想象,服务提供商所谓的宽带提速,经过层层的利润剥削,最终到达用户手中时,就会产生效果。委屈在于花钱买了宽带,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服务;委屈在于服务商跟你说提速了,其实并没有。我必须找到可以与宽带进行比较的东西。个人觉得刚刚结束收费的郑州黄河大桥还是值得为之奋斗的。这些年来,“宽带不宽”的报道层出不穷,舆论批评也层出不穷。去年,国家发改委也对宽带垄断展开了反垄断调查。令人意外的是,面对如此大的舆论压力,宽带依然“卖狗肉”,不仅速度远未达到标称速度,而且价格居高不下。这不又是一个“桥坚固”吗?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应该相信,在各种压力下,宽带终会有腰带逐渐变宽的一天。但是这一天什么时候到来呢?就算来了,这么多年的低服务高价格都被忽悠了?在利益空间,道德往往无能为力。近年来,无可奈何的舆论大都呈现出一些“宽带无带”的悲哀言论,也只是给予了一些道义上的压力。“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事实证明,单靠道德很难结束“宽带不宽”。这时候,就更需要寻求外部力量,推动“事缓缓”。既然已经知道带宽不足是行业普遍现象,那么监管部门就不应拿自己的表现与“看客”作比较,而应高度介入,迅速启动带宽排查。民间组织和社会力量也应该聚集在正义的旗帜下,帮助消费者维权,维护市场秩序。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公益诉讼”的内容。明确规定,对于污染环境、侵害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以及其他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宽带不宽”都可以也应该成为公益诉讼的内容。消费者协会完全可以依据该规定对经营者提起公益诉讼。在资本家的支配下,权利不会自动来。如果我们不为他们而战,不公正只会继续下去。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宽带成为又一个“桥梁强者”。“宽带不宽”缺少公益诉讼,公益诉讼也需要“宽带不宽”的契机,才能体现公益诉讼的价值,促进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