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11月25日消息,中国铁塔公司自成立以来,筹建速度迅猛。是否报名参加铁塔企业选聘、是否“上铁塔”成为运营商员工讨论的焦点。此外,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建设、运维、营销等部门也无法回避“去塔化”后运营模式转型的问题。铁塔企业的火热注册折射出部分运营商员工的“尴尬”。一来想去也不容易,二来铁塔公司变数多。即使铁塔垄断了资源,铁塔公司也只能从运营商身上获利,空间有限。员工选择到中国铁塔公司工作的原因有很多。塔公司本身的存在是有道理的。铁塔资源集中管理,可有效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金效率,降低偏远地区建站成本。共建共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基础运营商对铁塔资源的需求,帮助其快速实现建网,缓解新建基站选址难的问题。在“拆铁塔”的道路上,电信运营商既要积极推进现有铁塔资源的共享,又要防范涨价等风险。铁塔公司前期承担新基站建设任务,后期接手整合运营商现有铁塔资源,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与新建相比,融合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阻力。资产和资本的核实、评估、注资和收购需要一个过程。运营商对铁塔资源的要求各不相同,库存铁塔的空间资源相对有限。铁塔公司需要建立一套既能充分利用相关资源,又能满足各种运营商需求的业务规则。中国铁塔公司提出“三低一保”策略,保障市场价格。首先是铁塔公司的租赁价格低于同类国际公司;二是租赁价格低于当前市场公开价格;一保是保证基本运营成本,协助其聚焦核心业务,加快转型。然而,“铁塔公司要盈利,最终要上市”,因此在完成融资上市之前,铁塔公司的独家定位可能不会改变,这引发了无数邮电人士的“垄断情结”。从某种程度上说,铁塔公司是一种平衡行业结构的监管工具。如果能够将现有强势运营商的铁塔出租给其他运营商,则可以迅速缩小运营商之间的网络覆盖差距。我国铁塔公司模式独树一帜,运营商如何“去铁塔”,外界观望,行业需要实践。电信运营商的“去塔化”在北美和南美已经司空见惯。美国S、T-Mobile、AT&T、Verizon聘请投资银行出售铁塔,运营商从铁塔运营商那里获得“融资”,改善了资产结构,将固定资产变现。铁塔资产到铁塔公司手中后,再出租给其他运营商。高入住率增加了塔楼的价值。将资产从运营商转移到铁塔公司也可以降低边际税率。笔者在参与当地城市运营商的基站谈判中发现,不同运营商基本上遵循“资源置换”的原则,达成“共建共享”的协议。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建设和部署是企业的内部战略。“去塔化”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如何与铁塔企业谈判,如何通过购买服务来规避营业税转增值税的风险,这些都是必须从长远考虑的。
