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RedCap芯片如期亮相,助推5G物联网产业进程加速

时间:2023-03-12 04:39:05 科技观察

近日,高通宣布推出全球首款5GRedCap调制解调器和射频系统——骁龙X35。高通表示,骁龙X35是该公司迄今为止生产的功耗最低的芯片,兼容6GHz以下所有频段、FDD和TDD频段,支持LTE网络,定位为LTECAT4+的长期替代品设备迁移路径。RedCap芯片的商用时间,直接影响到5G物联网的发展步伐。据悉,骁龙X35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开始向客户出样,商用移动终端有望在2024年上半年发布,基本符合行业预期。过去几年,5G开始在大量行业应用,RedCap被认为是5GToB大规模应用的重要推动力。自2022年冻结5GR17标准以来,业界对RedCap商业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此次,高通率先推出了业界首款支持5GRedCap规范的调制解调器芯片。期待各主流芯片厂商跟进,加速RedCap的商用进程。产业链紧密合作,RedCap有望实现商用。刚刚过去的2022年,红帽科技和产业发展可谓“喜讯连连”。作为产业生态的中坚力量,三大运营商已完成首批5GRedCap端到端实验室测试验证工作,正积极推进5GRedCap商用。此前,中国移动研究院发布《中国移动5GRedCap技术白皮书》,明确了RedCap在5G系统中的技术定位,深入剖析了RedCap的关键技术特性,并对RedCap对关键应用场景的适配性进行了市场前景分析和研究以这个为基础。为推动RedCap更好地服务于市场需求。中国联通发布《中国联通5G RedCap技术白皮书》,表示将聚焦工控、能源电力、视频监控、车联网等红帽典型场景,积极补齐行业低价产品的空缺,形成在重点细分场景具备价格优势的产品体系,打造一款既能满足用户需求又具有高性价比的5G旗舰产品。中国电信宣布,其物联网开放实验室与华为共同完成了5GRedCap实验室的技术验证,建成全球首个具备5GR17标准RedCap联合测试能力的开放实验室。RedCap技术特性的多场景实验室验证,为中国电信多行业专网测试提供技术支持,成为RedCap领域5GToB创新孵化和生态建设的优质平台。同时,包括华为、中兴、中信、爱立信、诺基亚贝尔等相关设备厂商也完成了支持RedCap的5G基站的关键技术功能和外场性能测试;在芯片和模组方面,高通、紫光展锐、联发科等国内外主流芯片厂商和领先的无线模组供应商都在积极参与和推动红帽的发展进程,提前启动相关研发工作,包括当前推出的SnapdragonX35;在行业应用方面,红帽获得了众多垂直行业的青睐,制造、电力、智慧城市、安防等行业纷纷投入巨资,推动红帽在特定场景、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上的定义和适配。在产业链的紧密配合下,红帽产业初具规模,业内普遍预计红帽将于今年下半年上市。大规模商用是一场持久战,物联网要成为5G应用的“主战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对于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应用,5G连接绝大部分来自于物联网终端。经过几年的发展,5G行业应用百花齐放,成效显着,为物联网在各行业的应用铺平了道路。目前,我国物联网已形成快速发展态势。截至去年8月,手机物联网连接数首次超过手机用户数,实现了“物联网超人”。不过,5G物联网的发展似乎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其他形式的物联网连接相比,5G物联网连接的规模不足以支撑其成为“主角”。市场研究公司JuniperResearch最新数据预测,2023年全球5G物联网连接数为1700万,到2026年有望增至1.16亿。作为连接高速和低速场景的关键纽带,RedCap可以充分发挥5G网络优势,支持接入大量行业应用场景,但其大规模商用是一个“长跑”过程。首先,虽然RedCap相比高性能5G终端会实现成本的大幅降低,但相应的应用场景也对芯片和模组的设计提出了一些更高的要求,比如大幅缩小尺寸,从而提升芯片性能在某种程度上。模块的开发成本。因此,预计RedCap模组在商用初期的价格在200元左右。大规模商用后,有望和现在的Cat.4一样,降到60-80元左右。因此,红帽势必要经过时间和出货量的考验,才能摆脱“配角”的身份。在网络覆盖方面,虽然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5G网络,但与更加完善的4G网络相比,5G网络的覆盖深度还有待提升,尤其是在室内等特殊场景下。覆盖深度亟待加强。此外,物联网是一个长尾市场,涉及运营商、设备厂商、芯片和模组厂商、应用厂商等方方面面。虽然红帽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但产业链各方的协作还需要时间适应,更需要打造开放合作的产业生态。根据Counterpoint此前发布的报告,5GRedCap模组将于2024年问世,2027年RedCap开始大规模应用,2029年出货量将超过4GCat.4,这应该是一个合理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